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寫作素材:“畫眉鳥”
畫眉鳥長期生活在安逸的籠子里,早已忘卻了作為鳥類的自由生活,重返森林后仍被心中的籠子所束縛,品味不出真正的生活,
2017高考作文素材題目:“畫眉鳥”(2)
。生活中,有多少人像畫眉鳥一樣每天過著模式化的生活,毫無情趣,籠子束縛了一切。
每一朵花都是安靜的來到這個世上,又沉默的離開,人們只關(guān)注它彌漫的香氣,絢麗的色彩,就像評價一個人的成功一樣,過度的關(guān)注他的物質(zhì)擁有程度。這樣的生活毫無意義,殊不知,花的安靜中也有沉思,花的沉默中也有美麗的雄辯。
我們應(yīng)以不斷向上的姿態(tài),去追尋一種生活,一種幸福,超脫的生活。
佛家有三境:勘破、放下、自在。雖然我們不能親入佛堂,只能從精神層面領(lǐng)悟,這就夠了。對待生活,不要給自己束縛枷鎖,要以淡然的心態(tài),去面對未知的將來……生活,何必爭得你死我活?又何必為了舒適,模式化了自己,籠化了生活。
若心中的籠子不除去,生活也不會獲得真實而又珍貴的贈予。
楊絳先生曾說:“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肯。我熱愛生命與文學(xué),我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zhǔn)備走了。”這是她所擁有的,翱翔文海,以文為伴,如此安詳與自由。在錢鐘書先生去世后,雖然她遭受了不小的打擊,但她以昂揚的姿態(tài)走出悲傷籠罩的陰翳,勇敢而堅毅的拿下了傷感的籠子。對生活泰然處之。她真正理解了生活的意義,真正的過著自由的生活,不再有塵世的羈絆牽掛,安享晚年。倘若她放不下心中錢鐘書早早編制好的愛情之籠,毫無疑問,錢老離世后的幾年之內(nèi),她不會獨自承受住歲月無情的考驗,心靈感情上的創(chuàng)傷,也就不會凝聚精力認真仔細整理錢老的遺跡,使它出版永不埋沒。也正是因為她打破了內(nèi)心籠子的禁錮,才使我們重新認識了楊絳才女知名之實,不愧錢老生前對其幽默而又貼切的評價。
忽然憶起查學(xué)禮筆下,秋滿疏籬外,迎面而開的扁豆花,有人讀出寥落,有人讀出凄涼,我卻讀出歡喜。人生秋至,未關(guān)緊的疏籬外,滿滿的開放扁豆花,生機盎然。
我想,生活的真味并不難品嘗,只要你肯去除內(nèi)心的籠子,就可以實現(xiàn)。
文化囚籠
畫眉說:“我住在籠子里,吃喝不愁,每天還可以唱唱歌,曬曬太陽”。對于這只被囚禁的傻鳥,大家一定會覺得十分可笑。“當(dāng)局者迷,旁觀者清”,這也僅限于對別人的事清楚,而我們?nèi)祟愓谧鲞@只傻畫眉,抱著電視機,聽著音樂,看著漫畫書窩在社會里滿足。殊不知,我們和文化都已經(jīng)被囚禁了,那無形的鳥籠也愈來愈小。
當(dāng)下出現(xiàn)的戲說歷史風(fēng)愈刮愈烈,各種學(xué)者行內(nèi)行外的都開始出書立著,各種戲說的語言讓受眾們心滿意足。閱讀變成了“悅讀”,更多的人安于這種精神“按摩”,遠看一幅文學(xué)史學(xué)的繁榮景象。但是,這樣的被戲說了的文史圖書還能承載多少有意義的文化,以史為鑒的效果又何在呢?當(dāng)杜甫被惡搞時,我們是不是也忘卻和丟失了一種憂國憂民為他人的情懷呢。紀(jì)念海子的同時,“你們?nèi)叶际窃娙?rdquo;的流行罵語盛行,難道我們心中就沒有一點矛盾嗎?我們就樣安于被扭曲了的文化中,品嘗渣滓,吃穿不愁,但生命的質(zhì)量又如何呢,到底又是什么囚禁了我們的文化呢?
是我們。像安于籠中的畫眉一樣。我們大眾審美的低下,使一些渣滓順利地從精神篩子中漏過,污濁我們的靈魂。當(dāng)《宮》熱播時,于正這個人成了泡沫時代的贏家。而大眾對這個于抄抄投有鄙夷不屑眼神之時,指責(zé)他顛覆歷史,胡編造亂,抄襲的同時,又十分樂呵地去成為收視力創(chuàng)新高的貢獻者中的一分子。我們的低審美接受了一次爛片,那么給爛文化的暗示就足以讓我們們接受更多的爛片,惡性循環(huán),哪里才有止境。反省吧,提高審美情趣,才能給自己創(chuàng)造更多更自由的空間去遨游。
如果光去指責(zé)受眾,那未免會慣壞了文化囚禁的始作俑者。被經(jīng)濟利益所迷惑的文化創(chuàng)造者,
高考作文
《2017高考作文素材題目:“畫眉鳥”(2)》(//9000bbs.cn)。如今的中國,每年約有10萬首歌問世,而流行歌曲,無疑是大頭,它有著大量的受眾和音樂資源。但我們現(xiàn)在聽到的歌又是什么樣的呢?據(jù)全國人大代表譚晶的調(diào)查:整年樂壇最關(guān)注前10名的200首歌中93%為情歌,而其中傳達健康樂觀愛情觀的不到20%,眾多的歌者已不配為歌者,利益驅(qū)使他們注重形象與包裝,注重節(jié)奏與舞臺效果,于是他們就失掉了對歌曲本身的熱愛,注定唱不出靈魂的共鳴。由此,我們這些受眾就只能從回憶里找回真誠,靠老歌來撫平心傷。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們,請你們自重,別用粗制濫造對待我們,否則你們和我們的文化都將遭難。
提高審美,學(xué)會反思,注重情操,放開已被囚禁的文化與心靈,我們努力吧。
不做籠中雀
歐陽修《畫眉》言曰: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是鳥沒有不向往自由的,然而這只畫眉卻不一般,他過關(guān)了籠中的安逸生活,他已習(xí)慣了甚至愛上了這種懶散的生活,以至于當(dāng)回歸自然時,他仍以為這是呆在一座更大的籠子里,做鳥做到這個份上,悲哀!而做人如果做到這個份上,更是悲哀!
世界上的籠子論材質(zhì)則不可勝數(shù),但若論性質(zhì)兩種而已,一種為禁其身,一種為禁其神,而后者往往尤為可怖,很多人因為命運弗顧,生在寥落破敗之地,如山村海島等地,于是山和水便想跌成為天然牢籠,貧困便成為常年俯身的惡魔,而因這自然之地難以逾越,很多人便放棄了走出去的勇氣和希望,甘愿一生自閉囚籠中,在被生存的重擔(dān)壓垮后,哀鳴一聲而死。可是上總有那么一些人,是有那么一股子精神的,他們打破了精神的囚籠,在囚籠破碎后蕩起的塵;糜爸,看到了新生活的希望,于是拼盡了全力,他們也打破了縛身的牢籠,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所謂“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這句話的直譯就是打破了精神囚籠,物質(zhì)囚籠變不足以束縛你了,人不應(yīng)只是吃五谷雜糧的動物,人還應(yīng)該是神的使者,用精神之力破開天地的樊籠,移除追求過程中那一個又一個從天上掉下來罩著你的牢籠。
有時,籠會變換出各種形態(tài)來束縛迷惘中的你,好比讀書生活,對一扇窗,一張桌,一支筆,在有的便是讀不盡的黑體字,曾經(jīng)的我以為這便是一種束縛,一種牢籠。陷我身于丈余之地,煩我所思,莫不可于書中覓得,這比鳥入籠中更苦一籌,然一句“籠天地于形內(nèi),挫萬物于筆端”給了我及時的啟示,青山可從書中得,佳人可從書中獲。古畫中的青山比真山還多一份伶俐,流水可以從書中得,那文章中的流水比真水還多一絲柔婉,如此想來,這丈余之室,非但不是樊籠,反而成了我駕書舟于上的汪洋大海。
由此看來,籠的概念不僅源于天地造化,人工制造,他人的雙重施加,籠也會發(fā)自于自己的內(nèi)心,為仇恨所縈,為瑣事煩心是籠,為利益得失煩惱是籠,為功業(yè)不就灰心是籠,籠之為物,千變?nèi)f化,是以唯有一顆心百煉成鋼之人,一股勁永不言棄之人才能破開精神與物質(zhì)的牢籠,才能真正翱翔于天地之間,不做籠中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