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高效課堂隨筆
語文高效課堂是什么樣的?那么,來看看第一范文網(wǎng)小編精心為你整理語文高效課堂隨筆,希望你喜歡。
語文高效課堂隨筆篇一
“人生聰明識字始。”識字能力是語文能力的基礎,是提高閱讀和習作能力的重要保證。而培養(yǎng)學生識字興趣,提高識字能力,增加識字量則是低段識字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為此,我的識字課堂教學模式主要是由以下幾方面構(gòu)成。
一、初讀課文,圈認生字
我們現(xiàn)在所用的人教版教材的內(nèi)容大都是以隨課文分散識字為主,也就是將生字分散到每篇課文中,在品讀課文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提高識字量。教學此類型的課文時我會先讓學生自讀一遍課文,圈出課文中不認識的生字,再讓學生相互請教這些生字。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協(xié)作識字的能力,又使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初步感知了生字的意義,熟悉了生字的讀音,為更好地學習和掌握生字打下基礎。
二、巧用方法,識記難字
現(xiàn)階段一節(jié)識字課通常要求學生認識15——20個左右的生字,相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識字量較大。如果要讓學生在一節(jié)課的時間里去分析識記每一個字,那么不僅課堂的時間不夠用,更重要的是由于識字過程的不斷重復會使課堂教學變得很枯燥,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在教學中會先讓學生從本節(jié)課所學生字中選出較難的字,經(jīng)小組討論后,將大家一致認為最難最易錯的部分生字勾出來重點講解分析,并教給學生識記難字的方法。我在課堂中經(jīng)常使用以下識記難字的方法。加一加,減一減,拼一拼,換一換,編故事、編兒歌、想像法、象形法、形聲字記憶法……比如:加一加:一個熟字加上一個偏旁組成新字;減一減:一個熟字減去一個偏旁變成新字;換一換:一個熟字換一個偏旁變成一個新字;編兒歌的方法也很有趣。如:識記清、請、晴、睛、情、精、蜻、倩這幾個相同聲旁的形近字時,就編了如下這首兒歌來讓孩子們記字:“有水方說清,用言去邀請,日出天氣晴,有目是眼睛,豎心是人情,有米人精神,有蟲是蜻蜓,佳人留倩影。”這樣,通過各種識字方法使學生們輕松地記住了難字,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也使學生掌握了更多的識字方法,培養(yǎng)了獨立識字的能力。
三、復習鞏固,游戲記字
要使學生對所學的字掌握得更牢固,就要不斷地復習鞏固生字。而為了適應低年級孩子的認知特點,提高孩子識字的興趣,我在課堂上采用了大量的游戲來復習鞏固所學的生字。比如:玩字卡游戲,包括:打撲克、擺圖形、找朋友、手指頭登山、接龍、翻牌……字卡是最好最直觀的識字工具,孩子們也很喜歡玩字卡游戲,所以我就設計了以上的字卡游戲,玩的方式主要是同桌玩或四人小組玩。除此之外我還制作了一些電腦課件游戲,包括:猜字、找偏旁、看圖讀詞、認一認、開火車讀詞、生字開花……電腦課件游戲增加了動態(tài)效果,也彌補了字卡識字單一量少的缺點,可以擴展識字,增加識字量。在游戲中復習鞏固識字,生動有趣效果好。
四、拓展閱讀,讀中悟字
閱讀既可以使孩子在語言環(huán)境中更好地理解字意,也可以使學過的字不斷地再現(xiàn),以避免識字回生的現(xiàn)象。所以在學完每篇課文之后,我會找一些同類型的短文作為拓展閱讀補充識字的材料。如:我在教學二年級上冊第一課《秋天的圖畫》時,因這一課主要內(nèi)容是描寫秋天大自然的景色,課文中有許多描寫秋天的字、詞,于是我就在讀完課文學了生字后讓學生拓展閱讀了《秋天的原野》、《落葉飄飄》、《金色的小船》、《秋姑姑的集合哨》這幾篇同是描寫秋天景色的短文,使孩子在拓展閱讀中進一步理解課文,熟記生字。
五、電腦練打,擴充識字
新課標指出:低段的識字教學應該識寫分流,多認少寫,開放識字。計算機是很好的輔助識字的工具,用計算機練習打字正適應了新課標對于識字教學的要求。通過練習打字既可以鞏固識字的效果又可以擴充識字,增加詞匯量。我在教學完每課的生字后,會布置學生回家用電腦練打生字各五遍,并練打“生字開花”,既一字組多詞。這樣的練習,大大提高了識字量,為掃清閱讀的障礙,盡早開始習作練筆打下很好的基礎。
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有效的識字課堂教學模式可以很好地解決學生的識字問題,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語文學習的能力的重要保證。
語文高效課堂隨筆篇二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zhuǎn)眼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即將結(jié)束,回顧這半年來的工作,我感觸頗深——有工作上的快樂,當然也有些許苦悶,這學期學校全面推進了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我對自己的工作不敢有半點怠慢,每天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經(jīng)過幾個月的努力,我感覺自己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jīng)驗,以下是我自己對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的幾點心得:
一、預習是提高課堂效益的前提
預習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途徑。教師首先要認真編寫導學案。導學案是學生預習的工具,是學習的抓手。通過導學案的引領,學生能夠自我開展自學。當然,用導學案也不能脫離教材,教材是第一手學習材料。不能有了導學案,就肢解了教材。整體閱讀教材、理解教材是首位的,通過導學案的問題,要回到教材中去,不能讓學生只注重找答案而不讀書、不品悟。問題的答案是讀出來的,同時在讀的過程當中,又有新的生成。
教師要對學生每一次的預習進行檢查,以便于在課堂上,對子組進行討論交流,分享成果,每個單元的學習總結(jié),由老師來評價選出預習之星,進行班內(nèi)展評,以此激發(fā)學生自主預習的興趣。
二、精心備課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關鍵
說到精心備課,第一次接觸這種教學模式,在導學案的設計上,我絞盡了腦汁,每天熬至深夜,努力鉆研,為了緊扣高效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圍繞三環(huán)六步(導學,獨學,對學,研學,展學,檢測)來教學,在落實學生為主體地位上下功夫,落實學生合作交流學習上下功夫,充分調(diào)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上下功夫,切實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益,我深入地明白了備好導學案的重要性——這是高效課堂教學的關鍵所在。
三、課堂是提高教學效益的主陣地
1、精心設計導語。我覺得好的導語能抓住孩子的心,激起他們的求知欲望。如在《最佳路徑》中,我是這樣設計導語的:“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大家一定對“米老鼠”“唐老鴨”這樣的動畫人物并不陌生吧,那么,你知道他們都是誰創(chuàng)造的嗎?——沒錯,就是美國動畫片大師沃爾特,迪斯尼!”這樣的提問設計,一下子就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讓學生動起來。在學習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如何使學生動起來,成為真正的主人,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在教學中,我采用學生合作交流展示,質(zhì)疑補充的方式,來調(diào)動他們的主觀參與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如在教《怒吼吧,黃河》一文時,我放手讓學生重點品讀詞句段,大膽質(zhì)疑,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3、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在教學中,我們應當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表現(xiàn)予以及時的激勵,讓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火花燃燒起來,并開設各種獎項,如“質(zhì)疑之星”,“展示之星”等,來鼓勵那些有創(chuàng)新、有特色的學生,讓學生增強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進而產(chǎn)生進一步學習的動力。這種豐富多彩的評價方式,實際上就是對學生創(chuàng)新的一種肯定,更能激發(fā)起他們的創(chuàng)新積極性。
四、強化小組的分工與合作
課堂教學完不成任務,展示環(huán)節(jié)雜亂,回答問題重疊。很大程度在于分工不明確,這是我感觸最深也是最讓我頭疼的地方。為了讓小組間成員真正意義上做到團結(jié)合作交流,各有其責。學習上彼此間相互取長補短,我不斷進行觀察,調(diào)整小組建設,利用優(yōu)生組和差生組結(jié)對子形式,以優(yōu)生來帶動差生,對學困生的學習進行輔導和幫助。又利用每一個學習小組組內(nèi)成員進行競爭來帶動全班同學共同進步。經(jīng)過多次微調(diào),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學習配合性提高了,不按時完成作業(yè)的孩子少了,學習成績也有了一定的進步。由此,小組建設的重要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之一。
五、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積累
要想學好語文,只憑課本是不夠的,必須擴大學生的閱讀面。我校自開展高校閱讀課以來,提出:“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一個月讀60萬字”的要求。引導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書籍,培養(yǎng)學生課外知識量。在此基礎上,我要求學生必須根據(jù)自己課外閱讀的內(nèi)容做摘抄,可以是作文讀后感,可以是名言,可以是精彩片段……時間久了,學生積累的內(nèi)容越來越豐富,我相信這樣的活動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是大有好處的。
六、注重多激勵學生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要以欣賞、贊美、夸獎、鼓勵,作為主體,勇氣是把利箭,能幫助你斬出前進途中的障礙,由此可見,激勵學生可以使學生看到自己成長途中的點點星光,讓他們像一棵棵自信的小樹一樣,茁壯成長,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有閃光的機會、才會有上進、自信心,才能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人人才會進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心得。教無止境,雖然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我經(jīng)驗尚淺,許多地方存在不足,但我仍會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希望在未來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領導、老師的指導下,取得更好的成績。
語文高效課堂隨筆篇三
高效課堂,就是在教育教學中最大程度地發(fā)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作用,在課堂40分鐘內(nèi)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育人目標,實現(xiàn)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高效課堂并不排除教師的講授,教師要講易錯、易漏的知識;要講重點難點;要講有擴展性內(nèi)容的知識;不講學生會的知識;不講學生通過自學能解決的知識;不講講了學生也不會的知識。我們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針對學生好奇、好動、愛鉆及求知欲、成就感強的心理特點,教師在備學生、備教材、備教法、備語言的基礎上,采用“展示目標,學生自學、小組交流、總結(jié)歸納、集中講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嘗試出語文高效課堂如下模式。
第一步:導入新課,展示目標,設置學案,學生自學
有效、簡潔導入新課,準確展示學習目標,學生圍繞學習目標和導學案自學教材,或利用參考書、工具書、學習資料來獲得新的知識,它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又可讓學生養(yǎng)成讀書習慣,擴展學生知識面。學生自學教材,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自由調(diào)整學習速度,實現(xiàn)個別輔導。在這一步教學中,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布置的學習任務要由淺入深,抓住關鍵,突出重、難點,有計劃地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能力。指導學生時要言簡意賅,引而不發(fā),激勵學生的首創(chuàng)精神。做好巡視監(jiān)督工作,杜絕個別學生貪玩,對于程度好的學生,教師可適當?shù)卦黾宇}目難度。這一步學生以自學為主,學生在學習目標或?qū)W案的引導下,自學教材,不準討論。自學教材的過程中,注意對教材內(nèi)容的體會和感悟,劃出重點并進行必要的記憶或理解,同時用特殊符號標注出疑難問題,防止對照教材找學案問題答案的傾向。
第二步:小組學習,合作探究,學生演示,教師輔導
學生自由學習了十幾分鐘后,教師就可鼓勵學生當眾演示。借助黑板等教學設備向其他同學做示范性表演,這是直觀性原則的具體表現(xiàn)。它不僅在知識教育方面有很大作用,還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認知能力。借助演示,能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形成正確、印象深刻的概念,還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集中注意力,積極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動手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學生演示時,教師應適時地提出學生學習中的共性問題或教師預設的問題,讓學生邊演示操作邊解答。如果該同學不能解決,教師可以發(fā)動其他同學討論后解答。討論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方式,它有利于教學相長,能集思廣益,互相啟發(fā),實現(xiàn)信息與思想的交換,以求得問題的解決和認識的深入;能充分暴露學生的認識狀況,使教師獲得及時的信息反饋;這種方法信息交換頻繁,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老師掌握學生的認識狀況,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鍛煉其歸納、分析和表達的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敢想、敢說、敢干、探求真理、堅持真理的優(yōu)良品質(zhì)。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幾個問題:
教師事先應做好充分準備,對演示重、難點適時地加以必要說明,以引起學生的足夠認識。適當?shù)乜刂茖W生的情緒,維持好上課的秩序。盡量由學生自己完成,實在不行的話,可由教師幫助學生。演示匯報完后,教師要歸納總結(jié),做出明確結(jié)論。
第三步:自學反饋,精講點撥,學生消化吸收,教師巡回輔導
演示結(jié)束后,根據(jù)學生的掌握或反饋情況,教師應布置一些作業(yè)讓學生練習。就學生而言,學習中獲得的感知必須多次重復呈現(xiàn),才能促進理解,而理解的知識通過應用,才能牢固掌握,有利于技能技巧的培養(yǎng)。通過練習不但能鞏固知識形成技能,還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克服困難的意志、一絲不茍的作風及審美能力。而且對于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的激發(fā),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學生學習質(zhì)量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作用。
作業(yè)要有針對性和典型性,從深度、廣度上都要上一個臺階,并注意“變式”的應用,使學生真正能把知識消化吸收并加以提高創(chuàng)新。在完成作業(yè)期間,教師應注意巡視輔導工作,隨時解答學生作業(yè)中的疑難問題。在這一步中,教師應注意: 作業(yè)的數(shù)量和難度要適中,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學生做作業(yè)時不能不管不問,注意做好“兩極”學生的幫扶工作。
第四步:巧設練習,完成目標,學生總結(jié)回顧,教師布置作業(yè)
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課知識做最后的知識性回顧,使知識能系統(tǒng)地留在學生們的腦海中。然后,教師布置適量的課下作業(yè),真正使學生做到既會做又會說。教學中要注意:練習的設計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
綜上所述,在這些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少了教師“填鴨式”的講解,多了教師重點的指引;少了學生“機械式”的學習,多了“隨心所欲”的操作。實踐證明,四步教學環(huán)節(jié),能真正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動力,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了興趣,激發(fā)了思維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了整堂課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