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
何雨珩/文
無意間看見了被風(fēng)吹開的字典,再次看見了“舍得”兩個字,從小學(xué)時,便有人對著兩個字贊不絕口,認(rèn)為它是人生的詮釋,而那時的我懵懵懂懂,也就漸漸忘記了這兩個字。今日一睹,令我忽然想起了一句話:“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有人蔑視放棄,認(rèn)為那是懦弱的表現(xiàn);也有人不屑屢戰(zhàn)屢敗,覺得那是頑固的象征。拼搏與放棄,兩個相逆的詞語,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
拼搏不一定正確,雖然前人一遍遍地告誡我們“堅持就是勝利”。但你又如何確定你的堅持一定是無誤的呢?連愛因斯坦都需要一個拋棄錯誤的廢紙簍,何況平凡的我們呢?放棄也不一定是錯誤的。丟開過去的謬誤,才能有正確的前提去奮斗。若是所有人都將亞里士多德的話奉為真理,那今天的我們是不是還要篤信,自己會比一顆蘋果先落地?
舍得是一種做人的原則,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哲理,也是一種人生的大智慧。在生活中,我常常在舍與得兩者之間徘徊不定。但經(jīng)過靜靜的思考后,也就知道了其中的答案。
陶淵明便是是“舍得”的代言人。如果不是當(dāng)時立志“不為五斗米折腰”,今天古詩壇上就少了一朵東籬下沐浴在夕陽里悠然遠(yuǎn)眺南山的隱菊,就無法領(lǐng)略“帶月荷鋤歸”的閑適安樂。我們應(yīng)該感謝他的肯舍,是這一份執(zhí)著,留下了舉世矚目的燦爛瑰寶。
“海是終點(diǎn),也是起點(diǎn),是百川與雨相擁的地方,也是水隨風(fēng)而起,再度化成云,繼續(xù)漂泊的地方。海納百川,得天下之水,卻又慷慨地任憑風(fēng)吹日曬,不斷蒸騰。是這綿綿不斷的循環(huán),使海洋億萬年不曾干涸,也哺育了世間萬物。
舍與得,一念之差,人卻猜不透,又有多少人懂得這一含義,不舍,如何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