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資料積累
語文作文在語文科目中占據(jù)著重要的角色,作文一名高三學生更是要重視作文素材的積累。下面是第一范文網(wǎng)小編帶來關(guān)于高三作文資料積累的內(nèi)容,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獲!
高三作文資料積累1
親人
我們村寨有幾十戶人家,大多是苗族,只有我家是漢族。
我的鄰居是一位老奶奶,快80歲了,可身體還算硬朗。她有個女兒在縣城教書,難得回來一次。一年到頭,出來進去總是她一個人。
老奶奶經(jīng)濟上并不困難,困難的是沒有人手。她畢竟上了年紀,手腳不靈便,該買的不能出去買,該做的不能及時做。
媽媽是個熱心腸的人,每天從地里勞動回來,總要到老奶奶家去看看,有時給她縫縫洗洗,有時替她買鹽。媽媽常對我說:“f昂學回來,你也該幫助老奶奶做點事。少先隊員應(yīng)該懂得尊敬老人,照顧老人。”w偶一直記著媽媽的話。那時我還小,只能幫老奶奶擦擦桌子掃掃地,別的事干不了,她也不讓我干,F(xiàn)在,我長大了,可以幫老奶奶多做一些事了。
今天是星期日,我吃過午飯,做完功課,想起老奶奶前兩天床單和衣服還放在那里,便悄悄地背起竹簍,拿上臉盆,到河邊把衣物洗干凈,然后又悄悄地回到院里。我正在晾衣服,奶奶高興的從屋里走出來,把拐棍立在一旁,雙手捧著我的頭,把熱乎乎的臉緊貼著我的臉,笑瞇瞇地說:“你真是個好孩子!你們這樣幫助我,照顧我,真比我女兒還親哪!我該怎么寫你們呢!”
聽了老奶奶的話,我實在有些不好意思,忙說:“您說到哪里去了”,幫您做點事是應(yīng)該的。以后,我還要幫您做更多的事呢。
高三作文資料積累2
親人
張穎,一個平凡的女子,一個尋常的姐姐,她對弟弟的愛就像鐘表的時針與軸心的關(guān)系,時針時時刻刻圍繞軸心轉(zhuǎn)動,驀然回首,卻發(fā)現(xiàn)她走過的路是那樣的艱辛與漫長。她對弟弟的愛無法用天平來稱量,因為她的愛沒有重量;不能用尺子丈量,因為愛得長度,尺子無法觸及。她對弟弟的愛就像是普通的樂器奏響一曲震驚四座的絕世音樂,是平凡的卻又是不平凡的。
姐弟之間的親情感人至深,夫妻之間的親情更令人動容,他們用平凡的心,平常的事譜寫了非凡的愛之音。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這是夫妻間真情的承諾。鄭州‘西瓜哥’常贊,用它六年如一日的行動,對這句話作出了詮釋。‘西瓜哥’常贊,是今年關(guān)注度頗高的任務(wù),因為他的事跡感動著萬千人。妻子身患重病,他不離不棄,靠賣西瓜維持生活,照顧妻子,六年如一日,無怨無悔,不離不棄,鐫寫了親情的偉大篇章。
無論是張穎還是常贊,他們在平凡的行動中,彰顯了親情的平凡與偉大,他們都是社會中普通的一員,他們用平凡的身軀做著平凡卻令人感動的事,他們向我們證明這個社會充滿愛。
有人反思現(xiàn)在社會,隨著物質(zhì)豐富度的增加,社會的冷漠度也在隨之上升。但我相信冷漠只是現(xiàn)象,社會仍是愛與熱的火爐。社會中向張穎和常贊的人不在少數(shù),他們是普通的一員,他們彰顯了最平凡卻又最令人感動的奉獻精神,他們的名字是最平凡的親人,他們的事跡在神州大地傳揚。
親人給予的愛,就像小溪的水潺潺流動,綿綿不絕,他雖不像江濤那樣洶涌澎湃,也不像大海那樣蔚藍壯觀,但他卻能一點點沁入心脾,滋養(yǎng)心田,平凡卻不失偉大。
張穎,一個平凡卻美麗的貴州女子,有著花一樣的名字,天使一樣的心靈,幾十年如一日,無怨無悔的照顧臥病在床的弟弟,她把自己的美麗年華奉獻給了弟弟,卻無怨無悔,平凡卻偉大,感人至深。她被人們尊稱為‘中國最美姐姐’,她在平凡之中鑄就了偉大,感動著華夏大地,感動著萬千生靈。
他們默默地付出不求回報,默默奉獻無怨無悔,他們有著共同的名字—最平凡的親人,他們共同彰顯親情的平凡與偉大。我們永遠尊敬他們。
高三作文資料積累3
親人
小時候的我得了一種莫名的病,所以臥病在床的時候多,出遠門問病求醫(yī)的時候多,到大隊的醫(yī)院拿藥打針的時候多。
臥床的日子,大人們都出工去了,孤獨一人的我整天望著窗外明亮的世界,心里獨自黯淡,巴望著有人背著我出去走走看看;上醫(yī)院的時候,由于當時山里尚未通車,所以不管是路程遠近,我都指望有人背上我,免除病中的我步行的艱辛。
我的這些愿望在很多的時候還總能實現(xiàn)。臥床的日子,只要出工的母親回家了,就會背上我到村里村外到處轉(zhuǎn)轉(zhuǎn)。這時的母親總會扶起我,然后蹲下身,成一尊優(yōu)美的雕塑。我總會雙手圍住母親白皙的頸脖,母親反過雙手托住我,然后站起身,邁著碎步,踩笑了那一路野花。母親就這樣顫悠悠的背著我,我的頭就貼著母親的背,吮吸著母親身上散發(fā)出來的淡淡的清香,心,也因迷醉而發(fā)顫。
出遠門求醫(yī)的日子,大多是出過幾次遠門的二哥帶著我。到公社、到區(qū)里,到縣城,最遠到過武漢。其中最難忘的還是那次到武漢去的情形:二哥背著已病得奄奄一息的我,在縣城火車站混上了火車,那時的我,根本沒有心思體味第一次坐火車的快感,欣賞窗外世界滿目的風景,我被來自體內(nèi)的鉆心的痛楚折磨得死去活來,我巴不得早一點到醫(yī)院,早一點解除我的病痛。終于到了武漢,可二哥可能是為了逃票,不敢通過驗票口,背起我沿著火車來的方向,往回趕。鐵路上的枕木被我數(shù)得記不清數(shù)了,可抬眼一望,路還是沒有盡頭,我只能聽到伸長脖子的二哥“呼哧呼哧”的喘氣聲,只能聞到二哥被汗水濕透的身子散發(fā)出的異味兒。我就在這上下的顛簸中迷迷糊糊地睡著了,醒來時,我已躺在醫(yī)院長廊的長椅上,只見坐在地上的二哥已累得像一灘泥!
到大隊醫(yī)院拿藥打針的日子,大多由在大隊讀書的二姐帶我去。我家在山上,大隊在山下,約有幾里山路。二姐只比我大兩歲,一般的時候,我是不要她背的,但有時病痛發(fā)作,她就會背上我,慢慢地走著,盡管我的雙腳都快拖著地了,被馱著的我也不見得舒服,但看到與我個頭差不多的二姐吃力而痛苦的神情時,我就會一言不發(fā),老老實實趴著,心里總會生發(fā)出許多的愧疚。終于有一次,背著我的二姐在下山的時候,被一顆石頭磕絆了一下,她踉踉蹌蹌著想平衡自己的身體,但最終還是沒站穩(wěn),背著我重重地摔在地上。我急忙努力地爬起來,駭然看見二姐的手上、臉上和額頭上鮮血直流。二姐哭了起來,不知所措的我也跟著大哭起來,二姐就這樣一路哭著,牽著同樣哭著的我到了醫(yī)院,而她自己只是把傷口處稍微處理了一下,就急急忙忙地趕著上學去了。多少年以后,二姐對我說:當時我只是怕你摔著了,要是那樣的話,回去真不知怎么跟大人交待。聽后不禁讓我心熱眼濕。
是啊!親人們的背像一座堅實的大山,馱載著我童年的悲喜,也托舉著我童年的希望。
多少年過去了,我漸漸長成了一棵雖不粗壯卻也挺拔的樹,也不用親人們背著我去東往西了,更何況母親的背因歲月的重負而變成了一張弓,一彎月,無法再負載我的痛苦和歡樂。但我始終不敢忘記,那痛苦的歲月,以及因我的痛苦而帶給親人們的苦楚。但我至今依然感念無限,有了這些經(jīng)歷,人的生命歷程中,無不充溢著柔柔的溫情和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