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談兵不如躬行實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奔埳险劚蝗绻袑嵺`。
文言文《河中石獸》講述了石獸落入水中,和尚的做法,講學家的觀點以及老河兵的看法,最后根據(jù)老河兵的理論找到了石獸。為什么學識淵博的講學家卻不如一個老河兵呢?因為老河兵常年在河邊,熟悉河、沙的特性;而講學家雖然學識淵博,但經(jīng)驗不如老河兵。
所以說與其坐在帳中源源不斷的說一堆理論,不如親自去看看,去觀察。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日,王安石寫《詠菊》一詩道昨夜西風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蘇東坡見到大笑說“古人有云:春天為和風,夏天為薰風,秋天為金風,冬天為朔風.春花嬌嫩,暮春時節(jié),和風吹拂,落英繽紛;而菊花高潔傲岸,性能傲霜,于深秋傲然開放,盡管金風一起,百草蕭瑟,梧桐葉落,眾香凋零,但菊花即使枯干焦爛也依然附于枝頭,并無花落‘滿地金’的景象.”可不久,蘇東坡因‘烏臺詩案’左遷黃州.重九之后,一日大風起,蘇東坡步入園子中一看,只見昨日滿園菊花,如今是香消玉殞,滿地落金,頓時大驚失色.為自己那日大笑和才疏學淺羞愧難當。
蘇軾是北宋時期最有才華的詩人和散文家,但他也因不實際觀察而犯了錯誤,所以與其談?wù)摴沤瘢蝗缬H身實踐,因為古人說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如果不真正登上泰山又怎么能領(lǐng)略那別樣的風景呢?有人說我們可以從書中去感受。書中看到的和真正體驗的感受絕不相同。書中也許僅僅體會到的是美麗,而登上泰山后感受的是一種磅礴的氣勢美和一種精神。
《荀子》中說: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劉向的“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足踐之不如手辨之!焙C裾f“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些句子不都驗證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嗎?
書可以增長我們的知識,學會做人的道理;但實踐可以豐富我們的閱歷,領(lǐng)略別樣的風景。讓我們?nèi)ビ^察,去實踐,因為我們知道紙上談兵不如躬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