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快樂的事的作文
三、求真與想象
“童言無忌”,童心,本應(yīng)該是純潔無瑕的。但由于教師指導不當,或為了應(yīng)付考試等原因,許多學生學會了編造,明明不是親身經(jīng)歷的事,可以用第一人稱出現(xiàn)在他的作文本上;明明不是親眼看到的事,他可以寫得感慨萬分;甚至在高考中有部分考生不惜“犧牲”自己的父母,他能寫得催人淚下,博取閱卷老師的同情分。這種虛假現(xiàn)象是對真實的一種背叛。久而久之,虛假成為他們作文的一種習慣,他們都不知道怎樣才能說自己的真心話,卻深深掩埋起那個與眾不同的自己的作文個性。古人說“言為心聲”,學生習作尤其強調(diào)寫真事,抒真情。葉圣陶老先生說:“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因此,我們不必刻意地去追求嚴謹?shù)慕Y(jié)構(gòu),深刻的中心,逼著學生逐日“老成世故”。因為空話、大話、套話或是些用華麗詞藻堆砌起來的作品都是毫無生命活力的。教師要相信,憑著孩子們的青春活力,憑著孩子們的輕松自在,憑著孩子們的天真爛漫,寫出的文章才顯得清新亮麗,生動感人。
于是,我就從點滴開始引導。我提倡“我手寫我口,抒我情”,多寫“大膽文”,不要給學生的作文加框框,給學生更多的自由與空間。主要形式有:日記。日記時,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內(nèi)容與形式也不限,甚至是對我的批評也不加控制與指責,但要求必須是真情實感,不許虛假;隨筆。主要是結(jié)合課文的空白處或虛處進行練筆,如學了《請求》一文后,讓學生給父母或老師寫一封信,說說自己真實的心里話。學《掛兩支筆的孩子》一文時,讓學生根據(jù)“老師找小亮談話”或“小亮又掛上兩支筆后會怎么樣?”寫片斷。學了《養(yǎng)花》一文后,讓學生談?wù)勼w會。因此,每次寫作與考試作文中,我班學生不會出現(xiàn)可以“進博物館”的材料或?qū)W生中出現(xiàn)的共性文章,能做到材料廣泛,內(nèi)容新穎,有自己的特色與個性。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黑格爾說得好“最杰出的藝術(shù)家本領(lǐng)就是想象。”學生神思飛揚,浮想聯(lián)翩,那么寫出來的文章肯定非同一般。一次作文課,我征求學生的意見后,決定以《未來的______》為題作文。上課時,借助美妙的音樂,學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思維快樂的馳騁,未來的大米、未來的學校、未來的房子……各式各樣奇思妙想在瞬間悄然而蘊,結(jié)果學生用十五分鐘的準備,就清晰、生動的口述出來。學生如此豐富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現(xiàn),給文章帶來了新意,帶來了勃勃生機,令我與聽課老師驚嘆不已。
四、活動與實踐
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特的想法表達出來和氣氛中,才能產(chǎn)生使兒童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要學生對作文有興趣,先讓學生玩得有趣。組織一項活動或游戲,可以引發(fā)學生多方面的思考,使之獲得不同的活動與作文體驗,同時激活他們的思維和語言。如班上舉行野炊活動,學生經(jīng)歷了壘灶到炒菜和最后的用餐、洗刷的過程。整個活動雖困難重重,但大家都興致勃勃,享受了勞動與成功的樂趣。接著,我要求以“野炊”為內(nèi)容,學生自己命題,選擇自己合適的角度進行作文,學生興趣盎然,文思泉涌。再如,寫一項活動或游戲,讓學生的情感在參與和實踐中體驗,文章怎會不生動、不率真、不靈動呢?寫《吹雞毛比賽》,我先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吹雞毛比賽活動,讓學生玩得盡興,直到學生要求寫作為止。結(jié)果,學生花了一節(jié)課,作品就“問世”了。文章寫得栩栩如生,抓住雙方選手的動作、神態(tài),以及比賽氣氛恰如其分地描寫出來,讀來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當時我不讓學生不參與活動,多花幾倍的時間讓他們習作,也不會有如此好的效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