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理智
有理智的教育和培養(yǎng)能帶來益處,而失去理智將帶來危害!K格拉底
我總能聽到身邊種種聲音發(fā)出的教誨,然而“理智”這一詞也是司空見慣了。圣賢們在談理智,用自己的話語留給世人時刻的提醒;長輩們在談理智,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來警醒后人;教育者們也在談理智,他們引經(jīng)據(jù)典,讓學(xué)生們牢記于心,無往不利。理智,通俗的講便是理性地思考,一個擁有理智的人能一帆風(fēng)順,小心翼翼的航向遠方;而一個失去理智的人則狂風(fēng)呼嘯,終在垂死掙扎中沉入大海。
保持理智。能時刻保持理智的人擁有強大的意志力,不會因為種種外界因素而動搖自己腳下的基石,他們或許不是最聰明,但他們擁有非同尋常的堅定。藺相如,想必是趙國響當(dāng)當(dāng)?shù)拇笕宋锪,他完璧歸趙、智斗秦王的個個故事早已家喻戶曉,但僅僅憑他一個只會侃侃而談的文將,何以保衛(wèi)趙國?——當(dāng)然有廉頗相助。如今想想,倘若當(dāng)時廉頗不滿趙王封給藺相如的官爵而出言不遜時,藺相如脾氣一暴躁,與廉頗拼殺個你死我活,他這一向以謀略取勝的人又怎么能斗過廉頗這一介武夫呢?那么便不會有后來的負荊請罪,更別說趙國的強盛了?梢姡A相如憑借一個時刻保持理智的大腦緩和了與廉頗的關(guān)系,也成就了一個強盛的趙國。這便是理智的力量,人人皆可得到,人人皆易失去。
然而,正所謂“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人都會有自己不理智的時候,而不理智的后果小則傷,大則亡。
當(dāng)人不理智時,情緒會失控,抑制不住自己的行為。不理智則大致可分為兩類:性格類與情緒類?v古觀今,因不理智而引起的事件可謂數(shù)不勝數(shù),而不理智的背后總會釀出一些人間悲劇。先說說性格類,顧名思義,有些人會因為外界的種種原因而做出了不理智的行為。“關(guān)羽失荊州——驕兵必敗!比龂α⒅畷r,關(guān)云長就是由于一些小小的成功令他驕傲自滿,絲毫不將對手放在眼中,正是因為這不理智的行為才使得他失守荊州,也或成為后來蜀國大業(yè)無法統(tǒng)一的原因之一。再談?wù)勄榫w類。電視、報紙、網(wǎng)絡(luò)上,那一條條十分惹眼的新聞條目中,有多少人因為自身或是他人的原因情緒低落,對生活失去了信心,走上了輕生的道路;有多少人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情緒激動,意氣用事,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這些觸目驚心的新聞隔三差五地總會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中,而背后的原因,往往僅是是因為一時的沖動……這些都是不理智而釀成的大禍,只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在萎靡不振時給自己一些心靈的慰藉,才能保持理智。
一個人若能理性地考慮每一個問題,做到“三思而后行”,就能順暢無阻地在大海中航行;一個人若是無法保持理智,印證“沖動是魔鬼”,只能一葉孤舟被卷入呼嘯的暴風(fēng)雨中。一個人若是失去了財富,他風(fēng)餐露宿,生活貧寒,但仍能幸福地生活;一個人若是失去了權(quán)利,他碌碌無為,心灰意冷,但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一個人若是失去了理智,他肆意妄為,無法冷靜,最終將釀成大錯。
這便是理智,它被先哲所夸贊,它被長輩所教授,它被新人所學(xué)習(xí),也被世人所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