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再給我一次觸摸(學(xué)生征文)
我不敢走近,我怕驚醒了這一個個生命,這一個個依舊溫?zé)岬暮粑?
燈光隨著人的靠近而由暗轉(zhuǎn)明,玻璃相隔開兩面依存的呼吸。望著這神圣的呼吸,我卻毅然選擇了不去觸摸,只留下我孤單的背影來觸摸這些鮮活的遠(yuǎn)古記憶。
這源于對古人的畏懼,我才中止了對馬家浜的觸摸。
可我忘了,這是一幅幅色彩濃烈的圖畫呀——古老的獸骨,精致的石錛,各式的礪石、細(xì)長的骨針、精巧的骨鉬、多樣的骨鏃、鋒利的骨鑿、巨大的石斧。這一切宛若鮮明的生命,跳躍,旋轉(zhuǎn),閉著眼,卻仍能觸摸到微弱的呼吸。仔細(xì)觀摩,那是古老陶器上鳥兒的雕飾,細(xì)巧的雙勾紋飾,圓滑的曲線都還依稀可見。頃心聆聽,敲打骨鏃時吶喊聲,磨制骨針時汗水滴落的聲音,都還依稀聽得。
這是讓我觸摸不到深處的一種解讀。
可我忘了,這是一支支高貴典雅的歌謠呀——顆顆分明的珠、排列整齊的管、平滑精致的壁、細(xì)巧明朗的璜、器件較大的琮、小巧玲瓏的蟬、光滑平坦的盤、象征求地位的鼎。這一切猶如高尚的神靈,駕霧,騰云,閉著眼,卻仍能觸摸到平緩的呼吸。那琮的美妙曾受到無數(shù)人的關(guān)注,它支撐著古老的馬家浜文化,細(xì)巧的條紋與粗獷的圖案,是曾經(jīng)進(jìn)步的見證,是我們后者生命的搖籃!
這是讓我沉醉不知歸路的一種觸摸。
我忘了這有如一座堡壘的文化——它不是孤獨的,它上啟余姚河姆渡文化,下承令人矚目的良渚文化和崧譯文化。它層層疊疊,才疊加出了這份歷史的沉淀,才積累起了這份神圣的回味。這座堡壘,讓無數(shù)人感受到了觸摸的興奮,可我沒有。
我忘了這形似一汪碧水的文化——它不是獨有的,不只局限在太湖流域,而是屬于高瞻者眼中的整個世界的,它無限延伸,才蔓延出了這份歷史的凝聚,才伸展出了這份圣潔的感受。這汪碧水,讓無數(shù)人感受到了觸摸的美妙,可我沒有。
我忘了觸摸,我忘了走近這一個個依舊溫?zé)岬暮粑?
假如再給我一次觸摸,我定要與這神圣的呼吸交融,觸摸這心底的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