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一個年僅十四歲的小姑娘,自己打工掙旅費,獨自一人游歐洲。你沒看錯,當然,這在中國是不可能的。這個小姑娘,是個德國人——烏塔。
今天,我們就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
學完之后,我那平靜的心,徹底被那突如起來的一塊“石頭”打破了。我有太多的疑問,也對中國的教育有著太多的不滿。
我們是一群渴望飛翔的小鳥,而家長對我們的溺愛簡直可以用“捧在手里怕飛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來形容?墒,等小鳥長大了,還是要經(jīng)歷風雨的磨練,人長大了也要經(jīng)歷挫折的磨練。父母把我們保護得像溫室里的花朵,以后我們遇到挫折時,只會不知所措,最后敗在挫折的腳下。
我的同桌就是那些“花朵”中的一員。她在家里,從來不做任何家務。她只是學習“功臣”,可謂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成了一個書呆子。
在中國的家庭里,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孩子何止我同桌一個!我聽過這樣一個真實故事:一位考上了名牌大學的學生,因為不會自己洗衣服、疊被子,甚至連書包也不會整理而被迫輟學。由此可見,中國的孩子多么缺少獨立自主的意識,生活上有太多的依賴,思想上有太多的束縛,行動上有太多的無奈!
最后,我想對中國的父母說:給孩子撐起一片獨立自主的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