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魚與做人
印地安人說:“創(chuàng)造萬物的人,厭倦了做人就變成魚活在沼澤里,很快魚又覺得沼澤里的水太淺,于是它就游到大海里去了!
有一尾魚,它生活在沼澤里,自從它生下來,第一眼望見的是混沌的泥水,以及骯臟的水草。于是它便以為這就是整個世界了,直到它的祖父對它說:“沼澤盡頭有一片海,那里有清澈蔚藍(lán)的海水和干凈碧綠的水草!庇谑囚~就跟隨父親游向沼澤的那邊。整整游了一年,它們終于見到了大海,海洋一碧萬頃,魚陶醉了:“我終于到了大海!本驮谀且灰梗~從冰冷的海水中抬起頭,它望見海的上面有一片天,滿天燦爛的星光,原來那是另一片海,每一顆星星都是海里的一尾魚。于是魚對父親說,它要繼續(xù)向前游,去追尋自己的夢,它要游到上面的那片海去,它要與星星共嬉戲。父親沒有去,因?yàn)樗狭,再也游不到屬于魚兒的那片水域,于是小魚獨(dú)自向前游去。不知過了多久,小魚游到了岸邊,而它也由一個追夢的孩子變成了一只蒼老的魚。那夜,星光更加燦爛,金色的,閃著光,魚還看見了人,他們不知從什么地方來,他們歡樂的嬉戲,相親相愛。于是魚臨死前想,若有來生,要做天上的星光,要做一個自由的人。它是多么羨慕星光,羨慕它們周圍發(fā)著的光;它是多么羨慕人,羨慕人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在陸地上,呼吸陸地上的空氣;它羨慕他們有比它長得多的生命,做比它多得多的事。他們主宰世界,決定著世間萬物的生存與死亡,他們有神態(tài)各異的臉和與眾不同的眼神,不像魚,只有一雙悲哀的眼睛。
其實(shí)魚并不知道,人也有人的悲哀。他們需要彼此溝通,需要用很大的努力去控制自己的快樂和悲傷,他們也有無能為力的事。星星也有他們各自的悲哀,它們得不斷地繞著一條軌道運(yùn)行,它們彼此相隔數(shù)光年,需要長之又長的時間才能掙脫開軌道的束縛。但是,所有的可能與不可能,不是必然,也不是應(yīng)該,而只是“我愿”與“我不愿”。
倘若這只魚能夠真正了解,宇宙有它所不能抵達(dá)的世界,那么在它悲哀的眼中至少會多一絲幸福吧!假若我是這只傷心的魚,我會常常在生活的路上走,讓心靈豐富,充滿深邃的遐想,在希望中浮游,相信命運(yùn)總在前頭。
有一尾魚,它很傷心,但很幸福。它是一只被思考填滿的幸福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