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與行
在凌晨兩點(diǎn)多的時候,工廠旁這棟破舊的公寓已經(jīng)沒有了光亮,只有陸明一個人還蜷縮在被窩里讀著書。盛夏的夜晚雖說偶有微風(fēng)吹過,但仍是十分炎熱,陸明怕順著頭發(fā)流下的汗滴弄臟了書,便用枕巾裹上了頭。這本書是他的摯愛,早已看了四五遍,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我的天空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并不暗,因?yàn)橛袞|西代替了太陽,雖沒有太陽那般明亮,但也足夠。憑著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化成白天。我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陸明特別喜歡這段話,在第一次讀到的時候就把它工工整整地抄了下來,貼在了床頭。陸明看表驚覺已經(jīng)兩點(diǎn)多,便只好依依不舍地合上書,躺在枕頭上伴著黑夜睡去。
陸明剛剛升入高三,整個班級都籠罩在一股即將面對世界末日的氛圍之下。陸明成績名列前茅,老師家長自然期許他能夠考入重點(diǎn)大學(xué),但陸明卻對這一想法嗤之以鼻——他一直想靠寫作為生。
陸明回到家里的時候,太陽還在地平線上徘徊,臨旁的工廠也一直在發(fā)出惱人的噪音。他走進(jìn)公寓,里面的墻像是被煙熏過一樣。陸明開了門,玄關(guān)擺放著一雙登山鞋,好像是很久沒有動過的樣子,上面落了不少灰。陸明進(jìn)了自己的房間,拿出了作業(yè),卻怎么也寫不進(jìn)去。他望向窗外,樓下是一個小公園,隔著公園一條馬路有一個雜貨鋪,一家書店緊挨著那里。陸明唯一的消遣便是去那家書店,書店的老板人很好,知道陸明買不起多少書,經(jīng)常將沒有人買卻又不錯的書借給陸明看。陸明從別人那里聽說書店店主原來也寫過書,可是沒有出版社賞識他,窮愁潦倒的他只能開一家小小的書店來維持生計(jì)。
而陸明的母親就在書店旁邊的雜貨鋪打工,每天很晚才會回家。陸明沒心思寫作業(yè),便拿起了昨晚的書來看,一讀就忘記了時間,直到一只滿是褶皺的手從他身后抽走了書。
“你還看野書?想不想考學(xué)了?”陸母很是氣憤。
“不想,我早就跟你說過了。”陸明的回答顯得很冷靜。
“寫書能掙多少錢?哪有穩(wěn)定的工作來得好?你成績好,考一所好大學(xué),進(jìn)一家好公司,前途光明,我天天這么累也值當(dāng)你想寫書!寫書?寫書?寫書能養(yǎng)活你?小王寫書,結(jié)果呢,還不是到處問人借錢才能勉強(qiáng)維持起那個小書店?你怎么這么不懂事!”小王便是那個書店的老板。
“可我爸講……”
“你爸?哼,你爸!”陸母再也受不住煎熬,倒在了床上,失聲痛哭起來,“你這身毛病就是你爸給你的!好好的公司職員不做,非要跑去當(dāng)背包客去攝影,放著老婆兒子不管,結(jié)果呢!連命都沒了!你這蠢孩子怎么不長記性!”陸母一邊哭著一邊哽咽地說著,她低下頭用手撐著前額,在昏暗的燈光下顯得老了好幾歲。
“滾,滾出去,拿著你的書滾出去!”陸母狠狠地把書摔向陸明,手指著門口,陸明只好拿著書走出了門,離開前匆匆瞥了眼登山鞋。
陸明來到了公園里,找了個長椅坐下,他知道母親現(xiàn)在肯定比他還傷心,但他想起過去的事,心還是像被針刺那樣痛。
陸父便是陸明曾經(jīng)的“太陽”,小時候陸明在陸父在家的時候一直纏著他,而陸父總會給陸明講些自己探險(xiǎn)的故事,陸明總是問他為什么喜歡爬過這座山,跨過那條河,而不走那些平坦的路,陸父摸著小陸明的頭說:“有些路一旦選擇了便要前行下去。”等陸明大了些,問他父親為什么選擇這個職業(yè),陸父卻還是說:“有些路一旦選擇了便要前行下去。”
在陸明十歲的時候,陸父出了本攝影集,名為《路與行》,在圈內(nèi)小有名氣,而在出了這本集之后的一次出行,陸父便跌落了懸崖,不幸喪命。
陸明的太陽沒了。
玄關(guān)一直放著的登山鞋本是陸母買給陸父的,可惜它沒有等回主人。同樣沒有等回主人的還有陸家。陸母苦于生計(jì),只好搬入了一個舊公寓并找了個辛勞的工作,而陸明的天空則一直少了那個太陽。
直到后來遇到了那束光。
當(dāng)在漆黑的夜晚孤獨(dú)的行走的時候,陸明總是不知道該往哪里走,害怕往前走,無助且迷茫?勺詮年懨饕淮闻既婚g讀了一本書之后,他便愛上了書,愛上了寫作,死寂的夜空中多了一絲的光亮,僅憑這份光亮,他便可以無畏地前行下去,走在夜路上的他不再孤獨(dú)。
陸明腦子里的東西太多,太陽、黑夜、微光……他感到一絲絲頭痛,倚在長椅上便睡著了。
孤獨(dú)的夜中只有一本幾乎破舊的書陪伴著他。
幸運(yùn)的是,這份微弱的光便足以照亮他腳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