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福建高考作文
王佩:網(wǎng)名紅心殺手,創(chuàng)辦“黑板報網(wǎng)站”和網(wǎng)上“黑通社”,現(xiàn)居杭州。
點評:高考作文真要命
看了福建省這五篇滿分作文,我自愧弗如。我覺得,不但是我,就是把莫言、余華押上考場,讓他們在幾十分鐘之內(nèi),寫出一篇同題的作文,也不可能得滿分。
2002年的時候,我被邀請到央視“實話實說”做一期關(guān)于高考作文的節(jié)目,給聶衛(wèi)平、魏明倫等人當陪襯。節(jié)目開始之前,每個人都要寫一篇那年的作文題———《心靈的選擇》。我用了一個半小時完成,而這幾位嘉賓用時都比我多。著名的劇作家魏明倫就說,高考作文這東西,不是為了取人才,而是為了取捷才。所謂捷才,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順風抓屁的快手”,這樣的快手當然不是人人都能做的。
感謝幾十年一成不變的作文考試,讓現(xiàn)在一些聰明的孩子都變成了日試萬言、倚馬可待的李白。不過這可苦了那些慢工出細活的賈島們,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根須,這樣的寫作速度,高考作文肯定會以零分計。
要成為一個捷才,首先肚子里要有存貨。我感覺,寫曹操和曾國藩的兩位同學,高考時肯定有備而來。他倆一個熟讀《三國演義》,一個了解曾文正公,全靠平常的閱讀積累,確實很不容易。當然從文章立意的角度上講,也沒多少新意。為曹、曾翻案,在歷史學界已經(jīng)爭論多年了。老師之所以判高分,大概覺得這兩個孩子敢于說出與中學教材相左的新觀點吧。殊不知,這種新觀點也已是陳詞濫調(diào)了。
成為捷才的另一個關(guān)鍵,是特別能說會道,哪怕是地球人都知道的道理,你也要把它說得八面玲瓏,理直氣壯,旁征博引,頭頭是道。有位參加過高考閱卷的語文老師告訴我,他給高考作文評分的時候,平均每篇作文只注目兩分鐘。兩分鐘啊,120秒,一秒鐘要看六七個字,誰有工夫認真分析你的“義理、考據(jù)、辭章”。窟不就是看你寫得順不順溜,語言鏗不鏗鏘?所以,抓住一個道理,把它翻來覆去說足、說透,也能得高分。至于論據(jù)的出處是否正確,論證的過程是否嚴密,估計老師也沒那么多時間去關(guān)心了。
說句不客氣的話,我讀了《至圣》、《蘇軾的赤壁》、《人生的斗士》三篇文章,想起文革時期一首著名的歌曲,“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就是好”,你問唱歌的人“好在哪兒”,他用歌聲回答:“就是好來就是好,就是好!”事實上這三篇文章的文風,跟這首歌很類似。
五篇滿分作文中,我惟一喜歡的一篇《薛寶釵魂斷大觀園》。至少這篇文章展現(xiàn)了作者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想像力。當然,作者讓薛姑娘晚年去反思封建社會的腐朽沒落,確實有點想像力過于豐富了。那就好比讓司馬光一邊砸缸,一邊唱《學習雷鋒好榜樣》一樣,有點滑稽了。不過,這都是讓大人給逼的,怪不得這孩子。所以,如果我是高考閱卷老師,這篇可以給滿分。其余的,寫曹曾的可以給優(yōu)或良。
從前年開始,高考作文體裁放寬,詩歌登上高考的殿堂。但說實在的,詩歌最不好寫,因為自從80年代朦朧詩運動以來,中國現(xiàn)代詩歌一下子迷失了方向,主流沒有了,只剩下支流。《上帝是公平的》敢于在決定命運的考場上嘗試寫詩,顯示出敢于冒險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