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作文600字
【篇一:墻作文600字】
家鄉(xiāng)里,有那么一堵矮墻,陪伴著我成長至今。上面刻畫著我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它佇立在我家鄉(xiāng)院子的一邊,是農田與院子的分界線。它由紅磚砌成,在太陽的照耀下格外顯眼。在秋天,翻過墻即可看到一望無際的金色農田,陣陣飄來的成熟的暗香,總是無時無刻不在吸引著我。
很小的時候,總是在這里玩耍,每天看著綿延不斷的蟻群在東奔西跑,心理總有無數的問號,便尋著隊伍找去。找到盡頭,發(fā)現(xiàn)一個小洞,螞蟻都在那兒進進出出。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用小木枝在那兒鑿開一個洞,螞蟻們都蜂擁而出,黑乎乎的一團把我嚇個半死。原來墻里面有螞蟻的家園,讓我對墻多了一層認識。但也因為這個洞,我家大院就再也沒有積水了。
上一年級時,我的身高勉強能爬上矮墻,于是每天放學后都要踉踉蹌蹌地爬上去,端著飯碗在上邊賞日落,陶醉其中,遲遲不肯下來。放假了,經常叫上小伙伴在墻角打彈子,打得墻角全是花白花白的,還有一個個小坑。有時,我還用小石子在墻上涂鴉,畫出了小時候一個個奇思妙想:鼠抓貓、蛇吃大象……靠在墻上,如同靠在一位寬厚的長者身上,看著我們的嬉戲、涂鴉?涩F(xiàn)在只留得些許蒙眬的白點了。
現(xiàn)在上了初中,不再與家鄉(xiāng)的“墻”朝夕相處。不過,對墻的依賴還是有那么點。在寂寞的時候,我還是會坐在墻邊遐想……
詩人說,在山的那邊,是海;我說,在山的那邊,是農田;在農田的那邊,是伴我成長的墻;在墻的那邊,便是我可愛的家!
【篇二:墻作文600字】
墻?不過就是用磚頭砌成的一塊大磚頭而已。是,但如果墻長在心里,那就截然不同了。心墻無窗無門,看不見也摸不著但卻一直在那里,讓你對墻外的世界、墻外的人隔絕。
記不起因何事,讓我和奶奶之間有了一層隔膜,就像一堵墻,令奶奶和我疏遠了起來,盡管奶奶還是那么愛我、疼我,可我再也不像小時候那樣聽奶奶的話。但自從那一次……
我正在家中津津有味地看電視,突然,廳門推開了,奶奶疲憊的走了進來,筋疲力盡的對我說;“斯!奶奶有點累,要不你將那些不同顏色的線卷分開來吧!”“不好,廠房又臭又熱,我才不去呢!要去你自己去!”我一口拒絕了奶奶,奶奶皺起了眉頭,好像有一點失望:“你現(xiàn)在也沒事做不是嗎?而且只有很少一些線要分。”“沒有?你看不見我正在看電視的嗎?我在學校上課已經很累了,你自己快點去!別妨礙著我看電視。”我開始煩了。奶奶無話可說,只好轉身離開。拖著疲憊的身軀去倉房干活了。
過了一會兒,電視節(jié)目看完了,想去廠玩。路過廠房,不經意間看見奶奶在里面汗流浹背的干活,頭上的汗珠不停的往下掉,奶奶的臉頰熱的泛起了紅云朵朵。四周的墻壁不斷地從縫隙中冒出熱氣,似乎都要融化了的,包括心里的那面墻。腳情不自禁的走了過去,嘴巴輕輕的動了動:“我?guī)湍憷病?rdquo;奶奶意味深長的笑了笑,這無怨的笑讓我感受到了奶奶那寬大的包容心,讓我心中的那堵墻瞬間崩塌。
墻?很硬。心墻?更硬。但破墻只需要一把斧頭,破心墻,更容易,只要有一顆真誠包容的心。感受別人的心,一定看到墻外的世界。
【篇三:墻作文600字】
在我們學校的教學樓的墻上,爬滿了爬墻虎。那一簾綠,是我校最美的一道風景。
爬墻虎的枝條十分粗壯,枝上長著須。卷須短,多分枝,而且卷須的頂端及尖端都長有吸盤,使它們能吸著墻,依附著墻生長。
我望著這一簾綠,感覺墻就像我們的父母,而我們就是那粗壯的爬墻虎。我們有強壯的身體我們需要學習和生活。我們有龐大的支出,卻沒有與支出相平衡的收入。我們只是一位消費者,并不是創(chuàng)造者。因此,父母就成了我們的支出者,成了我們離不開的墻。
爬山虎的葉子十分嬌小,都長在柔軟的枝條上,但它們都朝著太陽生長。它們把墻覆蓋著了,只留下陰暗、潮濕給墻,使墻更加滄桑、更加頹廢。
我望著那一簾綠,發(fā)覺父母就像那一座墻,爬墻虎就像是我么自己。我們每天都沐浴知陽光,但他們卻為了我們奔波,而無暇享受陽光;我們每天都有著良好的作息時間,但他們起早貪黑,整天都待在程式化的辦公室里,沒有窗、陽光與植物,只有燈光、電腦與文件。、他們勇氣一生中最好的時光為我們的一生打下基礎。
有人說,墻是冰冷的、無感情的。但這如父母般的墻其實是有血有肉有溫度的,他們會奉獻自己的空間,供他人生長;他們會放棄陽光給予他人溫暖。
是墻撐起了那一簾綠!
【篇四:墻作文600字】
在我的腦海深處,有著一段我不愿去觸碰的記憶,那是一段只屬于離開了我的外婆的記憶。在這段記憶中,有這樣一面墻,佇立在那時的我和外婆跟前……
在南方,古老的瓦頂房外,常常有一面鑲滿了蠔殼的墻。一只只蠔殼整齊的排列在墻上,使人感到歷史的滄桑,佇立在墻的面前,只覺得會被世界永遠遺忘……小時候,媽媽常常帶我去外婆家玩,每當我這個小調皮一去到外婆家,最疼我的外婆就會牽著我的小手,帶著我到處走,去穿過那長滿苔蘚的小巷,去走過那百年歷史的老石橋……可每次都要經過的蠔殼墻,卻成了我難以忘懷的記憶……
當我這對充滿好奇的眼睛第一次注意到這面新奇的墻時,心中不禁想:是誰用這樣奇怪的東西來砌這堵墻?究竟要多少這個東西才能砌成這堵墻……外婆看我呆呆地看著這面她早已看慣的墻,對我說:“這可是古時候的人們吃蠔時留下的蠔殼砌成的,夏天的時候有了這面墻,屋里會涼爽很多呢!”小小的我萌生了一個驚人的想法:我也要砌一面這樣的墻!這個想法導致了后來一幕幕在我腦海了揮之不去的情景:我和外婆蹲在墻前,一只一只地數著蠔殼“一、二、三、四……”婆孫倆很有默契,一到墻前,就會馬上蹲下數著蠔殼。有時,外婆會一直陪著我數,甚至有幾次連晚飯都忘了做。夕陽下,婆孫倆一大一小的身影蹲在墻前數蠔殼,不知是說溫馨還是好笑……
長大后,慢慢地不再數蠔殼了,回想起以前,總覺得這是一件多么滑稽的事!可那時外婆竟然會這樣不耐煩地陪著我,一只一只地數,但最終我們好像還是不能數出個具體數字來。那堵永遠佇立在小巷的墻,那一只一只的蠔殼凝聚著外婆對我的關心、對我的愛。我想,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那一幕幕蹲在墻前的情景……
雖然,外婆已經永遠的離我而去,但蠔殼墻依然佇立在那條我無數次經過的小巷中。也許,當我思念外婆時,可以再一次蹲在墻前,數起那一只只的蠔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