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作文650字10篇
皇上知道以后也后悔不已,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失,下令每年到了清明時節(jié)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插柳枝,煮雞蛋,讓已在天國的介子推母子能吃飽飯,不餓肚子!
時間過去了許多年,習俗保留了下來,但是對習俗的來歷,知道的人已經(jīng)不多了。我想,也許清明節(jié)就是要告訴我們要時刻不忘感恩親人,感恩恩人吧!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我永遠難忘!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作文650字(5)
——四川省屏山縣龍華中心校三年級一班:鄧永誠
指導教師:徐世芳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每當我看到這首古詩時,就讓我想起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jié)又到了。那天小雨,爸爸、爺爺、媽媽、哥哥和我一共五個人乘著摩托車帶著香、蠟、錢紙、酒、肉以及糖、食、水果去上墳。
大約開了半個小時到了老家的山腳下,我們下了車,把車停在人家戶里,背著東西就開始爬山了。我的心情特別高興,而且好奇,山路非常陡還有一點兒滑,行走非常艱難,我和哥蹦蹦跳跳地也沒覺得什么,一會兒就爬上去了,但是爸爸、媽媽、爺爺都爬得又累又熱,累得他們喘不過氣來,幾十分鐘后,我們終于來到老祖宗的墳前,我聽爺爺說:“這是我們家族最老的一座墳!
這時,爺爺就像一個指揮官似的,各就各位,叫爸爸清除墳上、墳周圍的雜草,叫媽媽撕錢紙。我和哥哥也一起撕起錢紙來,爺爺把香、蠟點燃,把飄錢插好,我和哥哥幫著媽媽擺放好糖、食、水果、酒、肉等供品。爺爺一聲令下,爸爸就把炮點燃。炮聲在鄉(xiāng)村中的山峪間左右回蕩;家鄉(xiāng)的親人們都紛紛走出房屋,看看誰來了。接下來爺爺就帶頭向祖先磕頭、鞠躬、致敬,我們也從大到小地向先人磕頭、鞠躬、致敬,最后我們在墳壩里點心、講故事,稍微休息后向另一座墳出發(fā)了。
在祭拜先人的過程中,我們重復著同樣的程序,一路上聽著爺爺講述著家族的故事。故事中有歡笑也有艱辛。不知不覺已是下午一點過了,家鄉(xiāng)的親人邀請我們到家里去吃飯,飯桌上長輩們興奮地回憶起往事,心情非常激動,我們聽得津津有味。天晚了,我們告別了親人,下山乘車回到了家。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真有意思,我今年又好像長大了很多歲了。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作文650字(6)
我的家鄉(xiāng)位于浙西的一個小城,每年春天,當奶奶把一簇簇暗綠色并可以開出許多小黃花的植物采摘回來,我就知道清明節(jié)要到了。
小時候不明白清明節(jié)是什么節(jié),只是知道那一天可以吃到翠綠翠綠的清明粿。清明粿的形狀象一個鼓鼓的有花邊的大餃子,只不過它不是用面粉而是用糯米粉做成的,薄薄的皮包上炒好的餡,等蒸熟了,嘿嘿,晶瑩剔透的像一堆綠翡翠,且香噴噴的讓人垂涎欲滴。至于那誘人的綠色當然是奶奶采回來的那種植物發(fā)揮的作用了,用它的汁和面,真是既美味又美觀,據(jù)媽媽說這種植物《本草綱目》里面也有記載,對身體很有好處呢。
除了吃清明粿,這一天,爸爸和媽媽還會帶著我去給太爺爺太奶奶掃墓,我當然知道他們是不會收到我上的香的,卻還是恭恭敬敬行著禮,因為老師在課堂上同我們講過,清明節(jié)就是一個祭祖的日子,這是傳統(tǒng)習俗,是一種悼念已逝的親人的方式。只是每年清明掃墓差不多都是雨天,這讓我不禁想起課本上那首“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古詩,我大聲背誦這首古詩同爸爸媽媽撐著傘走在回去的路上,想象著詩中那個“遙指杏花村”的小牧童,如果他不是生活在古代就不會在這雨天也去放牧了,他一定會和我一樣做個幸福、快樂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