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為古人
愛慕那一襲素白的衣裙,愿為古人,消隱在流水落花的時(shí)空里。
我有一座竹院,不大不小,不必坐擁繁華,也不必遺落僻野,只需安靜在一個(gè)和樂村莊的一角。
竹院的竹屋是要四方都有窗,能迎著晨曦,枕著夕陽,擁兩袖清風(fēng),望每輪皎月。竹屋要有四間房,一間書房,一間廚房,一間臥房,一間藥房。屋前是花圃,籬下種幾株菊,窗前種一剪梅,還要種上清雅的蘭,嬌嫩的茉莉,芬芳的梔子,潔白或淡紫的丁香……囊四季姹紫嫣紅,浸一世溫馨芬芳。屋后是菜園和果園,牽一藤南瓜,搭一架葡萄,點(diǎn)幾株青豆,種幾棵青菜……雖不必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卻也要勤勤懇懇地精心打理每一寸自己的天地。
清晨在花草清香和鳥鳴雞啼中睜開雙眼。提著木桶到村邊的泉口打水,再背著背簍到山上采摘野茶、草藥,或者提著竹籃到花圃采摘花瓣再到菜地收獲一天的蔬果。晌午做一餐喜愛的菜肴,午后煮一壺清茶,伴著書香竹香和花草的微醺,暢游在書海里。傍晚登上南山,目送每一天辛苦燃燒的紅日,俯瞰余暉下的大地,千絲萬縷的余暉仿佛是對這個(gè)安詳世界的留戀。入夜,便安靜的睡了,在無邊的干凈的黑色中,同這和諧的土地一起均勻呼吸。
在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shí),綠水人家繞的春日,穿過淅淅瀝瀝的春雨,撐一把油紙傘,漫步江邊,看一江春水碧揉藍(lán)的風(fēng)韻,也去瞧瞧王安石眼中平岸小橋千嶂抱的姿態(tài),春色三月、清風(fēng)拂面、楊柳堆煙,放一頁紙鳶,寫上樸實(shí)美好的祝愿放上藍(lán)天。
在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夏日走到郊野,看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臺(tái)樹色陰陰見。乘涼在深深的樹蔭下,靜聽蟬鳴,在簌簌衣巾落棗花時(shí)準(zhǔn)備一壺涼茶,為日高人渴漫思茶的行人提供一口甘霖。也在傍晚時(shí)分,撐一葉小舟,向藕花深處,不驚鷗鷺地采蓮而歸。
還有那霜葉紅于二月花的秋日。要登上高高的山頂,看一看五彩繽紛的大地。不必有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氣魄,只需感受十里金桂飄香。悠然地采菊東籬下,在風(fēng)吹稻香的季節(jié),過小橋流水人家的日子。
也在銀裝素裹萬物俱靜的冬日,擾一小舟,去那人鳥聲俱絕的湖心亭,燙一壺溫酒,尋一個(gè)知音,一起笑談清冷冬日的美景。也要學(xué)那柳宗元,做一回孤舟蓑笠翁,獨(dú)釣寒江雪。去那驛外斷橋邊,尋一株開無主的梅,做一個(gè)賞花人,讓這一季的花瓣不再是零落成泥碾作塵的悲哀命運(yùn)。
……
愿為古人,在那江南小巷踏上青青的石板;愿為古人,在那漠北大地策馬揚(yáng)鞭;愿為古人,守著一世小橋流水;愿為古人,伴著清風(fēng)明月浪跡天涯。
愿為古人。
可我不是古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