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讀書的孩子
夜晚逛超市,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突然看到一個坐在小板凳上讀書的小男孩。我立即拿起手機,拍下了他的照片。
這家超市,是縣城最大的一家購物中心,上下四層,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帶。白天,這里的顧客絡繹不絕,夜晚,特別是夏天的夜晚,這里簡直可以用人滿為患來形容了。
這是怎樣的一個男孩呢?他大約有十來歲吧,小學肯定還沒有畢業(yè),理著小平頭,坐在小板凳上,翹著腿,身板挺直,目光始終沒有移開手中的書本,有時臉上還露出一絲不易覺察的微笑。此時,他的父母不在水邊,一定是他父母告訴他:“孩子,你在這兒看會書,我們去購物馬上就回來。”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喜歡讀書。很快,小男孩就在書中找到了心靈的棲息地,同書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臺。外界的一切喧鬧和繁華,早已與自己無關。
我不禁想到,最近調查顯示,我國國民每年人均閱讀圖書僅4.5本,遠低于韓國11本,法國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國人不會不知道讀書的諸多妙處。既然如此,我國人均讀書量為何如此之低呢?
有人說,這是一個忙碌的時代,幾乎每個人都在為前途生計而奔波,“偷得浮生半日閑”顯得奢侈而遙遠。但是,魯迅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擠,總還是有的。”如果你愿意讀書,時間總可以擠出來。歐陽修在“馬上、枕上、廁上”就能作文,我們?yōu)楹尾荒軘D時間讀書呢?我看,不是沒有讀書的時間,而是沒有讀書的心境、興致、決心和毅力。
也有人說,開卷未必都有益,好書太少,值得研讀的精品更是匱乏,把有限的光陰浪費在口水書上不啻是虛擲生命。還有書價昂貴,公共圖書館過少,也是不少人不讀書、難讀書的借口。昂貴的書價確實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讓低收入者望而卻步,精神食糧也不是隨便就能享受得到的。公共圖書館過少,也是實際問題。據稱以色列平均4500人就擁有一座圖書館,人均擁有圖書館的數(shù)量居世界第一。都說猶太人聰明,這與他們讀書多應該有很大的關系吧!我國的圖書館不僅少,而且很多成了擺設,有的藏書不足,名存實亡。
網絡閱讀沖擊和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方式,很多人認為,不閱讀傳統(tǒng)書籍并不可怕,即使一年不買一本書也并不能代表他就沒有讀書。但必須要看到,真正的閱讀是紙質的,網絡閱讀多是淺閱讀,泛閱讀,不利于形成深刻的體驗。而且,碎片化、瀏覽式的閱讀,因其隨意性和跳躍性很難達到系統(tǒng)和深入。
目光又轉向小男孩,他依然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刈谀莾海瑫褪谴盆F,讓瞬間的執(zhí)著變成了永恒的感動。他似乎忘記了時光的流動,讓自己變成了魚,在知識的海洋里暢游;讓自己化成了鳥,在理想的天空中翱翔。這時候,我不禁想起了溫總理說過的話:“讀書關系到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和修養(yǎng),關系到一個民族的素質,關系到一個國家的興旺發(fā)達。一個不讀書的人是沒有前途的,一個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可是我又擔心,隨著小男孩的長大,很快就要接觸紛紛擾擾的社會,到那時,男孩會不會拋棄名利,帶著一顆純凈的心,愿意在窗前聽雨品茗而研讀呢?
讀書有凈土,閉門是深山。我不忍打擾這個喜愛讀書的孩子,悄悄地從他身邊離開了,走了很遠,小男孩那堅定執(zhí)著的目光還在我眼前晃動。祝福小男孩,因為他在鋼筋混泥土的森林中找到了靈魂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