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素材禪理故事
備戰(zhàn)中考作文,積累素材是寫好作文的基礎(chǔ),巧妙運用素材是關(guān)鍵。關(guān)于禪理故事的素材有哪些呢?下面是第一范文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的關(guān)于禪理故事的中考作文素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中考作文素材禪理故事一
臺階與佛像
有座山上建了一座廟,廟里有尊雕刻精美的佛像。數(shù)不清的善男信女沿著一級級石階走到山頂,在佛像前頂禮膜拜,燒香許愿。一年又一年過去,這座廟一直香火鼎盛,前來拜佛的人絡(luò)繹不絕。
終于,鋪在山路上的石階開始抱怨了:“我說佛像呀,大家同是石頭,憑什么我被人蹬來踩去,你卻被人供在殿堂?”
佛像笑了笑,說:“當(dāng)年,您只挨六刀,便成為一方石階,而我是經(jīng)歷了千刀萬鑿之后,才有了現(xiàn)在的形狀!”
佛像昔日經(jīng)受雕鑿的痛苦,造就了今日的成就。同樣,我們每個人也在用今天的坎坷,為自己的未來塑造著形象。
中考作文素材禪理故事二
做自己的觀音
一個虔誠的佛教徒遇到了難事,便去寺廟里求觀音。走進廟里,他發(fā)現(xiàn)觀音的像前有一個人在拜,那個人長得和觀音一模一樣。
“你是觀音嗎?”
“是。”那人答道。
“那你為何還拜自己?”
“因為我也遇到了難事。”觀音笑著說道,“可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這則關(guān)于佛的趣談,讓人深思,讓人回味。想來凡人之所以為凡人,可能是遇事喜歡求別人。而觀音之所以為觀音,大概就是因為遇事只求自己吧。蘇東坡與佛印大師探討佛學(xué),蘇東坡問:“世人皆求佛,佛求誰?”佛印回答:“佛求自己!”
佛家都大徹大悟了,可生活中總有些人至死還沒有悟。
西方有這樣一個故事:洪水來了,虔誠的教徒不停地祈禱上帝救助。大水漫上了教堂的臺階,一塊木板漂過來,上面的人喊他:“把手伸過來拉住!”他拒絕了:“不,多謝了。我相信上帝,上帝將會拯救我。”
水位不斷上漲,他繼續(xù)祈禱。這時,一艘汽艇飛馳而來,駕駛員扔過來一個拴著繩子的救生圈,焦急地沖他喊道:“快抓住!我把你拉上來!”對上帝無限信任的教徒又一次拒絕了:“不要擔(dān)心,我相信上帝,他會來救我的。”
最后,洪水淹沒了教堂,教徒緊緊抓住教堂的尖頂不敢松手,身體被波浪打得搖搖晃晃,一架直升飛機飛到了他的頭頂并放下了繩梯。駕駛員沖他喊道:“抓住繩梯上來!”對上帝的虔誠讓他再一次經(jīng)受住了考驗,“不要擔(dān)心,我相信上帝,他不會拋棄我的!”
水繼續(xù)上漲,教徒被淹死了。這位虔誠的教徒不是死于洪水,而是死在對上帝的過分依賴上,死在自己的手里。他至死都沒有明白:自己是自己的敵人,只有自己才能打倒自己;自己是自己的上帝,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你自己不伸出手來,誰能救你?命運的纜繩要靠自己努力握住,而不是靠上帝。
人生從不按照提前安排好的劇情發(fā)展,誰都難以預(yù)料將來會發(fā)生什么;人生沒有完全純凈的天空,煩惱、痛苦、磨難是生活中彌漫著的灰塵。不要害怕磨煉,不要逃避苦難,不要拒絕風(fēng)雨,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們應(yīng)該有這樣的勇氣和自信。正如《國際歌》中所唱到的: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一切只能靠我們自己!青春的地盤應(yīng)該由自己做主,也只能由自己做主!
中考作文素材禪理故事三
修剪欲望
曼谷西郊有一座寺院,因地處偏僻,香火一直不旺。
老住持圓寂后,索提法師來到這里接替住持一職。初來乍到,他繞寺巡視,發(fā)現(xiàn)周圍山坡上到處長滿雜亂無章的灌木。法師找了把剪刀,時不時地就去修剪一棵灌木。半年過去了,那棵灌木被修成一個漂亮的圓球。人們看了不解,便問住持,住持卻笑而不答。
一天,寺里來了一位衣衫光鮮、氣宇不凡的客人。寒暄讓座后,對方說自己無意中路過,隨便進來看看。住持便客氣地陪客人四處看看。行走間客人請教住持:“人要如何清除自己的欲望?”住持微微一笑,返身拿了一把剪刀出來,對客人說:“施主,請跟我來。”
他把客人帶到灌木叢林,客人看到了住持修剪的那棵成型的灌木。住持把剪刀遞給客人說:“您只要經(jīng)常像我這樣去修剪一棵灌木,您的欲望就會消除。”客人疑惑地接過剪刀,走向一棵灌木,“咔嚓咔嚓”地剪起來。一壺茶的工夫過去了,住持問他感覺如何,客人笑了笑說:“感覺身體舒展多了,可是心中那些欲望好像沒放下。”
住持點頭說:“剛剛開始是這樣的,經(jīng)常修剪就會好了!”
客人走的時候,和住持約定,他十天之后還會再來。住持不知道,這個人就是泰國享有盛名的珠寶大亨,近來遇到了從未經(jīng)歷過的生意上的難題。
十天后,大亨來了。二十天后,大亨又來了。三個月后,大亨已經(jīng)把那棵灌木修成了一只初具規(guī)模的“鳥”。住持問他:“現(xiàn)在您是否懂得如何消除欲望了?”大亨面有愧色地回答:“可能我太愚鈍,每次修剪的時候,倒是能氣定神閑,心無雜念?墒且浑x開這里,回到我的生活圈子中,所有欲望就又像往常那樣冒出來。”住持笑而不答。當(dāng)大亨的“鳥”完全成型后,住持又問他同樣的問題。他的回答依舊。
這次,住持對大亨說:“您知道當(dāng)初為什么我讓您修剪灌木?我只是希望您每次修剪前,都能發(fā)現(xiàn),原來剪去的部分又重新長出來了。就像人類的欲望,您別指望能完全消除它。我們能做到的,就是盡力把它修剪得美觀。放任欲望,它就會像滿坡生長的灌木,丑陋不堪。但是,經(jīng)常修剪,就能夠使其成為一道亮麗悅目的風(fēng)景。對于名利也是這樣,只要取之有道,用之有道,利己惠人,它就不應(yīng)該被看作是心靈的‘枷鎖’。”
大亨恍然大悟。此后,隨著越來越多香客的到來,寺院周圍的灌木也一棵一棵被修剪成各種形狀。廟里的香火漸漸旺盛起來,日益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