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讀后感
再感傷憔悴的人都有溫情的一面,就比如中國臺灣作家龍應(yīng)臺正是如此。動人之處顯露作家的文筆如此細膩,從本書題目可知,所要介紹的是母親與孩子的濃濃親情,當然作者并不是這么簡單的一筆帶過,可以通過擴充句子增加讀者的興趣和提升文章的美感。
語本《左傳·桓公元年》:“目逆而送之!薄妒酚洝ち艉钍兰摇罚骸八娜藶閴垡旬,趨去,上目送之!薄赌鲜贰ぴ瑧梻鳌罚骸 憲 時年十四,被召為《正言》生,祭酒到溉目送之,愛其神采! 明吳承恩 《千秋歲》詩:“欲行頻目送,未語先眉歛。” 巴金 《寒夜》一:“他目送著他們,他用羨慕的眼光看他們!辈诲e,目送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其中也有不同的感情蘊含,這和作者想要表達流露的感情是相同的,而本書中目送帶給讀者的情感又加深一層。想想母親目送我們眼眶里透露的不舍、幽怨、難舍難分,心里表達對孩子給予肯定信心,堅定鼓勵的眼神與孩子進行的眼睛交流,這充分表現(xiàn)當母親對孩子的深深情意,這更是不可割舍而難以用言語敘述的,這值得龍應(yīng)臺和眾多人群的理性思考與感悟。
《目送》 由父親的逝世、母親的蒼老、兒子的離開、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出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出纏綿不舍和絕然的虛無。文章寫的就是這樣一個經(jīng)歷著多重人生角色的女人對親情的了悟,雖平凡,卻飽含濃濃的深情和煉達、通透的人生態(tài)度。整本文集的基調(diào)與書名還是相當一致的。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手足情誼、失敗與脆弱、戰(zhàn)爭的傷逝,以感情為主題這些文字沒有矯情的無病呻吟,而是直指人心最柔軟、最敏感的部分。
或許等到咱們長大成人,那么與之對應(yīng)的是父母的老去和容顏退去,身體的臃腫和駝背,更是有老人絮絮叨叨囑咐的繁雜,我們看著他們遠去時的身影目送它們向遠方走去,不禁也會有這樣的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