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取經(jīng)人員名單確定之內(nèi)幕
話說大唐太宗年間,人們罪孽深重,如來佛租為廣弘佛法,勸化東土眾人,想讓人去西天取經(jīng),就貼出告示:誰能取回真經(jīng),誰就能修成正果。
可是從東土到西天要經(jīng)過許多深山大川,一路上有許多妖魔鬼怪,一些神仙菩薩的親戚手下們也在路上作威作福,想把真經(jīng)取回著實不易。這時觀音菩薩舉薦孫悟空,說孫悟空一個跟頭就翻十萬八千里,幾個跟頭就把真經(jīng)取回來了,豈不省事?
說起這孫悟空,那可是大有來頭。他是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一個猴妖,學(xué)得一身本領(lǐng),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因受玉皇大帝愚弄,兩次大敗天兵天將,偷吃蟠桃,大鬧天宮。無人能敵。多虧如來佛祖佛法無邊,將他收服,壓在五行山下,渴飲銅汁,饑食鐵丸,已苦度了五百年。如果讓他去取經(jīng),也真不費力氣就能取來。
然而讓孫悟空去取經(jīng),天庭有三個人小樂意,哪三個?頭一個是玉帝。玉帝皺著眉頭:“這個猴頭,無法無大,目無尊長,還大鬧天宮,弄得我威信掃地,更可氣的是竟然還敢仗著本事和我爭位!我恨不得再把他壓在五行山下十萬八千年呢!想成正果?想得美!”太上老君也嘀咕:“想當(dāng)年,他孫大圣大鬧天宮倒也罷了,我又沒招他,沒惹他,憑什么把我要給玉帝用的仙丹偷吃了,害得我被玉帝臭罵了一頓。不行,絕對不能計他翻身!”托塔李天王也尋思:“這妖猴讓我連吃兩次敗仗,丟盡了臉面,怎么能讓他修成正果?再者說,他要是成了正果,本事又比我大,興許我這‘兵馬大元帥’的位子還保小住呢!不成,不能讓他去!”這天庭的一二把手們都不贊成讓孫悟空取經(jīng),正盤算著呢,如來佛派人來了。
原來如來佛也存了私心。如來佛有個徒弟叫金蟬子,犯錯投胎東土,做了和尚,照規(guī)矩想要成佛重返極樂得修下十萬功德。如來佛想,修十萬功德得多少年啊!我徒弟怎么能受這樣的苦!心思一轉(zhuǎn),我找件不太難的差事給我徒弟干,對,就讓他去西天取經(jīng),取回真經(jīng)就讓他“立地成佛”!這才貼出榜文,讓取經(jīng)之人可以修成正果。
玉帝一考慮:如來佛有恩于我,而且大家關(guān)系不錯,給他個面子吧!可你吃肉,我喝湯,好處不能光讓你一個人占呀,我也得分點兒。嗯,就讓天蓬元帥隨行保護(hù)唐僧吧!
要說這天蓬元帥,那在天界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真本事一點沒有,拉關(guān)系、跑路子、拍馬溜須功夫一流,深得玉帝歡心。七百年前動用十萬天兵剿殺了一個小妖,于是被玉帝“破格提升”為天蓬元帥。只可惜他貪杯好色,不該酒后調(diào)戲仙女。要是別的仙女也就罷了,事后賠個禮,道個歉,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可偏偏他調(diào)戲的是王母娘娘身邊的紅人兒——嫦娥。這下天蓬元帥捅了馬蜂窩,被貶下凡,錯投豬胎,成了豬八戒。玉帝心里挺喜歡他,人機靈,心眼也活,正愁沒機會拉他一把呢!
玉帝又想起他三姑媽的侄女的二姨的干兒子沙和尚。沙和尚原本是天宮的卷簾大將,因不慎打碎琉璃盞,濺了文殊菩薩一身湯而被貶下凡,也讓他一起將功補過吧!
東海龍王也保舉西海龍王的三太子隨行。原來三太子也犯了天條,正等著這樣的機會呢!玉帝心想:“東海龍王和西海龍_上也是老臣了,于了那么多年,雖然沒有什么功績,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呀,況且他們和南海龍王還有北海龍王在天宮的人緣挺好。”于是同意三太子變個白龍馬給唐僧代步。
太白金星發(fā)話了,“這四個人,一個是肉體凡胎;一個沒有真本事;一個本事平平;另一個只能侍候唐僧,不能打斗。這從東土到西天一路上妖魔鬼怪實在不少,可別讓他們沒到西天先到閻羅殿哪,那天庭的面子往哪擱呀,還得挑個有本事的保這四個平安。再者說,這四個人背后都有那么一點關(guān)系,容易讓人說閑話。那孫悟空也有點本事,咱們可以‘控制使用’,給他戴個緊箍咒,讓那唐僧時不時地給他‘開小灶,穿小鞋’,讓他一路上吃些苦頭,以后再不敢放肆了。也顯得我們用人公平、大度;貋砗蠼o他掛個虛銜也就行了。說不定他還感激我們給了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以后乖乖地聽話呢!”
太白金星的話贏得了眾人的一致贊成,于是玉帝定下西天取經(jīng)的人員名單,公布在南天門上。名單上寫著:如來佛高徒金蟬子轉(zhuǎn)世大唐高僧,原天蓬元帥豬八戒,原卷簾大將沙和尚,西海龍王三太子,罪猴孫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