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記憶中的年味作文范文800字
年味,是每個中國人心中那份不可割舍的情感,是對每個在異鄉(xiāng)的游子的呼喚,是每個家庭難得的相聚。下面給大家分享尋找記憶中的年味作文,一起來看看吧!
尋找記憶中的年味作文1
對于中國人來說,過年可謂是一年中最期待的事了。每到過年,無數(shù)的無論是海外還是內(nèi)地的中國人,都會想盡辦法與家人團聚。
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科學技術越來越發(fā)達,物質(zhì)水平越來越高,人們的思想也在發(fā)生的很大的改變,而正是由于這些種種的原因,使得過年期間濃濃的年味成為了回憶。
什么是我們以前我們所留戀的年味?穿新衣,放鞭炮,吃團圓飯,看新年晚會,甚至是鄰里之間一起聊聊自己的經(jīng)歷都會成為新年的期盼。記得小時候,父親總是跟我說那個年代的他們生活很拮據(jù),最期待的就是過年了,因為過年有肉吃。然而到了現(xiàn)在,物質(zhì)水平迅速發(fā)展,人們告別了貧乏的生活,吃不吃肉都無所謂了,即使每次都會有大魚大肉,非常豐盛的菜肴,但是根本沒人愿意動筷子,只是應付式的吃幾口。
小時候總是喜歡跟著哥哥姐姐一起玩鞭炮,放煙花,每當外面的聲音響起來事,我總是搬個凳子和爺爺一起看著天空中那絢麗的顏色,和那美麗的一瞬間,甚至可以邊看邊聊一個晚上都不睡覺。然而到了現(xiàn)在,因為一句污染環(huán)境,大到城市,小到鄉(xiāng)鎮(zhèn)中都貼著“禁止鞭炮”的標志,走到外面再也沒有看到過煙花帶來的色彩,也沒有聽到外面人們的歡笑聲了。
小時候也總喜歡在電視前等待著新年晚會,看蔡明和潘長江的小品,聽著明星唱歌,然而現(xiàn)在,小品和歌曲已經(jīng)變成了青春偶像劇,而更是因為手機的存在,已經(jīng)不在局限于看晚會了,更多的是朋友之間微信聊天和搶紅包…
新年之際,走親戚是最常見的事。然而新年初一的晚上我只是個父母在電影院看電影,接下來幾天哪都沒去,一個人靜靜的坐在電視機前,吃著零食,烤著火。時不時的有個親戚發(fā)個紅包來,給個祝福,一天兩天就這樣過去了…當別人來家里送節(jié),母親拿紅包給別的小朋友時,我才反思到,我好像很久都沒有感受過親自拿紅包的感覺了。
也許真的時代的節(jié)奏太快,物質(zhì)水平提高得太快,我們的思想改變的也太快了,但是時間一去不復返,我們是否還能找到屬于記憶中的年味?
尋找記憶中的年味作文2
一年四季卯足了勁兒,期待的大年三十就這樣平常稀松地走過了場。遙想當年待字閨中,守在父母身邊的年味,似乎是從第一場雪,或是從第一場霜開始的,母親開始著手納全家人過年穿的新鞋的底了,納著鞋底,大鐵鍋里蒸著做凍水糖的糯米,而或是大鍋的熟紅薯條,囑咐我們:等到過年了就炒制好,給我們吃。年味在心里會種上個大半年。
一待寒假開始,當老師的父親,便總被村人邀去做凍米糖,四個生產(chǎn)隊,百來戶人家,大都是我那老父親踏制的。凍米糖是我兒時家家戶戶過年招待客人上好的零食。
過年豬殺了,父母們又開始炸油豆腐,爸爸掌勺,媽媽守灶火,濃濃的年味也穿滿了每一片瓦、每一塊磚,從門縫里,窗戶里沖出屋外去。
哥弟們已把柴火堆得滿樓高了,就等著大年三十晚上火爐堆能通宵紅火、溫暖。年味在腌肉的缸里,年味在大缸中大白咸菜里,年味在剛制好的凍米糖里,在剛蒸好的白饅頭里,在鎮(zhèn)上放著音樂的大喇叭里。
等母親帶著我大搞衛(wèi)生,父親招呼我替他按好對聯(lián)的另一頭時,那真的是快過年了,做錯點事父母也不再大動干戈地批評了,殺雞了,平日里板著臉的爸爸也特地不把公雞尾巴上的毛浸濕,干干地拔下,溫和地遞給我,讓我做雞毛毽子來踢。
過了小年,耳邊總是鄰居們,和爸媽們的“今天廿七”,“今天廿九夜要燒年子了”。父母灶上灶下忙著,任著我們四個孩子上竄下跳,等到大年三十的那天,母親大人就早早地囑咐著,洗好腳,可以先穿新鞋子。那一刻過年的味兒已滲透到每一個毛孔里了:等著我們的全是玩樂,美食,走親訪友這些開心的事了。
呵呵,年味應該沒有淡吧?那淡的是什么呢?淡的是沒有父親制作凍米糖的身影,淡的是沒了母親新納的鞋子穿了,淡的是不會再有我們哥弟妹四個排著隊等爸爸發(fā)配我們啃豬頭骨的情景了!
遠處偶爾傳來幾聲鞭炮聲,窗外是晰晰瀝瀝的下雨聲,明天是大年初一,新的年輪又另起了個頭,我愿我有能力將每一個普通的日子,過出點“年味”來。
尋找記憶中的年味作文3
寒暑交迭,萬象更新,一瞬間歲月的年輪在不經(jīng)意中多劃了一個圓圈,在這辭舊迎新的時刻,年的味道,逐漸清晰。
老家門前有一口已經(jīng)干涸的堰塘,里面長著密密的葦叢,風一吹,潔白的絨毛便像雪花一樣揚揚灑灑地飄動,比“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有過之而無不及。過年的時候,大人們會把在廚房里擾得雞飛狗跳的孩子們趕出家門,任他們在外面瘋。于是,這個不算太大的堰塘,便成了孩子們的天堂。
頑皮的孩子總是不會缺少的。天還沒黑,這里就聚集了不少的孩子。三個一群,五個一伙,有的跑去街上買鞭炮,剩下的就在這里瘋玩。那濃密而厚重的葦叢,就像天然的軟床,在葦叢里打個滾兒,高高的蘆葦便折了腰,細膩柔軟的絨毛輕撫著孩子嬌嫩的臉龐,微微酥麻的癢意使得在這兒玩耍的人咯咯直笑。若是捉迷藏,那就更好玩了?此撇淮蟮难咛晾铮m一眼望不見人,卻不知藏了多少孩子呢。但只要在濃密的葦叢里走一圈,保證一抓一個準兒。只要看到埋在淤泥里的枯荷葉桿兒或蓮藕,就一定會有人招來一群伙伴,把淹沒在泥里的好東西拔出來,幾個人平分?莺扇~桿兒拿來玩兒,蓮藕拿回家讓大人做藕夾吃。
買到鞭炮的孩子一回來,天就要黑了,家家戶戶飄出食物的香氣,如同一根根無形的絲線,把在外面玩得不亦樂乎的孩子們牽回了家。一回到家,大人們便勒令臟兮兮的孩子換上新衣服,洗得干干凈凈地去吃團年飯。餐桌上,大人們談著家常,孩子們數(shù)著紅包。等到飯吃完了,孩子們便迫不及待地跑出家門,和別的孩子一起放鞭炮去了。
這時,大人們也來湊熱鬧。相比之下,孩子們的鞭炮算是小巫見大巫了。一大箱子的煙花被點燃,只聽“嗖”地一聲,絢爛的煙花便炸天在天際,明亮如同朵朵火蓮綻放。又是幾聲轟響,孩子們興奮地尖叫著,那一刻,黑夜被照得如同白晝,斑斕的色彩映在每個人的眼里,漆黑的眸子被照得雪亮。
煙花聲聲,炸響了新一個鮮活的春天!側耳聆聽,傳來清脆的晨鐘。年啊,年,你的味道竟是如此清甜。
尋找記憶中的年味作文4
記憶中的年味總是伴隨著恰如其分的皚皚白雪;記憶中的年味總是對辭舊迎新的滿滿期待;記憶中的年味總是浸滿了歡聲笑語;而如今,我似乎感覺到年味兒淡了,不同于小時候那般滿懷歡樂了。我想要找到記憶里的年味。
小時候的我常常看著墻上的日歷一天一天翻著,盼著過年的日子早早到來。童年時過年的年味就是吃不完的美味佳肴,一年到頭來各種大魚大肉擺滿了飯桌。而我最為懷念的便是臘月二十八清晨的那一碗臘八粥,奶奶一大早就在廚房里開始忙活,取出昨夜已經(jīng)浸泡好的小米、赤豆、紅棗和栗子,跟杏仁、花生一同放入鍋中,用湯匙來回上下翻動著這一粒粒顆顆分明光澤的谷物,加入沒過滴的清水,再改上鍋蓋,等到香味飄出來的時候,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就做好了。
我拿出一個小湯勺,迫不及待地盛了一大碗臘八粥,赤豆和紅棗的香味在口中彌漫開來,全身上下都暖洋洋的。相處臘八粥的由來也有一個小故事。當年岳家軍討伐金虜在朱仙鎮(zhèn)節(jié)節(jié)勝利,卻被朝廷的十二道金牌追逼回來,在回師路上,將士們又饑又餓,沿途的河南百姓紛紛把各家送來的飯菜倒在大鍋里,熬煮成粥分給將士們充饑御寒,大家為了紀念這位民族英雄,吃臘八粥的習俗便一直流傳了下來。怪不得每次吃臘八粥的時候,便開始全身發(fā)熱呢。
轉眼就到了除夕夜里,窗外已經(jīng)鞭炮齊鳴熱鬧非凡。我趕緊丟下了碗筷,興致勃勃地沖出家門奔向爛漫的紅色天地。各式各樣的煙花把天空裝扮得繽紛奪目,一束束禮炮直沖云霄,嘭一聲炸開了花兒,幽暗的夜空頓時變得色彩斑斕,那禮花在空中盤旋呼嘯了幾周便愈來愈暗消失殆盡了。隨著一聲聲爆竹的炸響,整個子里燈火通明,照亮了院子里每一個角落,照亮了我們每一張的笑臉。在歡笑伴著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我們迎接著新的一年。這噼里啪啦熱鬧的聲音,給新年添上了一抹濃濃的年味兒。
其實,“年味”就在我們身邊,在熱鬧的窗外天地,也在餐桌上家人深切的關懷。我們只要細心觀察便會發(fā)現(xiàn)年味其實無處不在。
尋找記憶中的年味作文5
母親忙前忙后準備采購年貨,張羅著整理屋子,滿街紅艷艷的燈籠充滿了溫馨的氣氛,外地的游子急沖沖地趕回,噼里啪啦的鞭炮點燃著喜慶。
濃濃的年味兒在人們忙活的身影中漸行漸遠,孩提時代積攢的或多或少的好印象隨之趨淡。不再是那個我們所熟知的年代,不再憧憬自己又長了一歲,與其說春節(jié)是個最快樂的時候,不如說是個讓人猛然意識到時間流逝之迅速、壓力為之重大的關口。輕輕推開那扇門,歲月深處漸次褪開沉重的外衣,透出那熟悉、溫馨、喜慶的年味兒,我伸出手想要采擷這份久違的釋懷,卻怎知越推越遠……
兒時,臘月的那些日子,翻看削薄而陳舊的日歷,泛黃的卷角散發(fā)著淡淡的煙草味兒,像是沉淪了一個世紀,細數(shù)臨近春節(jié)的日子,只覺得心急得想沖破障礙。父母們收拾著雜物塵俗,每一次輕微地撣塵、擦拭,都是那么仔細,如待珍寶。鄰舍家也燉起了年貨,煙霧氤氳著整個廚房,恰似著撲面而來的醉人年味,叫人無可阻擋。香撲撲的氣味,熱騰騰的美味,惹得玩鬧的孩子紛紛嘗鮮,滾燙的熱食吃得食火上升,口舌生瘡,也不肯放下。最終耐不住性子,叫上一群伙伴,滿世界地瘋鬧。只見那人流如潮,水泄不通,大街小巷,均是熙熙攘攘,紅燈高掛,一派喜氣洋洋的面貌。忙忙碌碌中,似乎一整年的努力,更多的是為了這幾天。
香香的年味、臘味、節(jié)日味,全都跟著年關的腳步的來臨而開始彌漫,充滿每個感官。直到三十除夕,吃上歡樂的團圓飯,其樂融融,一家臥在沙發(fā)上,什么也不調(diào)換,在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的一顰一笑中守歲,度過舊的一年,迎來新的一年。
鐘聲敲響,大年初一的爆竹熱鬧了,拜年、紅包、煙花……不亦樂乎。是繁忙,是歡樂,是不舍?是厭倦,是喜慶,是依戀?十幾年來,循規(guī)蹈矩,我想是累了,但為何內(nèi)心總涌起深深的不舍,若割舍了這傳統(tǒng)的日子,我們又有什么理由要求相聚、祝福?這是個平凡的日子,只是要我們短短的一次團圓,我們不會累,為了這短短的一次團圓!我們抱怨年味的淡去,我們感慨時光的逝去,但是否會在一個午后,回憶那遠去的年味兒,這是一種幸福、溫馨的體驗。
追溯匆匆數(shù)十年,記憶中的年味兒,是福,是樂,是我們永久的依戀。
尋找記憶中的年味作文6
我抬頭,望著西邊火紅的天,彩霞如花,就像姥爺家的那種石榴樹的花,紅的沒有一點瑕疵,就像當年那樣,開滿了西邊的天空。
記憶里,絕非是我獨身一人望著彩霞。那時候,陪伴我的,有吱吱做響的石磨,枝干蒼勁的石榴樹,還有在石榴樹下的磨盤上軋小米的姥姥。傍晚,偶爾有幾聲犬吠或鞭炮聲回蕩在空曠的山谷中,久久不散。我們祖孫二人,誰也不說話,靜靜享受著這靜謐而又溫馨的氣氛。
那時,我最盼著過年,因為過年就有年糕吃。姥姥從來不給我買年糕吃,她說,小攤上的年糕做得太粗糙,而且不衛(wèi)生,姥姥親自給你蒸那種小米年糕。姥姥買了幾袋小米,在后院推起了百斤重的石磨。我好奇的跟著她圍著石磨轉?粗谆ɑ,粉末狀的小米沫,我不相信它會變成滑滑軟軟的年糕。
小孩子總是一刻也閑不住,于是我就和姥姥要了一把笤帚,幫她把小米沫掃到中間去。可我哪里會掃,掃來掃去,不是將小米沫在磨盤上掃成一堆,就是把新米和米沫混成一團,或是把米沫掃下了磨盤,姥姥嫌我不會掃,便向我要笤帚?晌移唤o,仿佛是無價之寶一般的將笤帚緊緊抱在懷里,幾步跑到石榴樹邊,好似那石榴樹是我的盾牌。姥姥一伸手,我就把身子向后一縮,做成一個蝦米的形狀,還不忘笑嘻嘻的做鬼臉。
一個星空閃耀的夜晚,姥姥忽然從廚房里端來了一盤年糕,不是街上賣的那種,而是一種幾乎沒有任何顆粒,軟軟而不失嚼勁的小米紅糖年糕,被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放在盤上,我塞的滿嘴都是,兩腮幫子鼓鼓的,像一個小蛤蟆。姥姥靜靜的看著我吃完,確定我全部咽下后,才笑瞇瞇的問我好不好吃,看著我點頭的樣子,姥姥又笑了起來,說要年年給我做。
后來,媽媽不讓姥姥做年糕了,原因是我們家周圍有了一個軋米的廠,小米推進去,出來就是米沫,又省力又方便。
姥姥夾起一塊來嘗了嘗,又搖了搖頭,說,米太粗了。我也夾起了一塊,卻并沒有嘗出什么。
姥姥還是堅持每年為我做年糕,但媽媽不要。因為媽媽說,本來就不是親姥姥,還是少要點她的東西比較好。我不吭聲。
‘吃飯啦!衣犚妺寢尯拔遥雷由,依舊有年糕,但并不是姥姥親手做的。我夾起一塊,嘗了嘗,卻不是當年姥姥做的年糕的味道。我知道,媽媽永遠嘗不出那種被她誤解的親情。
在朦朧的水汽里,我仿佛又看見了那個吱吱作響的石磨,枝干蒼勁的石榴樹,以及那個匆匆為我勞作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