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讀后感500字【三篇】
【篇一】《勤儉節(jié)約伴我行》讀后感
勤儉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而光盤正是我們?nèi)粘I钪幸环N崇尚節(jié)約、綠色健康的生活習慣。
所謂“光盤行動”就是就餐時倡導人們不浪費糧食,吃光盤子里的東西,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帶走。據(jù)統(tǒng)計,我國每年浪費食物總量折合糧食約500億公斤,接近全國糧食總產(chǎn)量的1/10。與此同時,饑餓仍是人類的頭號殺手,全球平均每年有1千萬人因饑餓喪生,每6秒就有一名兒童因饑餓而死亡!俺远嗌、點多少,吃不了、就打包”應當成為一種文明的就餐消費行為,我們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堅決不浪費一粒米、一棵菜。
現(xiàn)在光盤行動已經(jīng)進入我家的日常生活中,比如今年春節(jié)我們家在飯店里吃年夜飯,以前,為了排場,大家每次都點很多的菜,等到吃完飯,桌上還是有很多剩菜沒有吃完,但是大家為了面子,怕別人笑話小氣,也就不把剩菜打包回家。而今年的年夜飯,點菜的時候大家都根據(jù)人數(shù)和大家的食量合理的點菜。吃完飯后,如果有剩菜,大家都主動的要來打包盒,把剩菜打包回家,下頓再吃,既不浪費糧食,又做到了經(jīng)濟節(jié)約。
從我們家用餐習慣的變化,我明顯地感受到“光盤”已經(jīng)成為人們的一種自覺行為和意識。“拒絕舌尖上的浪費,光盤行動你我同行”,希望越來越多的人積極響應光盤行動,加入光盤行動。
【篇二】童年讀后感
童年對于我來說是美且充滿無限樂趣的。每當記憶的閘門打開,一個又一個場景跳躍著顯現(xiàn)出來,我總是會忍不住笑出聲來。不是每個人都有一個美好的童年,但是每個人的童年都是難忘的。
高爾基的童年是悲慘的、痛苦。正是這些艱難的經(jīng)歷磨練了他超與常人的毅力,最終成為偉大的文學家,成為一個讓人尊重的人。他的自傳體小說《童年》以高超的技藝,反映了當時俄國小市民階層的庸俗、自私,同時揭露了沙皇專制的黑暗與罪惡。
小說主人公阿廖沙,是一個心地善良,刻苦耐勞的孩子。他三歲時喪父,無奈母親帶著他住到了外祖父家,外祖父開了一家染坊。他脾氣暴躁,貪婪,自私。他經(jīng)常兇狠地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有次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覺,生了一場大病。他愛財如命,暗地里放高利貸,秘密接受典當,甚至慫恿工人們到市場上偷竊。
阿廖沙的兩個舅舅自私,陰險,總會因為爭奪家產(chǎn)而爭吵不休,以至于毒打,折磨死了舅媽。
阿廖沙在一個令人窒息的,痛苦的環(huán)境里艱難地生活著。母親的再婚,讓他孤單又孤僻,對生活失去信心。
生活總會有光明的,而給與阿廖沙陽光的人是外祖母。外祖母是一位善良,樂觀,心里充滿了愛的慈祥老人,她無私的愛豐富了阿廖沙的心靈。阿廖沙在外祖母愛的哺育下,變的愛憎分明,敢愛敢恨。生活的苦難并沒有讓阿廖沙退縮,他相信所有苦難終將過去,迎來的將會是一片光明。
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zhì)豐富的時代,大多都是獨生子女,享受著祖輩和父輩綿綿不斷的愛,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愜意生活。我們終將長大,這種溺愛會讓我們像溫室的花兒,無法經(jīng)歷暴風雨的洗禮。
《童年》給了我深深的啟示,生活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有磨礪的人生才會讓人堅強、勇敢和自信。成長的路上我會帶著這些金玉良言,披風斬棘,像海燕一樣在暴風雨中飛翔,永不言棄。
【篇三】《愛的教育》讀后感
昨天,看完了《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深受啟發(fā)。
書中的小主人公安利柯是一個剛上三年級的學生,出生在一個衣食無憂的知識分子家庭。他學習勤奮努力,待人誠摯友善。安利柯的父親是位工程師,家里的條件也算小康,他的父母都是樂善好施的人,常常教導安利柯要幫助窮人和有困難的的人。
安利柯的身邊有著一群心地善良,充滿愛心的同學。安利柯最敬佩的同學是卡隆,這個火車司機的兒子具有高尚的心靈,面對被欺負的弱小者他常常會挺身相助。畢業(yè)時,安利柯和他的同學們都依依不舍地離開了自己的老師和校長,心中充滿了無限眷戀和感激之情,父親也特意帶他乘火車去探望自己44年前的小學老師,給他上了一堂“尊敬師長”的好課。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二年級的學生洛貝諦,為救一個最低班的小學生,他的腳被馬車壓在底下,骨頭都壓碎了,從而自己身處險境?戳诉@個故事,我對洛貝諦的敬佩油然而生他可以為了一個跟自己毫無關系的人而受傷,這種勇氣是很多人所不能及的,這種勇氣是我們?nèi)狈Φ,這種勇氣是我們應該去學習的。、
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我懂得了要多多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人和需要幫助的人,把愛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