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初中生優(yōu)秀記敘文
篇一:舌尖上的記憶
那月里的榕城,大街小巷彌漫著濃濃的年味;鸺t的燈籠掛滿街頭,熱鬧的鞭炮聲不絕于耳,吉祥的春聯(lián)掛滿門簾……好不熱鬧!
小時候不知“年”的概念,只知道年糕一出籠,年就到了。那時候外婆的身體還算硬朗,每逢過年她總要親自蒸上幾籠年糕,寓意來年步步高升,也正是這種特殊的味道,成了我舌尖上永恒的記憶。
臘月里,黎明總是姍姍來遲,我與外婆來到街上磨米漿時,天還未亮透。但這絲毫不削減鎮(zhèn)上鄉(xiāng)親們采購年貨的熱情——絡(luò)絡(luò)不絕的行人和三輪車將古老的小鎮(zhèn)擠得水泄不通。吆喝聲和鞭炮聲此起彼伏,似乎要分出高低來。
回到家,外婆用重物將裝有米漿的布袋牢牢壓緊,等到第二天水擠干了,外婆把已成塊的糯米團取出,放入大盆,加入花生油、紅糖、花生、紅棗等配料。經(jīng)過反復的揉捏,讓紅糖等配料完全融入到糯米團里,直到糯米團變得更有韌性時,尚可將其倒入鋪好年糕葉的蒸籠里蒸煮了。
這時候,外婆終于能揩揩汗,靠在沙發(fā)上稍適休息。這時候,外婆總是多年如一日地為我講述她與年糕的故事。當她還是小女孩時,她就幫助母親制作年糕。在那個沒有糖果和玩具的年代里,能吃到一塊年糕,便是外婆極大地快樂!澳菚r候姐妹多,都是搶著吃哩!”說著,露出了會心的微笑;蛟S是一種特殊的情結(jié)吧,每當外婆說到自己制作年糕,總是喜上眉梢,印滿褶子的臉上藏不住那不常有的自豪。當我說起最愛吃她蒸的年糕,更是樂得合不攏嘴。
尋著淡淡的香氣,外婆走進廚房,揭開鍋蓋,在九成熟的年糕上撒上紅棗,并遞了幾顆給我:“紅紅火火,多吉祥啊!”外婆嘟噥著,滿心歡喜。沒多久,年糕起鍋了,外婆切下一塊,盛進我碗里,我夾起它,咬下一口,軟軟的,夾帶著一絲清甜,一股濃濃的愛。粘糯可口的年糕喚醒了我每一個味蕾,往昔的記憶又一擁而上。紅糖香、糯米香、棗香、還有淳樸的葉香,一齊蕩漾在唇齒間,頓時帶來味覺的享受和心靈的震撼;字甑耐馄艦榱藵M足兒孫的喜好,為了將這份味道傳承下去,即使再辛苦、再忙碌,也會雷打不動地蒸上幾籠年糕。而她,卻因自己患有糖尿病,已多年沒有品嘗到年糕的香甜,只能將其永遠化成回憶了。。。。。。
有人說,一種味道,便可喚醒一種記憶。如今,我總算領(lǐng)悟了這句話的道理,為何我對這年糕有著深深的眷念?原來這舌尖上的美味背后,隱藏著外婆對習俗的傳承,而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愛的延續(xù)呢?
篇二:初中生活
那些日子就像一個瓶子的瓶頸,窄的讓人不知道能不能進去,掙扎或是壓抑著對自由的渴望,最后才有放肆的空間,而留下的空殼,不是最后的成果,而是努力時的過程,初中生活就是這個過程。
那一年讓我明白學習永遠是自己的事,再也不必聽老師與家長的督促與嘮叨,因為初中的緊迫讓我明白什么叫壓力。
那一年我停止了浪漫,不再欣賞天邊的落日,不再欣賞碧落紅霞,這點微不足道的時間十分奢侈,或是讓我推給了單詞,也可能讓我擠進了古詩,總之,不再留給自己放松了。
那一年鬧鐘很不爭氣,明明多給了它幾個小時讓它慢慢休息,它卻偏偏和你作對,玩命似的奔跑,跑到月亮也暗淡了,眼皮也垂下了,便于工作匆匆接著我入睡,似乎也就幾秒便又拉你起來,就像個魔術(shù)師,讓你閉上眼,晃動幾下手指,天就變亮了。
那一年也體會了很多平時忽略的溫暖,聽課困了,旁邊同學拿冰鎮(zhèn)過的礦泉水冰你一下體會到的是暖;眼皮粘了,怎么也掙不開,老師一句輕叱或是同學輕輕一推也帶著不少暖意;走進校門,老保安嘆息一聲,孩子們也真是累得不輕,這還是暖。
那一年不知怎么就突然學會了堅強,沒人喊苦喊累,都心知肚明這也是人生中磨煉,看著晨昏更替,念叨著今天的任務(wù),我們就這樣急匆匆地體會到了生命的匆匆?荚囌媸莻好東西,壓力真是個好東西,他有催化功能,他有打磨效應(yīng)。曾經(jīng)還懵懂的少年,轉(zhuǎn)眼間就已經(jīng)長大。
那一年開始懂得了傷感,經(jīng)常會慨嘆歲月荏苒年老,物事人非世態(tài)炎涼。喜歡看桃花,不忍看桃花落,經(jīng)常會在落雨的午后數(shù)落春風的蕭瑟。我知道,那是我一點點長大。心變得越來越軟,情變得越來越濃?多愁善感是好事嗎?家長懷疑?多愁善感是壞事嗎?我懷疑。
那一年開始懂得獨立,學會了懷疑。學會了問: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學會了問:天堂里可有數(shù)學之美?學會了問:日月安屬?列星安陳?迎著別人不習慣的目光,我昂首走在不合時宜的路上。
那一年學會了珍惜,懂得有一些情感只有單純的少年才能擁有,我記住了包子愛吃的零食,記下了林子愛玩的游戲,記下了韃子也要買的p5,記住了灑滿落花和歡笑的小路,記住了踏進考場前的彼此的珍重,記住了金烏西墜玉兔東升時,我們在大家上大聲吼過的約定——十五年后,我們挈婦將雛,再來這里相聚。
時間像個漏氣的氣球,終會只剩下空癟的皮囊,而沉甸甸的記憶與永恒的礪煉才見證了永遠的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