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傳統(tǒng)美食作文400字
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傳統(tǒng)美食。下面我們來看看家鄉(xiāng)傳統(tǒng)美食作文400字,歡迎閱讀借鑒。
篇一:家鄉(xiāng)傳統(tǒng)美食
每次回到家,一定要滿足自己的嘴巴。俺們家鄉(xiāng)的名吃,一段時間不吃,讓人想得慌。
首先,當(dāng)然是羊肉湯,以前海家的比較好,當(dāng)然,現(xiàn)在也不錯。這次回來超帶我到趙家去吃,他說,現(xiàn)在趙家排第一了。我可不管誰排第一。去了。羊肉湯最大的特點是香,湯很香,很濃。鹽可以依自己口味添加。把大餅泡在湯里,大口大口的吃,很爽。我喜歡里面放辣椒醬,這樣喝起來就更加熱和了。在冬天喝一碗,保險冒汗。
然后,胡辣湯。在煙臺居然沒有買的。在菏澤隨便哪個小攤上也少不了這一樣飯啊。胡辣湯很便宜,我常常去喝。里面有面筋,花生豆,粉條。我主要喜歡胡辣湯里加些醋喝,就著面泡。在煙臺居然連面泡都沒有,郁悶死了。酸酸的,辣辣的咸咸的,回味無窮。菏澤的豆腐腦也和煙臺的不一樣,這里的豆腐腦里面放麻汁,放黃豆,湯也不象煙臺那樣粘忽忽的。這里的湯有點茶葉蛋的味道。最受不了煙臺的豆腐腦里面放些綠色的東西,說不上來叫什么,很難喝就是。
銀勝園的燙面包漲到4毛了。味還是那樣。老雞湯餛鈍也還是很好吃,特別加點醋,湯味就出來了。
一到外面一對比才知道,菏澤的小吃是最好吃的。
篇二:家鄉(xiāng)傳統(tǒng)美食
我老家在湖北。湖北有很多好風(fēng)景,好小吃,可是,我認(rèn)為我老家的熱干面是最出名的哦!熱干面的做法:先拿起面粉做手工面,做完以后,再在鍋里一煮,撈起來,然后,再加些調(diào)料,一攪拌,美味的熱干面就做成了!我上次在老家里每天早晨都在吃熱干面,熱干面的味道非常好,吃起來香香的,脆脆的,非常爽口!
我還知道熱干面的來歷呢!熱干面起源于20世紀(jì)30年代初期,漢口長堤街有個名叫李包的食販,在關(guān)帝廟一帶靠賣涼粉和湯面為生。有一天,天氣異常炎熱,不少剩面未賣完,他怕面條發(fā)餿變質(zhì),便將剩面煮熟瀝干,晾在板子上。一不小心,碰倒板子上的油壺,麻油潑在面條上。他看見了,也無可奈何,只好將面條用油拌勻重新晾放。
第二天早上,他將拌油的熟面條放在沸水里稍燙,撈起瀝干入碗,然后加上賣涼粉用的調(diào)料,弄得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特別引人注目!人們都爭相購買,吃得津津有味的!有人問他賣的是什么面,他脫口而出,說這是“熱干面”。從此他就專賣這種面,不僅人們競相品嘗,還有許多人向他拜師學(xué)藝,從此,人們就經(jīng)常開小店賣“熱干面”。
怎么樣,口水都流出來了嗎?那就趕緊去湖北,吃一下美味的熱干面爽爽口吧!
篇三:家鄉(xiāng)傳統(tǒng)美食
我的家鄉(xiāng)——車頭,有許多特色小吃。我記憶最深莫過于家鄉(xiāng)的米果了。
我最喜歡做米果的這一天了。我盼呀盼,這一天終于來到了。早上太陽公公和我招手見面,我到了奶奶家,便看見桌子上有大團像球似的米果。小姨、姑姑她們圍在一起,我見她們每人從那大團米果里挖了一小團,搓了幾下后,就捏成一個個圓圓的球,再用那個“機器”一壓,就壓出一塊塊鉸子皮似的小圓餅來。我見小姨做了一個好像鞋子一樣的米果,我就把它稱為“鞋子米果”。還可以把米果搓成一根根手指模樣。全部做好了,就可以放在灶上蒸了。
我最感興趣的還是炸的米果。是用香芋磨成的。外婆最愛做炸米果了。一進她家,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外婆手里提的桶,里面是像泥漿一樣的米果漿。只見外婆用手捏到再用手用力舀一下,那個泥漿似的小球就會掉到鍋里炸了。
兩家的米果很快就熟了。我吃著又軟又香的米果,心里有說不出來的快樂。一邊吃一邊想:“真好吃,我還想再要一點兒!
雖然米果不是最好吃的,但是,米果卻已成了人們最常見、最愛吃的食品了。還聽說過年吃了米果可以消除你在以前的所有倒霉事,可以把它們吃得干干凈凈!
篇四:家鄉(xiāng)傳統(tǒng)美食
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風(fēng)味小吃,我的家鄉(xiāng)也不例外,每年的端午節(jié)前后,家家戶戶都會吃烏飯。
烏飯,顧名思意,就是黑色的飯,為什么會是黑色的飯呢?首先要上山去采午飯草,再把它們放在水中浸泡,用杵舂出汁水,接著選上好的糯米浸泡在汁水中一天一夜,最后就可以燒成香噴噴的烏飯了。
要吃甜的,撒上白糖,蜂蜜,再加上一些桂花蜜的話,就是打巴掌都舍不得松口;要吃咸的,和蘿卜咸菜相和一下,那味道也能令人回味無窮。因為烏飯選的是上好的糯米,所以吃在嘴里特別軟,特別韌,也不容易餓,糯米香和烏飯草香混合在嘴里,那香氣也久久不會散去。每年一到五月,整個家鄉(xiāng)都沉浸在香海中了,如果你還沒有吃過烏飯,你就還沒有真正過端午節(jié)。
浸泡好的糯米還可以把它曬干,就能在沒有烏飯草的時候隨時吃上香噴噴的烏飯了;逢年過節(jié)時,也能在親朋好友前端上別具一格的八寶烏飯飯;還能作為禮品贈送給遠(yuǎn)方的好友,讓他們也品嘗一下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
像烏飯這樣的美味在我們的家鄉(xiāng)還有很多,樣樣都讓人垂涎三尺。怎么樣?你是否嘴饞了呢?那就趕快來我們這兒品嘗這美味小吃——烏飯吧!
篇五:家鄉(xiāng)傳統(tǒng)美食
今天我為大家推薦一道美食,它就是蒙自的小吃——過橋米線。過橋米線滋味鮮美,食法獨特,名列云南風(fēng)味小吃之首。故有人說:“不吃過橋米線,不算到過云南!
關(guān)于過橋米線的來歷,有一個動人的傳說:滇南蒙自有位秀才,為了躲避迎來送往之應(yīng)酬,獨居于南湖中小島攻讀詩書。他賢惠的妻子每天為他送飯,總是在送到時飯菜都涼了。一天,她提了一罐雞湯送去,揭開一看,還熱乎乎的,原來是湯面一層厚厚的雞油保住了湯的溫度。她由此受到啟發(fā),常用雞湯燙米線給丈夫吃。在妻子的細(xì)心照顧和鼓勵下,丈夫懸梁刺骨,發(fā)奮攻書,終于考上了狀元,一時傳為美談。由于這位賢惠的妻子送米線時要經(jīng)過小橋,這種米線就被稱為“過橋米線”,又因秀才考中了狀元,也一度被叫做“狀元米線”。
看了這個小故事,你是不是也很想吃?那就隨我一氣慢慢品味。過橋米線之奇,首先奇在湯上。湯是用肥雞和豬筒子骨熬制,清澈透亮,以大海碗盛之,再放入味精、胡椒、熟雞油等。湯滾油厚,碗中不冒一絲熱氣。吃的時候,先將生肉片逐一放入湯中,輕輕攪動,肉片立時變得玉蘭片似的雪白、細(xì)嫩;再加上些蔬菜;最后才放上米線,配上點辣椒油,芝麻油那味道才叫爽!令人胃口大開。
“吃了過橋米線,定會吉星高唱,萬事如意!” 心動不如行動,看了我的美食推薦,是否想吃呢?別忘這風(fēng)味獨特的小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