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名揚(yáng)中外的畫
鄒雨攸
北宋的時候,有位畫家叫張澤端。他畫了一幅名揚(yáng)中外的畫——《清明上河圖》。目
測這幅畫約長53厘米,約寬25厘米。我戴上耳機(jī),只有耳畔婉若天仙的歌曲,與眼前
這奇跡般的畫作。
“張澤端”這個名字在我的心里回放著——太厲害了這得花多少工夫啊?撇開這畫上
的500余個形態(tài)各異的人物不說,光是畫上北宋都城汴梁的熱鬧場面就可以說是活靈活
現(xiàn),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再看畫上,鄉(xiāng)下來的農(nóng)民背著沉重的包袱;撐船的船夫正急急忙忙地飛奔去碼頭;留
著山羊胡子的老道士和鄰攤的攤販正聊著家常;走江湖的郎中時不時捂著腰的模樣更
是定格在了那一瞬間;衙門前的官吏揪著書生的衣領(lǐng)破口大罵,哪管那書生講的大道
理,真是“秀才遇著兵——有理說不清”。
街市在炎熱的驕陽下依舊熱火朝天。作坊的老板娘舉起食指,仿佛是在說“太慢了,
太慢了,這個地方又做錯了!”反復(fù)地催促著;店鋪的門生正伸出手,嘴巴仍然張得
大大的,吆喝著“快來啊”,“有優(yōu)惠啊”之類的話語;灑莊的老板眼睛笑得咪成了
一條弧線,手指快速撥動著算盤,看來近日來生意不錯吧;茶館的客人不多,畫老板
與客人談笑風(fēng)生,給這個地方帶來了不少生氣。
畫上這些精致的小東西有的不到一寸,還有的甚至達(dá)不到豆那么大。別看畫中人小,
可每個人在干什么,都是一清二楚,清晰可見的呢!
最有意思的是橋北頭的片段,一個個頭高大雄壯的官吏正騎著馬往橋上走。因?yàn)槿颂?/p>
多了,眼看就要撞上對面的花轎子了。這不,就在這個緊要關(guān)頭,騎馬人一下住了
馬籠頭,這才沒撞上那轎子。不過,這樣一來,倒把馬兩旁的小毛驢嚇得不輕,又踢
又跳。站在橋欄桿邊欣賞風(fēng)景的毛驢主兒,趕忙把小毛驢牽走了……
你看,這《清明上河圖》是多么出神入化啊。摘下耳機(jī),這曠世佳作已被人群遮得嚴(yán)
嚴(yán)實(shí)實(sh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