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一個度
月盈則虧,水滿則溢,這是一個樸素的真理。就像那個去朋友家做客的笨人一樣,加鹽確實能讓菜更好吃,但鹽要是加多了,只會讓菜變得又咸又苦,難以入口。不僅是做菜加鹽的量要控制好,凡事都要把握一個度。
什么是度,我的理解,就是分寸、尺度、界限和標準。把握度,就是把握界限和標準。物極必反說的就是沒有把握好度。所以,我們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正確地把握度。
若是沒有充分把握“度”,結果只是一事無成。舉一個很實際的例子:五十九分和零分的試卷,哪張讓你更心痛?我想,一定是前者吧,因為就一分,只差一分就及格了。這也只是因為你少了最后讓你多得一分的努力,對于“度”的把握不夠充分,就像在太陽升起的前一秒閉上眼睛的人,其實也就是少了最后一點堅韌。
但如果把“度”握得太緊,也會傷人傷己。有位哲人說的好:真理再往前一步,便成為謬誤。就拿那些減肥的人來說吧,適當?shù)毓?jié)量飲食,是對于身體都有好處的;但要是過于較真,追求所謂“纖細的美體”,索性丟下了飯碗,只會影響健康,對自己卻一點兒沒有益處,這是錯誤的。那種作法和笨人吃鹽一樣,是可笑而愚蠢的舉動。
把握一個度,更是自己道德良知的堅守,F(xiàn)在,黨中央和中紀委為什么那么重視反腐,加強黨風廉政建設?還不是因為那些個貪官早已拋卻了為官的準則,忘記了心中“度”的存在。我們做人更是要符合社會公共道德,不違背自己的良心,留得一片清白在人間
總之,凡事要把握一個度,生活中的度就是有自知之明、適可而止,就是恰到好處、張弛有度。這似乎有點類似于古代圣賢的“中庸”思想,但絕對不同于這種思想!岸取笔强梢栽谝欢ǚ秶鷥茸兺ǖ模皇恰爸胁黄,庸不易”的。你可以在家里穿睡衣到處跑,可在學校就要著裝整齊、儀表大方,“度”便隨著地點的變化而變化了,你的舉止在這些場合中也要做出相應的變化,。
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做到“動中取衡,靜中就重”,只有把握一個度,掌握適度,才能恰到好處,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