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作文(2篇)
平和作文(1)
時間還真的是很快,一轉(zhuǎn)眼,我們就都變了.昨晚告訴朋友,我很感謝他.我們都很高興.我現(xiàn)在的生活就是這樣子.簡單卻充實.很多朋友還是會與我談?wù)搻矍,有的是關(guān)于他們自己的,有的亦或是別人的故事.有的浪漫有的傷感.但是卻都是那么的真實.想起一個朋友,曾經(jīng)很執(zhí)著地愛著一個人.可惜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勸過她好多次了,可是成效甚微.怎么說呢?她是那種外表柔弱,平時不太愛說話,可骨子里卻透著一股倔強的女孩子.一旦愛上了,就很難更改了.我很明白她的執(zhí)著,畢竟自己也執(zhí)著過.可是我們的癡,卻是佛祖對世人最大的忌諱之一.佛家最忌“癡”“嗔”“貪”.可惜,我們都不是佛家弟子,不,應(yīng)該說,幸好我們都不是佛家弟子.否則就慘了。
“妄念執(zhí)著”,很難。∥覀兌贾皇欠踩,除了用面具來偽裝自己,還能做些什么呢?我是學(xué)會了平和,可我不是玄奘,不能以我的平和普度眾人.也許在一些人眼中,我是很冷血的.那是因為我明白,無論我做出怎樣的悲傷來回應(yīng),怎樣的流淚來控訴,我都改變不了現(xiàn)實.那么,我又何必悲哀呢?我的悲哀,只會讓親者痛,仇者快.我不愿,亦不能。
很久以來,我都是個任意妄為的人.所以我喜歡“肆”這個字.佩服依然,也是因為他可以真真正正的做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記得第一次看到依然手臂上的“肆”字時,震驚.因為我真的沒有想到,還有人如此.當(dāng)然,更多的是敬佩.當(dāng)時就在想,什么時候我也可以呢?
有時候,我會覺得很累,這份累,可能來自家人,可能來自朋友,也可能來自我自己.不過還好,我還可以應(yīng)付.一度抓狂后,我會用更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會從多個角度來問題,看事情的本質(zhì).然后,釋懷。
記得一個朋友好像說過“友情也是一種愛”.嗯個人觀點吧.我覺得不是.如果你愛的人對你只有友情,你覺得他是愛你的嗎?或者,他對每一個人都以友誼為愛情,那他是不是過于博愛了呢?也許你對他,是想把愛情轉(zhuǎn)化為友情吧?但是,如果你是在用愛來轉(zhuǎn)化愛,那么你只會失敗.因為愛情不是那么簡單的.我們往往是無法參透它的.好了,希望我說的這些話,我的朋友,你可以看到吧.祝你幸福,這份幸福不是守候,而是追求.希望你可以明白吧。
日子還在繼續(xù),我也還要努力.努力讓身邊的人快樂,讓自己快樂.其實,只要快樂了,一切就都會好起來的,不是嗎?
微笑,流淚.人類情感宣泄的渠道,不要刻意壓制,一切順其自然。
平和作文(2)
當(dāng)“小農(nóng)經(jīng)濟”(學(xué)習(xí))遇到“自然災(zāi)害”,我們又能怎樣!心有余而力不足,自主耕耘,精耕細作,而這一切我們做到了嗎?現(xiàn)如今“減產(chǎn)”了,甚至有些早已‘絕收’了!
雖說如今是“小農(nóng)經(jīng)濟”,自給自足,卻也得因地制宜。“亂播亂種”終究可能毫無收成,換來的只是徒勞無功。“刀耕火種”何時過度成“鐵犁牛耕”!
“小農(nóng)經(jīng)濟”看來也只能是我們自我維持生計的罷了?我們又有何能力再去“尋花問柳”“游山玩水”“粘花惹草”……那是什么地方?是提供享樂,制造消沉,拉你揮霍,令你偷懶,引人輕浮,教人浪蕩的地方,任你有四海之心,凌云壯志,在那里也要銷魂爍骨,化作一團爛泥,一扶不起的阿斗!而我們或許就是這阿斗!
雖說人有時難免寂寞,想說話而沒有人可說,有時有許多話還不想不能圍的朋友,同學(xué)說,不說總是在心里,于是就有了郁悶,就有了寂寞,孤獨!
“書香”的余韻似乎還停留在我們的心中,一次次的追尋,我們在內(nèi)心深情地呼喚。
“晚霞”,是夕陽在墜落前留戀天空的最后一抹紅潤,是太陽在結(jié)束一個輪回前創(chuàng)造的最后一段美麗,閉上眼睛我們能嗅到她散發(fā)的幽香,盡管我們之間隔著天與地的距離,敞開心扉,我們能聽到她低呤的憂傷。雖然現(xiàn)在還能靜靜地在空中飄蕩,然而……這一切都消失了!
“消失的何止是“晚霞”,更是我們年少輕浮的心。有雨的時候,天空中就只有烏云,而我們卻沒有了光亮,失去了光亮,我們卻換來了清涼和韻味。
雨從天而降,是大自然與我們的絮語,她輕輕地搓柔著我們的心,消去我們因忙忙碌碌,爭名奪利而生的郁悶和環(huán)亂,疲憊和寂寞,喚醒我們回歸大自然的戀情,找回我們那顆失落的平常心,帶給我們一份平和的心態(tài).雨有一種神奇,她能彌漫成一種請調(diào),浸潤成一種氛圍,鐫刻成一種記憶.
多少人沉迷,追求雨中的那種氛圍.獨步小徑,傾聽雨打葉片的聲音.看萬物在其中浸潤,舒展,會覺得整個心都清涼舒坦起來.雖說,雨中漫步,少了五彩的陽光,但心情卻被這幕天席地的雨絲纏繞得浪漫,溫柔,平和,充滿著和諧的色彩!
正如李商隱所說“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又如“雨樓聽風(fēng)雨,淡看江湖路”是!如今早已“黯淡了鼓角爭鳴,遠去了刀光劍影”,而我還在迷戀什么呢?路上“落紅繽紛”而我們卻不曾注意,到底是我們“一心只為圣賢書,兩“眼”不聞窗外事”,還是我們又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其實這不已為然,這一切又只是我們心不在焉,狂妄自大,一相情愿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