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粹理性”,應當被批判嗎作文1000字
去年三月,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與韓國圍棋棋手李世石下五番棋,四比一勝;今年五月,alphago三番對決圍棋等級分世界第一柯潔,全勝,其中一盤以半目優(yōu)勢碾壓柯潔,此外二盤柯潔皆中盤告負。
事后棋手們說,人工智能太可怕了:不會狂喜,不會恐懼,不會心態(tài)起伏,因而不會失誤;更可怕的是,人工智能的目標有且只有贏,不在乎贏多少——因而,半目之差,是碾壓之勢。
人的造物很多時候都是人自我愿望的投射:我們要求絕對的理性,而拒絕七情,我們希望像計算機那樣思考:做出的每一個決定,都是最優(yōu)解。一部分人的愿望引發(fā)了一部分人的擔憂,擔憂人們向計算機學習如何處理感情,最終陷入功利主義的泥潭。
而實際上,這兩種對立的態(tài)度,都是片面而不必要存在的。
人們常有一種誤解,認為理性是更自然,更符合物種進化規(guī)律的部分。而我認為,理性屬于文明,感情才是讓自然界中的一員——人類,生生不息存在下去的基礎:恐懼使我們腎上腺素急劇增高,進而使我們發(fā)揮潛能,逃離危險;愛意則使我們維持親密關系,愿意撫育后代,進而物種得以延續(xù),家庭結構得以代代傳承,進而構筑了文明。而伴隨相生的,感情的負面影響,則是沖動暴力,和自私自利。有人誤把自私認作一種極度理性的利己主義表現(xiàn),但殊不知自私是天性,巢中幼鳥尚且嘶啼以博取更多照料,排斥同輩,況乎人類呢?所幸我們有理性,有通過理性構建起的道德倫理體系。如果說絕對理性是計算機的邏輯,是每個人都在追求的邏輯,其實這種邏輯不見得有多糟糕:一個絕對理性的社會必然是一個絕對正義,絕對道德的社會,只是缺少人的天性中熾烈的,燒灼的,危險的,深情的一部分,人類的價值觀可能會趨于前所未有的完美,而與情感相關的憎惡,憐憫或將不復焉存。
如上所述,理性與感性似乎是拮抗的,實則也有協(xié)同之處:人們希望自己快樂,而所愛之人快樂會使自己快樂,因而愛一人者,為愛情犧牲,愛眾人者,為世界奉獻。這種邏輯與計算機的最優(yōu)解邏輯,其實是相似的。因而我們能夠也必須認識到,人的理性與感情互相依存,生物的邏輯與計算機的邏輯在深層次上高度統(tǒng)一,而這也是人之為人的原因,是人性的詮釋。
谷歌AI與現(xiàn)在大部分AI用的算法都是神經(jīng)網(wǎng)絡系統(tǒng),這個相當具有“人味”的名字也許說明了,結合計算機與人的優(yōu)勢,我們可以更好地使社會進步,使文明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