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熱點素材積累:竹子的精神
竹子精神是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喻物詩和文人畫作中最常見的題材;它表現(xiàn)著自強不息、頂天立地的精神;清華其外、澹泊其中、清雅脫俗、不作媚世之態(tài)。
寓意
竹子在荒山野嶺中默默生長,無論是峰峰嶺嶺,還是溝溝壑壑,它都能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頑強生存。盡管長年累月守著無邊的寂寞與凄涼,一年四季經(jīng)受著風霜雪雨的抽打與折磨,但它始終“咬定青山”、專心致志、無怨無悔。千百年來,人們都會賦予竹子清峻不阿、高風亮節(jié)的品格形象。
竹子心無雜念,甘于孤寂,它不求聞達于莽林,不慕熱鬧于山嶺,千百年過去了,卻終成這瀚海般的大氣候。竹輕盈細巧、四季常青,盡管有百般柔情,但從不嘩眾取寵,更不盛氣凌人,虛心勁節(jié),樸實無華才是她的品格。竹不開花,清淡高雅,一塵不染,她不圖華麗,不求虛名的自然天性為世人所傾倒。
竹子在清風中瑟瑟的聲音,在夜月下疏朗的影子,都讓文人墨客深深感動。而竹于風霜凌厲中蒼翠依然的品格,更讓詩人引為同道,因而中國文人的居室中大多植有竹子。王子酞說:“何可一日無此君”;蘇東坡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無可醫(yī)。”顯示出竹的悠久文化精神已經(jīng)深入士人骨髓。
明月如霜,涼風如水。庭院中翠竹依階低吟,挺拔勁節(jié),即有梅花凌霜傲雪的鐵骨,又有蘭花翠色長存的高潔,并以它那勁節(jié)、虛空、蕭疏的個性,使詩人在其中充分體味君子之風。“勁節(jié)有高致,清聲無俗喧。”它的“勁節(jié)”,代表不屈的氣節(jié);它的“虛空”,代表謙遜的胸懷;它的“蕭疏”,代表詩人超群脫俗。
竹子的詩詞
1、《新竹》
宋·楊萬里
東風弄巧補殘山,一夜吹添玉數(shù)竿。
半脫錦衣猶半著,籜龍未信怯春寒。
2、《竹》
梁·劉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云聳百尋。
無人賞高節(jié),徒自抱貞心。
恥染湘妃淚,羞入上宮琴。
誰人制長笛,當為吐龍吟。
3、《賦得階前嫩竹》
宋·張正見
翠云梢云自結(jié)叢,輕花嫩筍欲凌空。
砌曲橫枝屢解籜,階來疏葉強來風。
欲知抱節(jié)成龍?zhí)帲斢谏铰犯疒橹小?/p>
4、《詠竹》
唐·李嶠
高簳楚江濆,嬋娟含曙氣。
白花搖風影,青節(jié)動龍文。
葉掃東南日,枝捎西北云。
誰知湘水上,流淚獨思君。
5、《郡齋左偏栽竹百余詩》
唐·令狐楚
齋居栽竹北窗邊,素壁新開映碧鮮。
青藹近當行藥處,綠陰深到臥帷前。
風驚曉葉如聞雨,月過春枝似帶煙。
老子憶山心暫緩,退公閑坐對嬋娟。
6、《秋日白沙館對竹》
唐·許渾
蕭蕭凌雪霜,濃翠異三湘。
疏影月移壁,寒聲風滿堂。
卷簾秋更早,高枕夜偏長。
忽憶秦溪路,萬竿今正涼。
7、《竹石》
作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