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父母的一封信1000字
親愛的爸爸媽媽:
你們好!
還記得,上次爸爸在朋友圈轉(zhuǎn)發(fā)了一篇“專家支持棍棒底下出孝子時”的文章,我回復了一句“膠柱鼓瑟”,被你們訓了好久。
的確,我們之間這樣的代溝簡直數(shù)不勝數(shù)。雖其嚴重性不至于上升到加入一個網(wǎng)絡(luò)小組共同抨擊你們的“不對”,但也讓我頭疼。比我大了近三十歲的你們出生在一個物質(zhì)生活極其匱乏的時代。尤其是老被我戲稱“鳳凰男”的父親更是出生寒門,雞蛋都只能在生日那天吃上。然而短短三十年間,中國滄海桑田,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一出生便有“非常6+1”伺候著,水果牛奶應(yīng)有盡有,從小到大,各方面的投入遠大于你們。還有,作為身處網(wǎng)絡(luò)先鋒的“90后”“00后”,已經(jīng)極大地擴寬了視野。不止是我們,首富馬云之子也與父親不和,王思聰也不想走父親鋪好的路。社會背景、社會閱歷及受教育水平,都使代與代之間形成了或大或小的溝塹。
但有人說的好,廷有昏君家無愚父。沒有哪位家長是想讓自己孩子失敗的,代溝體現(xiàn)并不意味著父母的初衷是不好的。但當代際差并發(fā)展演變?yōu)橐粋社會性問題時,甚至像這樣形成10萬人的小組,恐怕問題背后存在的是不愿解決的惰性與頑固。
父輩們認為自己走的路比孩子吃的鹽還多,理應(yīng)有權(quán)威告訴孩子怎么辦。孩子總是盲目尊敬成功者的先例而不顧老一輩的教誨。雙方都存在一個橋梁溝通對方的思想,準確來說是以對方的社會背景去閱讀他想處,他所處的這個社會。
不論是龍應(yīng)臺對安德烈的教育還是李嘉誠對兩個兒子不同的態(tài)度,都不難看出,成功的教育及代際關(guān)系和諧發(fā)展背后都有兩代人讓步與理解。而在這一步先前,有深厚的信任與深入的交流。倘若“魔術(shù)師”之子不向父親坦露自己是一個同性戀,留下的難道是和諧?一定是無數(shù)的欺詐與痛楚。如果喬丹不向父親說明自己不愛棒球,這世上不少了一個神話?
父輩的路不是白走,就像我相信你們教育的“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但新時代的我們也擁有著自己更新、更正的三觀,就像我一直與母親爭論“婚姻絕不是愛情的墳墓”。
感情是一桌大宴,你們挑菜我來放鹽才做得出滿漢全席。如果你只見我刀工欠佳喋喋不休,我只說你們食材不鮮而怨聲載道,那么,這桌菜一定做不出鮮美與歡樂。
我們有共同的夢,為小家,為大家都好,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希望未來我們相互包容,我聽取你們的有用建議,你們尊重我的無畏選擇,攜手共創(chuàng)美好!
謝謝你們!
愛你們的兒子陳宇卿
20xx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