墳前的思索
太陽雖被云彩遮住,但是三伏的天依然熱的要命,悶熱的空氣中夾雜著草和山荊條的混合的氣味;只有一個月陽光下享樂的蟬,卻在不停的狠命的叫著,盡情的揮灑著生命的每一分鐘;附近的不知名的鳥也時不時叫幾聲來附和一下這種燥熱的氣氛,一只鷹在天空盤旋著,偶爾向山坡上俯沖下去,不知道哪個小動物的家傾刻就會殘缺不全,在這個山的腳下太爺爺和爺爺曾栽了很多松樹,三,四十年過去了,松樹已經(jīng)長了很高,郁郁蔥蔥的,可是栽樹人卻永遠的躺在松樹下寂靜的黃土深處。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一陣風(fēng)吹過,帶來些許的涼意,吹動了我的頭發(fā),也吹動了墳前的小草。看著眼前的幾個墳我忽然覺得一代一代人就好象在地獄之門外排隊,太爺爺去了,爺爺排了過來,爺爺去了,下面還會有人排過來,我知道有一天,我也會排在這個門外,將來我的后人也會如此的排下去。
以前聽到死亡只知道是一件很悲傷的事,但是覺得它距離我是那么的遙遠,自從爺爺和奶奶的先后去逝,仿佛死亡對于我來說不再是若即若離,而是真真切切的與我有關(guān)了,想到了“死"這個字眼心里有的不只是悲痛更有深深的恐懼。
一起又一起的交通事故,一場又一場的自然災(zāi)害,一次又一次的瓦斯爆炸……這邊的血跡還沒干,那邊的鮮血又流了出來……剛才還原本鮮活的生命,快樂的在陽光下生活,可是不知道什么時候死神那黑色的翅膀會在誰的上空盤旋,那銳利的眼睛又在什么時候窺視誰的生命,沒有對死的畏懼,沒有對生的留戀,片刻便玉殞香消,稀里糊涂的就去了極樂世界。這樣說來88歲的爺爺和81歲的奶奶壽終正寢,仿佛這也是一種幸福,也許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白喜事”吧!
死到底意味著什么?
常聽人們說人死如燈滅,人死了呼吸停止,告別一切他愛著和愛他的人們,看不到柳綠,聞不到花香,聽不到鳥語,迎不了日出,送不了日落,更不能施愛于別人,也不能接受別人的關(guān)愛……從此就如水蒸汽從人間蒸發(fā)一般,無影無蹤;易學(xué)說,凡事有陰有陽,那么死亡是不是也是如此。死有它陽的一方面嗎?人死了,就再也不會有疾病之苦,感情之痛,工作之煩……重多的煩惱都隨著人的離開而得到永遠的解脫。
對待死亡我們無法做到象莊子面對發(fā)妻的離開鼓盆而歌,也無法做到如佛佗面對死亡,發(fā)出“我要渡的人都已渡盡,還沒渡到的人,都已得到得渡的因緣,我的肉身在世上已無用處的聲音之后溘然長寂”。我們都是凡人面對死亡,更多的還是恐懼。可是不管你以什么態(tài)度來對待死亡,它都會蹣跚的向你走來。不以你的意志做絲毫的變化。那么為什么我們不能把眾多的煩惱,癡迷的執(zhí)著早早的放下呢?而不單單的靠“生命終結(jié)”時才不得不的得到解脫呢?
有生命的世界,就有珍貴的東西在流逝,無生命的世界又有什么值得珍惜呢?
時間無涯,生命有期,也許正因為生命是有限的,才會讓人覺得生的可貴,才會讓人珍惜生的每分每秒。生與死就象人的兩個點,一個起點一個終點,而這兩個點都不是我們能左右得了的,那么怎樣才讓我們可控的有生之年過得有價值呢?有人說:“一個人在自己的哭聲,別人的笑聲中來到這個世上,如果自己能認(rèn)真而有價值的度過一生,那么在別人的哭聲,自己的微笑中離開這個世界”,我想也許就是一種圓滿吧!
痛苦不會永久,快樂也不會永駐,面對死亡什么也許都不值得一提,家財萬貫也好,不名一文也罷,誰的將來都是面對那扇門,一切都會成過過眼云煙,仔細(xì)想想錢權(quán)利皆是虛相,人生最大的實惠也許就是一個知心的愛人,只有他(她)才會讓你孤獨的心獲得真正的慰藉!而所有這些都是錢權(quán)利無法辦到的!
風(fēng)又一次吹動了墳前的小草,也又一次吹動了我的頭發(fā),鷹還在我的頭上盤旋,也許它的喙上,現(xiàn)在血跡還未干,群山起伏,靜臥在蒼天之下,靜靜的看著這一切,一年,十年,百年……對它們來講,時間并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