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今天,我讀了一個故事,名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這個故事講的是:尺比寸長得多。尺看不起寸,老是向寸炫耀自己,寸卻不想和尺爭辯,默默地走開了。然而,在量短東西時,用尺就不精確,必須用寸;在量長東西時,用寸就太麻煩,必須用尺。
讀了這個故事,我也懂得了“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真正含義。
牛頓是物理學家,但不善辭令;孫臏是軍事學家,但未必能親臨前線;陳景潤是有名的數學家,但不是個好老師。但我們不能因此說牛頓的三大定律無價值,孫臏的兵書對作戰(zhàn)沒有用處,陳景潤對歌德巴赫猜想的證明就是錯的。
我們班有一個同學叫偉楠,在一些學科上,他的成績遠遠不如同齡人。但是,在音樂這科上,他卻有著天賦。音樂課上,偉楠并不十分專心地聽課,但每當老師叫他視唱時,他總能以自己優(yōu)美的歌聲博得同學們的陣陣掌聲。如果他繼續(xù)努力,以后可能就會有成就呢!這不就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嗎?
是啊,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yōu)點,同樣也有自己的短處和不足。有的人雖然在某些方面能力差一些,但他有可能會做一些了不起的事,而有的人雖然看起來很聰明,但也不見得什么事都會做。所以,什么時候都不能小看人,要記住:尺有所短,寸有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