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喝茶的散文隨筆
中國人愛喝茶,茶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占用很重要的地位。究其原因,是因為喝茶能同時滿足人的多層次需求。下面是第一范文網(wǎng)小編向各位推薦的關于喝茶的散文隨筆,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幫助!
關于喝茶的散文隨筆篇一
井底之蛙逃出井口,必定嘆天下之大。我嘗遍江南綠茶,也不過是中國六大茶類中的一類。說起六大類的區(qū)別,其實也簡單:綠茶不發(fā)酵,紅茶全發(fā)酵。在不發(fā)酵與全發(fā)酵之間,有輕發(fā)酵的白茶、黃茶,還有發(fā)酵情況從輕到重不等的青茶(烏龍茶)。除此之外,還有全發(fā)酵的黑茶。黑茶中有名品普洱,但也有人反對把普洱歸入黑茶,認為它應該單歸一類。
白茶可以長期存放,存放后發(fā)酵演變的茶,特稱老白茶。老白茶三年為藥、七年為寶,可以去濕消炎,F(xiàn)在每到夏天,于清晨飯后,我愛泡一壺老白茶。茶湯亮麗、茶香獨到,喝之發(fā)汗輕身,最解北方不熱之暑。我說北方不熱之暑,是因為我是個“火爐”里長大的人。北方再熱也不覺有熱,汗悶在體內(nèi),很難受。
總是有好茶能在我的生命里和我不期而遇。在喝茶方面,我是個有福的人。從小家里長輩都愛喝茶。母親愛茶,也愛茶具。那套青玉蘭茶杯,我失手打了一只,為此她十分生氣。她是個珍愛物品的人,東西要好,然后用很長時間。她從不貪便宜,也不追奢華。力求能及之好,同時長久珍惜,這是她教會我的?墒撬呢焸渥屛液茈y過。我總認為感情可以抵得過一切。物是重要,但永遠不及人重要。從那時起,我對一切物,包括茶,都不分好壞地去珍惜,同時也絕不以有或沒有責備旁人。一件東西,身價再高也不是性命。萬物有靈,生命可貴,生命里的心情更加可貴。
除了母親,兩位舅舅是我特別的茶友。大舅是位畫家,對藝術、對茶都精益求精。每年清明之前,他都要前往江蘇各地的茶場親自挑茶,然后坐等制茶,等茶制好之后現(xiàn)場泡品,親口鑒嘗,過關之后便打包回府。他生活簡樸,花在茶上的錢卻讓我不敢想象。他從不喝別人家里的茶,說實在不能入口。小舅是個家中朋友不斷的人,一只白色搪瓷茶缸,無所謂好茶壞茶,泡了30年茶,泡成了深褐色。他說這茶缸如泡老的紫砂壺,開水沖下去也是好茶了。大舅笑小舅土,小舅回笑大舅執(zhí)著。前年清明,二人于前往安徽途中雙雙遭遇車禍。一世兄弟,居然同年同月同日死,也算一種緣吧。大舅去世后,最后一本畫冊出版了;而在小舅的抽屜里,找到了許多欠條,都是他借給朋友們的錢,陸續(xù)二三十年,累積上百萬。朋友們說,他從不欠別人一分錢,卻常常接濟朋友。這樣的兩個人,為什么會遇難呢?我心里總有不甘,葬禮結束后去拜訪大舅的一個朋友,他已出家多年,是金陵某寺住持。去時又有大舅的舊友隨同,眾人喝茶寫字,暢談文化,似乎以這種方式哀思,便盡了最好的心意。我終于沒有忍住,問出了之前的疑惑。住持笑了,說:“你們寫小說的,這一世的故事結束了,便結束了,他們要開始下一世的故事,有何不可呢?”
是啊。什么是好的結束,什么是不好的結束。生有生的一堆問題,死亦同樣。我又何必執(zhí)著。何必在這一世,追問上一世,打擾下一世。
這一世既然與茶有緣,就應珍惜這緣。要喝好茶,必然需要藏茶。綠茶當年飲,不飲時密封放入冰箱冷藏即可。其他老白茶,部分紅茶、青茶與黑茶都可長期儲藏。藏茶最大的妙處,是在藏的過程中,茶葉會發(fā)生變化;饸饴耍涛堵鲩L。有的茶天資出眾,卻在儲藏過程中受到破壞,吸了臟空氣,受潮發(fā)霉,味道惡劣,已不能飲用。有的茶天資平平,卻因藏茶人珍視,多少年過去后,火氣褪盡,干凈澄明,雖非至寶,卻已成難得的珍品。
所以,不以當下的好壞對人生加以判斷是多么重要。一個人的愛茶之心,確實可以通過歲月與茶共同成長。人生來便不公平,但成年后的我們?nèi)绾螌Υ约,就像儲藏茶葉一樣,是讓自己變得更珍貴、更豐富,還是更貧乏、更平庸,都源于每一天中最簡單的堅持:不污染,常持心。
關于喝茶的散文隨筆篇二
閩南人待客,必須有茶。
古人說得明白:“七分茶八分酒。”倒酒倒八分,倒茶只能倒七分,不是我舍不得一點茶水,確實是因為尊敬你,怕你燙著,只倒七分,留了杯口不燙的位置,讓你喝茶。
如果哪一位主人把茶杯斟滿了請你喝茶,那多半是他并不是很歡迎你。
有時候,你上門造訪某人,主人家已經(jīng)有客人在了,如果你夠格,主人是必定得重新?lián)Q一包茶用來接待你的,“舊茶不待客”,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當然,如果你是?,或者主人的兄弟,那就可以忽略不論。
這年頭,分秒都是可以折換成金錢的,所以,若找別人閑聊,千萬別耽誤了主人家的正事。有些人,很客氣,又很有修養(yǎng),他不告訴你他正忙著,讓你自己泡茶,還一次次地添水,把茶喝到寡淡無味。這時候,你別還是木頭一根,人家其實已經(jīng)很不耐煩了:你快點走吧!
作為主人,有半生不熟的客上門,泡茶、喝茶,同樣需要察言觀色。
把茶喝得“咝啦”亂響的主,多半是“吃沒吃相喝沒喝相”的人,他不品茗,他只牛飲,如果你需要牛飲喝水的小弟幫你做事,這種人也許湊合,但你絕對沒辦法把他培養(yǎng)成與你同等次的益友。
玻璃茶幾都容易弄出聲響,端茶杯放茶杯之間,每每弄出響亮的磕碰聲,這樣的人,粗魯、不拘小節(jié),最容易給你惹事的,就是這樣的小弟。
有的人,在你倒茶或者他接茶的時候,會用食指和中指輕叩桌面。很多人懂得這樣做,但不懂什么意思,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種說法是,古時某人與皇帝一起品茗,這皇帝是個茶癡,堅持要自己倒茶,也幫臣下倒茶。做人臣的,受不起,皇帝每倒一杯,便要起立跪倒謝恩。這是喝茶呀,跪了起,起了跪,多麻煩,最后便以兩指代兩膝,表示下跪謝恩。
若是進你家門的客人,有此修為,那多半是謙謙君子,至少表面上為人厚道實誠,此種人,可以交也。
關于喝茶的散文隨筆篇三
我不會喝茶,更不懂茶道,對于茶,我只是偶爾喝喝,品不出其中的三昧。我喝茶的原因很簡單,有時候去朋友家串門,朋友斟上一杯茶,接過來隨意喝下去,并不知道茶味的甘苦,更不知道什么叫見色聞香,不懂得欣賞。
今天看網(wǎng)易博客,突然看到一篇《品茶禪》,真的給人一種脫俗的感覺:
“泡茶的時候,把心靜下來,注意每個動作,盡量輕巧、緩慢,清楚地知道你把茶葉放進壺內(nèi)。把水注入壺中時,手提壺把,知道你正在傾注開水到杯中。
“做每個動作時都不要有雜念,一有雜念,茶水中就有雜質(zhì)。以一個禪者而言,茶的品質(zhì)不在茶具、茶葉和水質(zhì),而在于你純凈的心。喝茶的時候,秉持正念端起茶杯,輕輕聞一下茶香,那兒有陽光、雨露、大地的溫潤,有蜜蜂、蝴蝶的舞姿……”
這篇文章把茶說得如此富于詩意,更融入了禪的境界。高深的禪法我不懂,也許喝茶是禪師們修心的一個手段,凝神靜氣,心中不要有雜念,泡出來的茶才純凈,才會品出其中不可言說的滋味。
這樣的滋味誰都想品嘗得到,不過人在五欲六塵中難得清凈,品出來的茶自然甘苦不一,司馬相如品出來的是意氣風發(fā),卓文君品出來的卻是淚,李白品出豪放,杜甫品出悲涼。所以同一壺茶,品茶人心境不一樣,它的味道也就不一樣。
喝茶是一種境界,喝茶的時候什么也不要想、什么也不要說,連喝茶的心都不要有。全身心貫注在茶上,一口一口慢慢品茗,不要在意茶味的甘苦,你的心越清凈,喝出來的茶越清香甘爽。由是可知,喝茶其實就是在品味生活。
這就是禪,也是凈,禪到盡頭就是凈,凈到深處亦是禪,誰能知道何處是禪、何處是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