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效課堂的隨筆
課堂教學應該是務實高效的。那關于高效課堂,大家怎么說的呢?下面是第一范文網(wǎng)小編精心為你整理關于高效課堂的隨筆,一起來看看。
關于高效課堂的隨筆篇一
前些日子我讀了《高效課堂22條》,后來又從網(wǎng)上購買了李炳亭的《高效課堂導學案設計》?催^之后,對比自己以前的課堂,感覺不知不覺中課堂已經(jīng)發(fā)生很大的變化。
全員參與,讓全體學生動起來是變化中的之最。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 。學生是教育過程的終端,是教育的本體,要把一切為了學生的成長作為教育價值的原則,高效課堂中每位學生課前預習,自己解決較淺知識點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課中有任務須經(jīng)過思考、交流解決小組的問題,各組之間有質疑調動學生思考,各組之間有競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各組有組員展示,要求組員分工協(xié)作。面向每一個學生,并調動每一個學生參與到課堂中,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相互溝通,合作中求互動,互動中求發(fā)展,實現(xiàn)資源的共享,潛能的發(fā)揮,能力的提高。十四班的孩子們比較內向,這一改革讓他們不得不張開嘴說話。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孩子不再懼怕站在眾人面前說話。一些孩子甚至勇敢的參加求實好聲音的海選,不論結果如何?參與是最最重要的。
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高效課堂中進步,在課堂上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展示中體現(xiàn)成功的喜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興趣是學習的前提,快樂學習是高效學習的前提。高效、實效、有效的課堂教學,才能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感,學有所悟,在課堂上展示才能讓學生親身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喜悅,建立這樣的良性循環(huán)才能讓學生有可持續(xù)的學習興趣,才可能提學習效率。實習老師來聽課,說十三班的孩子好活躍。既陽光又勇敢,快樂。
作為教師,課堂上的側學反饋,讓教師更及時、全面、客觀地了解學生。在學生的小組交流中,黑板展示中,質疑對抗中了解學情,并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或模糊不清的問題及時講解、答疑,有很好的實效性。做到課堂問題當堂消化。真正做到了解放了教師。在高效課堂上,教師可以做到 “精、活、新”(教師在相對少的時間內精講精練,教法與學法要活,教學手段要新)讓教學真正的成為腦力勞動。因此,及時的側學反饋是我們始終要堅持的檢測手段。
反思自己過去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預習目標不明確,學生“課上”除了聽講還是聽講,“課下”除了做作業(yè)還是做作業(yè)。學生課堂上“精力流失率”較高,“題海戰(zhàn)術”學生成了“做題機器”,教書和與育人沖突,學生個性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沖突,素質教育與及格率沖突……遇到了很多困惑,課堂怎樣才能高效?怎樣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我認為在課堂上要處理好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要做到適時調控,師生共同研究、共同發(fā)展的新型師生關系。學生的能力是在自我活動和實踐中得到鍛煉和發(fā)展的,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任何高明的教師也無法代替。為此,教師應充分掌握學生的學情,精心設計學生的活動,激發(fā)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智慧,啟發(fā)學生思維,給以足夠的時間,引導學生閱讀、查資料、動腦思考、動手操作、集體討論、自我展示、及時反饋信息、及時調控,使師生、生生合作和諧、默契,以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讓學生成為真正的課堂上的學習主人。
當然,任何教學模式都有其局限性,尤其是新的教學模式更需要實踐來檢驗。求實的課改將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實踐,不斷創(chuàng)新,探求適合我校實際的教學形式。期中考試即將到來,我希望學校能請求實以外的教師出題測試?纯辞髮嵉恼n改是否真的初有成效!
關于高效課堂的隨筆篇二
好的課堂教學模式能優(yōu)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質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閱讀教學也是如此。班門弄斧,談談我對小學語文閱讀課課堂教學基本模式的點滴看法。主要從四個環(huán)節(jié)來談: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第一步:正確認讀,即讀準讀順課文。做到“六不”(不錯字,不丟字,不加字,不破詞句,不截斷,不重復)。常見的操作方式一般是先自由讀、同桌或小組互讀,然后開火車讀或指名讀。每次讀都要求小聽眾仔細聽,注意正音。
第二步:整體感知,弄清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這兩步不是截然分開的,有時可以合并或穿插進行。讀書時間必須充分,課文不讀通、不讀熟的不進入下一步驟。也可以把初讀課文這一步放在課前預習,還可以結合初讀課文查閱資料,課堂檢查展示。
二、提問質疑,自主探究
宋代朱熹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學習過程實質上是一種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一切學習必須從提出問題開始,在處理分析問題中發(fā)展,以解決問題而告終。所以我們鼓勵學生提問質疑,通過交流討論達到解疑。這個環(huán)節(jié)不一定非在初讀課文之后安排,只要學生有問題,哪個環(huán)節(jié)都可以提問。通過學生提問質疑并解疑,往往能生成許多精彩的東西來。比如教二年級的《歡慶》,就有學生質疑:“十三億孩子”是什么意思?另一個孩子解釋為:指全世界有十三億人。我沒有正面否定他,而是問:“全世界的人都叫我們的祖國為祖國媽媽嗎?”這樣一來孩子們就都明白,“十三億孩子”指中國的十三億人民。
三、精讀課文、走進文本
教師深入備課,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找出重點段-重點句子-重點詞深入體會理解,領悟語言運用之妙。這一環(huán)節(jié)最忌串講串問,老師的提問要從大處著眼,提能貫穿全文、提綱挈領的問題。比如:教《一夜的工作》一課,初讀課文了解了主要內容后,我問學生:通過這一夜的工作,周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用一個詞來形容,并從課文中找出語句作根據(jù)。教五年級《地震中的父與子》這一課,讀通課文之后,我提出的問題是: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從課文中找出相關語句來說明。教《梅花魂》一課,我問的是文章表達了外祖父一種什么情感?從哪些事情可以看出來?
四、聯(lián)系實際、拓展延伸
我不主張語文課做過多練習題,但從大語文教學觀出發(fā),恰當?shù)耐卣寡由焓潜匾。主要方式?背誦積累、拓展閱讀、以讀促寫、讀寫結合、以及基于相關主題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等。
比如優(yōu)美而經(jīng)典的篇章段落就可以要求背誦,我喜歡讓孩子們當堂背誦,因為課堂上人多,有背誦的氣氛,那些背誦有困難的孩子在這種群體氛圍中受到感染,也會跟著努力背,這樣“苦背”就變成了“樂背”。
拓展閱讀是語文同行們都非常重視的,我一般這樣去做:如果課文是名家作品,就可以去讀這個作家其他佳作。比如教了朱自清的《匆匆》,就可鼓勵孩子們讀《春》、《荷塘月色》等;如果課文涉及到某個偉人名人,就可以圍繞這個偉人名人去讀。比如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是關于魯迅的文章,就可以讀魯迅其它相關作品。還有基于某個主題的拓展閱讀:比如環(huán)保主題的、科學主題的。也可以基于某種體裁去拓展閱讀:比如五年級有個單元是說明文,那么就可以讀一些相關說明文,了解說明文的寫法。
總而言之,該模式只是一個基本模式,它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僵死的程式。由于小學各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不同,因而在實施中對有關步驟和內容,我會根據(jù)實際情況予以調整。教師應對學生實際情況和不同的課文構建若干變式進行分析,形成靈活多變的、新穎的、獨特的教學風格。
關于高效課堂的隨筆篇三
高效課堂,就是在教育教學中最大程度地發(fā)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作用,在課堂40分鐘內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育人目標,實現(xiàn)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高效課堂并不排除教師的講授,教師要講易錯、易漏的知識;要講重點難點;要講有擴展性內容的知識;不講學生會的知識;不講學生通過自學能解決的知識;不講講了學生也不會的知識。我們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針對學生好奇、好動、愛鉆及求知欲、成就感強的心理特點,教師在備學生、備教材、備教法、備語言的基礎上,采用“展示目標,學生自學、小組交流、總結歸納、集中講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嘗試出語文高效課堂如下模式。
第一步:導入新課,展示目標,設置學案,學生自學
有效、簡潔導入新課,準確展示學習目標,學生圍繞學習目標和導學案自學教材,或利用參考書、工具書、學習資料來獲得新的知識,它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又可讓學生養(yǎng)成讀書習慣,擴展學生知識面。學生自學教材,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自由調整學習速度,實現(xiàn)個別輔導。在這一步教學中,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布置的學習任務要由淺入深,抓住關鍵,突出重、難點,有計劃地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能力。指導學生時要言簡意賅,引而不發(fā),激勵學生的首創(chuàng)精神。做好巡視監(jiān)督工作,杜絕個別學生貪玩,對于程度好的學生,教師可適當?shù)卦黾宇}目難度。這一步學生以自學為主,學生在學習目標或導學案的引導下,自學教材,不準討論。自學教材的過程中,注意對教材內容的體會和感悟,劃出重點并進行必要的記憶或理解,同時用特殊符號標注出疑難問題,防止對照教材找學案問題答案的傾向。
第二步:小組學習,合作探究,學生演示,教師輔導
學生自由學習了十幾分鐘后,教師就可鼓勵學生當眾演示。借助黑板等教學設備向其他同學做示范性表演,這是直觀性原則的具體表現(xiàn)。它不僅在知識教育方面有很大作用,還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認知能力。借助演示,能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形成正確、印象深刻的概念,還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集中注意力,積極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動手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學生演示時,教師應適時地提出學生學習中的共性問題或教師預設的問題,讓學生邊演示操作邊解答。如果該同學不能解決,教師可以發(fā)動其他同學討論后解答。討論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方式,它有利于教學相長,能集思廣益,互相啟發(fā),實現(xiàn)信息與思想的交換,以求得問題的解決和認識的深入;能充分暴露學生的認識狀況,使教師獲得及時的信息反饋;這種方法信息交換頻繁,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老師掌握學生的認識狀況,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鍛煉其歸納、分析和表達的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敢想、敢說、敢干、探求真理、堅持真理的優(yōu)良品質。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幾個問題:
教師事先應做好充分準備,對演示重、難點適時地加以必要說明,以引起學生的足夠認識。適當?shù)乜刂茖W生的情緒,維持好上課的秩序。盡量由學生自己完成,實在不行的話,可由教師幫助學生。演示匯報完后,教師要歸納總結,做出明確結論。
第三步:自學反饋,精講點撥,學生消化吸收,教師巡回輔導
演示結束后,根據(jù)學生的掌握或反饋情況,教師應布置一些作業(yè)讓學生練習。就學生而言,學習中獲得的感知必須多次重復呈現(xiàn),才能促進理解,而理解的知識通過應用,才能牢固掌握,有利于技能技巧的培養(yǎng)。通過練習不但能鞏固知識形成技能,還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克服困難的意志、一絲不茍的作風及審美能力。而且對于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的激發(fā),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作用。
作業(yè)要有針對性和典型性,從深度、廣度上都要上一個臺階,并注意“變式”的應用,使學生真正能把知識消化吸收并加以提高創(chuàng)新。在完成作業(yè)期間,教師應注意巡視輔導工作,隨時解答學生作業(yè)中的疑難問題。在這一步中,教師應注意: 作業(yè)的數(shù)量和難度要適中,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學生做作業(yè)時不能不管不問,注意做好“兩極”學生的幫扶工作。
第四步:巧設練習,完成目標,學生總結回顧,教師布置作業(yè)
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課知識做最后的知識性回顧,使知識能系統(tǒng)地留在學生們的腦海中。然后,教師布置適量的課下作業(yè),真正使學生做到既會做又會說。教學中要注意:練習的設計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
綜上所述,在這些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少了教師“填鴨式”的講解,多了教師重點的指引;少了學生“機械式”的學習,多了“隨心所欲”的操作。實踐證明,四步教學環(huán)節(jié),能真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動力,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了興趣,激發(fā)了思維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了整堂課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