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廉為本,潔身自好—讀《生死門》有感
江口中學初二(4)班 鄧子濱 指導老師 陳日雄
某縣的縣長夫人被大火燒死,有人舉報奸情所致,一位女法官深入調(diào)查,拉起了一張反貪污的大網(wǎng)……
其實,在這部小說里賄賂者和受賄者都深受其害,他們被名韁利鎖束縛著,拼命掙扎著……
賄賂者,迷失了自我,拋棄了自尊,宛如大海中的一葉扁舟隨波逐流。當他贊嘆著人生美好、前途無量時,又何曾想過有一陣陰霾籠罩著他,使他的人生之路模糊不清,直至縹渺,消亡。一旦黃粱夢醒,卻發(fā)現(xiàn)自已已墜入深淵。
對受賄者而言,就像歧路亡羊,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雖然家財萬貫,但也掀走了人生道路的鋪路石。在不久的將來,一張由法律編織成的網(wǎng)正悄然無息地向他靠近。
但有的人就是執(zhí)著于追逐虛無的東西,像夸父追日。不同的是,他們的是晦暗,而不是光明。原本,他們的名字可以被人們銘記,他們的功績能夠為人們傳頌。但一時的頭昏卻釀成了千古恨,永遠被釘在了恥辱架上。王寶森的畏罪自殺,許邁永的死刑,不就為那些自以為聰明的人敲響了警鐘嗎?
名利如磁石,誘引多少人掉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倒不如持清廉之燈火,照亮旖旎之人生。
陸績的兩袖清風,包青天的鐵面無私,王昌齡的冰心玉壺,他們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詮釋著清廉的涵義。他們的靈魂,如長江黃河,源遠流長,滋潤了一方人民的心田,營養(yǎng)了一片貧瘠的土地,夯筑了廉潔的里程碑。
廉潔不僅是一種品格,更應是一種道德,而這種道德是刻骨銘心的。就像大海中的一座燈塔,只要你睜開心靈的眼睛,就可以發(fā)現(xiàn)它是那么的耀眼。它既是于謙的“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也是“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既是周敦頤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也是朱鎔基的“勇往直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它就是一個標桿,一個普羅大眾心中永恒的標桿。
其實,成為一個廉潔的人,就應讓春雨洗刷心靈的污穢,讓春水澆灌心田里的那一朵花,讓花朵迎接心中的光芒,綻放,飄散,像一葉蒲扇吹散了腦海的茫然,像柳絮因風而起。
依我看來,“廉”,即為“廣兼”,就應放眼蒼穹,心裝百姓;“潔”便是“汗水,吉祥”,就應腳踏實地地耕耘,“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
善惡之分,一念之差,《生死門》不正如此。
生死之別,清廉與貪婪的抉擇亦在一念思量,請君三思。
望以廉為本,潔身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