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世界,亦是塵埃
“我只是一顆塵埃,”初看此話,也許你會覺得這很自卑,但慢慢地,你會覺得這代表的是一種謙虛;“世界因我而造”,乍一看也許你會說,這話真夠自大,但久之,你會覺得,這未嘗不是一種自信。
“我只是一顆塵!,沒錯,這句話可以用來形容任何事物,站在自己的角度講,這句話實際上放大了我們的范圍,你很普通,你在這個星球上非常不起眼。也許有人會說,我的話太自卑,但仔細(xì)想想,又何嘗不是?恰如一朵百合花,世界上有如此眾多的百合花,一朵百合花,放在這么多的百合花中,你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再也找不到那朵自己曾看過的百合花。
但盡管如此,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又何必自卑?“世界因我而造”,這句話依舊也可以用來形容任何事物,換一種思維,我們可以想到哲學(xué)上的唯心觀,這句話恰似一種主觀唯心,縮小一下我們的世界范圍,走進(jìn)自己的世界,你會發(fā)現(xiàn)這句話是一種真理,在你的世界中,你就是唯一的王。請允許我再拿百合花為例,世界上有許多的百合花,沒錯,但你做不到把世界上的百合花集中在一個地方。山間只有一朵百合花,起初不入眼的它,卻可以讓山間布滿百合花,你難道不覺得這是一種獨特的力量嗎?
當(dāng)然,收起我們所有主觀的世界,站在客觀的平臺上想想,若你只認(rèn)為自己是塵埃,那你的一聲也就如塵埃;若你只認(rèn)為世界因我而造,那你只會被當(dāng)成一種笑話。
隱約記得柏拉圖在《理想國》中說過這樣一句話:“在我看來,這個世界上的運動歸結(jié)為兩類。”柏拉圖并沒有說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運動,只是用“我所認(rèn)為”,那么此時,你是否想起韓愈的《師說》,《師說》里有一句話:“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yuǎn)矣,猶且從師而問焉,”如柏拉圖這樣的大哲學(xué)家,都只是談著“我所認(rèn)為”,我們又何必把自己看得那么高,或貶得那么低呢?
活在當(dāng)下,不要把自己抬得很高,你并不是世界,當(dāng)然,你也不要把自己看的太一文不值。我們不是石頭,我們擁有思想,仔細(xì)想想,這兩句話不就是在講所謂的人生嗎?你或許平庸,但不意味著一生平庸;你或許腰纏萬貫,但不意味著你一輩子豐衣足食。
“我只是一顆塵!保@不是自卑,是謙虛;“世界因我而造”,這不是自大,是自信。當(dāng)我們揣著著兩種心態(tài)走在人生路上,你會知道思維的理性將會讓你看透許多。相信你自己,你不平庸,但也要看淡你自己,你注定不是世界。不過一切都無法改變的是,你是你,但你可以蛻變成一個完美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