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演講稿《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作者:子迪
大家好!我叫maggie,今天,我將要演講的讀后感是一本叫做《蘇菲的世界》的書,希望大家能喜歡!
關(guān)于《蘇菲的世界》,它是一部哲學(xué)小說,由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著,提到這本書的來源呢,是我哥哥送給我的。當我翻看完第一章時,我就被它迷住了,并不是它有多華麗,而是作者用哲學(xué)色彩托出了一個理性的開頭:世界從哪里來?
我先來給大家簡短地介紹一下這本書吧:十四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xué)回家,發(fā)現(xiàn)了一封神秘的信:你是誰?你從哪里來?就這樣,在一位神秘導(dǎo)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里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后天的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遠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蘇菲的世界》這部小說,談天論地,像是里面的文字那么不真實,但索性玩味一下,確實意義無窮。
在故事引入到柏拉圖這一章時,我深深地陷入了久違的沉思,這種精神上的思考,就如喬斯坦寫的那般誠實:人們忘了,忘了思考,因為這是年齡的杰作,緊接著便不再擁有好奇心和敏銳的觀察力。
我試圖去發(fā)現(xiàn)并擁有,最后我感覺靈魂就是那個炙熱點以及這讓我們賴以生存的空間。摸不著,看不見,貌似也沒有邊界,除非你撞到柱子上。
這本書對于柏拉圖的哲學(xué)見解,講了一小部分――回歸靈魂世界的渴望。我看完后,多少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與荒唐,可又有那么一些迷信。因為柏拉圖認為世界可以分為兩種領(lǐng)域:一個是有著生生滅滅的世界;另一個則是理型世界,也就是一個永恒不變的世界。但柏拉圖也同時認為人的靈魂早已存在,只是找到一副軀體,醒來時,便完全忘了完美的理型,然后便展開了一個美妙的過程,后來,在真實的世界中以某些不同的形式出現(xiàn)時,靈魂就有了模糊的回憶,便想掙脫肉體枷鎖回到理型世界。當然這是柏拉圖構(gòu)造的理想生命過程,因為并非所有人都會釋放靈魂,大多數(shù)人都緊抱著這理型世界的倒影,讓自己的精神滿足并依賴性的度過一生。舉個有趣的例子吧:這些人也許某天進了一間廚房,拿起桌上的奧利奧直接就往嘴里塞,也不想一想這些奧利奧是從哪里來的。實際上呢,這本《蘇菲的世界》并沒有多少故事情節(jié),只是十分單純地讓人去思考,去發(fā)現(xiàn),去探索而已。
還有啊,我發(fā)現(xiàn)就在我剛剛講完這些話時,大家在這個空間中,能互相看見對方,看見這一切,活生生地擺脫了時間的定格,很是神奇。
話說回來,《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呢,讓我感覺到哲學(xué)世界是美的,獨一無二的。它即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guān)懷與好奇。
關(guān)于《蘇菲的世界》讀后感,我的演講結(jié)束了。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