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不在,何談興國?
“滴——”此起彼伏的鳴笛聲淹沒了整座城市,每個人的腳步都似踩在針氈上匆忙。
就在這座混濁的空氣都被攪得混濁的城市,有誰會轉一下頭,甚至瞟一眼蜷縮在墻角的老婦人呢?那是一位怎樣的老人?在這步入深秋的季節(jié),寒風肅殺,她仍身著一件單薄破舊的襯衫,她緊緊地偎縮在破舊不堪的蛇皮袋后,瑟瑟發(fā)抖,灰白的發(fā)絲在風中顫栗。她那黝黑的臉龐遮蓋不住毫無血色的慘白,嘴唇干裂的結痂處又滲出鮮血,臨近古稀之年,她不該在家中享受兒孫滿堂的天倫之樂嗎?而如今,她又為何流落到此?
一個衣裝革履的男人堅實有力地朝角落走來,皸裂的大地似乎都要被塌裂,他一定會給予老人幫助的,他的神情是那么專注而充滿希望。他走進老人,目光卻仍直視。他小心翼翼地撕下老人頭上的一張標有年薪百萬的招聘單,然后疊放整齊地放進公文包;蛟S,他接下來會注意到老人吧,一個珍惜自己未來的人也一定會珍惜別人吧。他的腳步一移,便碰到了老人。瞟了一眼,他的臉色驟變,嘴角微微下撇,就這樣,慌忙離開了,似害怕職位被人搶去一樣。
又一個上身披著貂皮大叔,足登漆皮長靴的摩登女郎朝老人走來。扭動著水蛇腰,忸怩作態(tài),假掩鼻子尖著聲朝老人喊道:“你趕快帶著你的東西離開,別在這兒惡心我的客人!彼淅涞恼局先藳]有吭聲,女人自覺無趣便悻悻離開。
一雙綴著虎頭的小布鞋映入老人的眼瞭,老人猛地抬起頭來,眼神無比和藹地看著向她走進的一個小男孩,老人努力地微笑著,痂口的血流的更多了。小男孩亦笑看著老人,剛想邁步走向老人。突然,一雙纖細卻有力的手一把抓住了男孩的胳膊,匆忙離開,男孩盡力地轉過頭來望那位予他微笑的陌生老人。就這樣,在茫茫人群中,一道天真善良的目光與一道渴望溫暖的目光交匯……
漸漸地,人群淹沒了小男孩,老人那充滿希望的目光又一次呆滯,汩汩而出的淚水劃過滄桑的臉,“嗒”“嗒”地碎了滿地。
可這心碎淚碎的聲音有誰會聽到,也許只有那個孩子,可他又能懂嗎?當他的母親伸出手的一刻,就已生生地剝去了作為一個孩子的純真,折斷了一個天使的翅膀。
老人的子女在哪?他們是否還在?如果是,他們的母親——生命的源只身在外流浪。他們的心是否會感到痛?他們?yōu)槿俗优呢熑斡衷谀睦?如果他們不在了,可又有如此多的人經過老人的身邊,看誰會停下腳步予以老人一次慰問?“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圣訓他們可否仍舊記得?仁人之心,責任之心呢?成千上萬個像那個小男孩一樣的孩子都將生活在這樣一個冰冷,毫無人性,毫無責任感的社會中,祖國的未來,民族的未來豈不都要沉沒在無盡的空話之中?
林語堂曾說過:社會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千千萬萬個家庭組成了國家。千年來中華民族可以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依靠的是這割剪不斷的紐帶。一條由責任編制而成的紐帶。
我們每個人的夢想都不大,中國夢大亦大,小亦小,大在于它的實現(xiàn)牽系著全球1/6人口的幸福,小在于它的根本是滿足百姓吃喝不愁,合家歡樂!叭藗兡芏极@得幸福是一種除一切后顧之憂的狀態(tài)”司湯達如是說,而這種狀態(tài)的獲得需要我們的愛心,責任心。
責任的擔子亦苦亦甜,而幸福的生活就在于“甜亦樂,苦亦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