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一事勝于會十事
開學那天,我比平時來得更早,跨進校門,教學大樓正門上方電子屏幕上的字幕十分醒目:
“精一事勝于會十事。”
紅色字幕一遍又一遍映入眼簾,打進了我的心里,蕩起層層波浪,浮想聯(lián)翩。我在心里問自己?這是怎么啦?是因為快要畢業(yè)而留戀?還是因為其它?回顧我六年的學習生活,讓我慢慢理清思路。簡單的一句話,卻有著深刻的道理。
精做一題,勝于會做十題。“一”表示少,“十”表示多。做“少”,就必須懂透、深思,舉一反三,讓一個題統(tǒng)領一類題。數(shù)學題各式各樣,好像題的海洋,哪怕你使出渾身解數(shù),也做不完永無盡頭的數(shù)學題。難道我們有足夠多的時間和精力,消耗到那題的海洋之中嗎?做題不加選擇,淺嘗輒止,不如少做精做!,做題不去找到解題思路和規(guī)律,不去通曉其精髓,不如少做精做!
精讀一書,勝于讀過十書。文學作品多種多樣,似書的海洋,即使你一分一秒都不休息,一輩子也休息讀完。難道我們有那么多時間和精力消費到那書的海洋之中嗎?讀書不加選擇,不如不讀,讀書不去理解其中道理,不如精讀一書!
冰心曾經(jīng)說過,“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讀書對我們的一生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這是從三歲小孩到八旬老翁都耳熟能詳?shù)暮唵蔚览怼T诿CV,一定要選擇,要“讀好書”。善讀、巧讀,至關重要。讀書不吸取其精髓,一帶而過,不如少讀精讀。
精唱一曲,勝于會唱十曲。唱好、唱精一首歌,不僅打好了聲樂的基礎,還為以后的聲樂之路做好了鋪墊。如果唱歌只是隨便唱唱就完了,那么就永遠唱不好歌,怎樣頭腔共鳴,怎樣運用氣息,怎樣唱高音等,必須用心體會。唱歌不動腦筋,張嘴亂唱、隨便哼哼,不如精唱一首歌。
我并非反對多做題、多讀書、多做事,而是摒棄不求甚解、不去通曉事理的規(guī)律,盲目地多做、多讀。“一”表示少,“十”表示多。“少”可以控制“多”,少可以發(fā)展為多,少可以勝多。少做,可以求深、求精、求透,通曉內(nèi)在的精髓和規(guī)律,以少勝多。
“精一事勝于會十事。”的哲理,不僅做題、讀書、唱歌如此,作文、學藝、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如此。
要“精通一事”,必須決心更大、鉆得更深,理解更透。觸類旁通,定會做更多的事、做得更好、做得更漂亮、更有創(chuàng)意。
六年級:劉若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