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讀后感:百姓之摯友
一千年前,天空出現(xiàn)彗星,一場出乎神意的雷擊將文德殿東墻上的元祐黨人碑毀于一旦,某位宰相大言不慚地說道:“此碑可毀,但碑上人名則當永志不忘!”他的話盡管悖于心意,但確實將一位神仙羽化般的人物刻入了歷史的汗青,讓他的名字在千年之后仍縈繞在我們的耳邊——蘇東坡,一個才華卓越的詩人。無論是他的仕途經(jīng)歷,還是他那清新俊逸的詩文,都讓我們從他的靈魂深處發(fā)現(xiàn)一個不變的身份——百姓之摯友。
閱讀國學大師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就像從小時候看蘇東坡的文章一樣,我對蘇東坡的童年與青年充滿了羨慕和欽佩之情,他二十歲中進士,他的文章被“歐陽修傳給同輩觀看,激賞數(shù)日。”
然而,蘇軾的宦途竟然不巧地遇上了政權(quán)性格激進的王安石,他們也許在初次見面時變成了永久的宿敵,也預示了半壁江山的宋朝要在一場狂瀾巨浪的變法中絕望地斷送了。
歷史上有名的王安石變法打著為農(nóng)民之利益的口號,實行青苗法,免役法等多項條令,企圖使國庫富裕。而其結(jié)果卻弄得農(nóng)民家敗人亡,不堪重稅。蘇軾、司馬光、范鎮(zhèn)公然反對新政,他們?nèi)瞬⒓缱鲬?zhàn),身后站著許多元老重臣,得到了歐陽修、韓琦的支持。然而,當時宋神宗想成就一番事業(yè),也盼望收復中原,他處處聽從王安石,把反對派視作“四兇”,王安石也借著自己的高位撤職了許多官員,消除政治敵人,這就是政治斗爭,雖然沒有流血,但空氣中存在了懾人的殺氣。
蘇東坡天生高傲的性格不允許他袖手旁觀,他的《上神宗皇帝萬言書》字里行間里充滿了復雜的感情,他建議立刻停止新政,并告誡皇帝千萬不可用威權(quán)懾服百姓而使之屈服。這點正中了王安石的要害,我閱到此時,頗為震撼,但感嘆為什么宋主要如此固執(zhí)地聽從一個剛愎自用,不擇手段要把百姓的錢剝奪而來,收歸國庫的人!
我有時很難理解,畢竟連我也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可是為什么連一個至高無上的皇帝和一個滿腹經(jīng)綸、清廉正直的宰相也不能理解呢?
當我沉浸思索時,猛然發(fā)現(xiàn)身處的現(xiàn)實有未嘗不是如此?位居高官的人就腐敗不堪,生活糜爛。他們花天酒地,歌舞升平。前些天,我去哈爾濱,由于組團游覽的關(guān)系,我們誤參加了一個俄羅斯舞會,當那些身著暴露的女人出現(xiàn)在舞臺上時,臺下的官員們一片歡呼,像一群群野獸。而多少黎民百姓卻還陷于食無求飽、居無求安的生活,同樣是政府,為什么都看不到百姓的艱苦呢?
到底還是缺少了像蘇東坡這樣的人吧,當他一次次失敗,貶謫,官場失意時,但蘇東坡幫助太學生求學,幫助百姓修水庫工程,因此他所到之處,受到百姓的愛戴。
蘇東坡也就成了百姓的摯友,至今我還在思考,如果當今全天下的官都像他一樣,那會是怎樣和諧?或許,這要在政府的身上打一個很難抹去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