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作文700字
“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但是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不同的問題呢?
公元前220xx年,項羽兵敗,自刎于烏江。時過一千多年,杜牧詩云:“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惜之。又過了數百年,王安石說:“百戰(zhàn)疲勞壯士衰。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貶之。又過了幾十年,李清照說:“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頌之。三位詩人皆持有不同的態(tài)度,而他們觀點的分歧正是因為看待問題的角度迥異。杜牧一生仕途坎坷,“卷土重來”帶有幾分自勉。王安石站在一個政治家的角度上視之為歷史朝代的必然更替,又不無勸諫君王勿使“百戰(zhàn)疲勞壯士衰”之意。而易安居士則目睹了金兵長驅直入,宋室南渡茍安,而感嘆“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的項羽“不肯過江東”。因此,當我們看待問題的時候,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考慮,這樣,我們便會有不同的看法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除了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我們還應該知道如何用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問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有兩個人被關在納粹集中營的一間狹窄的囚室里,他們唯一能了解世界的地方,是囚室里那扇一尺見方的窗戶。每天早上,他們都要輪流去窗口眺望外面的世界。一個人總是愁眉苦臉地看著窗外的高墻和鐵絲網,另一個人卻總愛看窗外的天空,看藍色天空中的小鳥自由地飛翔。半年后,前者因憂郁而死在獄中;后者卻堅強地活了下來,直到獲救。由此可見,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處事態(tài)度,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生活中總是會有許多困難險境,我們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以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以樂觀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生活便會以美好來回應你。
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以樂觀的態(tài)度對待問題,我們的生活將會更美好,我們的世界將會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