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無疆——崔學選先進事跡觀后感
臨江高中 解文玲
上周,學校組織我們全體教師觀看了山東抗震英雄崔學選先進事跡的專題片。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看了電視專題片后,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禮。
專題片中說崔學選是第一批抵達桂溪進行援建的。最初,如果僅僅是為了完成板房搭建任務,在震區(qū)旁邊搭建幾千套板房很快就會完成。但崔學選并沒有這樣做,而是根據老百姓的需要,把板房搭建在他們的生產資料旁邊。之后,他與當地政府、村委有關人員一起走村入戶,實地勘察板房建設的地點、數量,按照防火、防震、防雷擊、防泥流、防洪澇、防地質災害等要求,科學合理地確定受災群眾板房的建設地點及規(guī)模數量。這無疑給援建工作帶來很大壓力,因為當地老百姓居住分散,有些人還住在大山里。車輛經常派不上用場,搭建板房所需的磚、水泥、板材等都要徒步手拉肩扛運上去,施工難度是平地的四五倍。有時僅僅是運送一塊板材,就要翻兩座大山,花費四五個小時。臨時安置階段過后,是更為艱巨的三年援建。大伙都認為崔學選50多歲了,再加上水土不服和過度勞累,身體極度疲累,該回去休養(yǎng)一陣了。崔學選卻選擇了留下來, XX年7月3日,崔學選被任命為山東對口支援北川恢復重建前線指揮部新縣城建設組組長。
從崔學選同志身上折射中了一個合格共產黨人應該具備的優(yōu)良品質。而這些品質也正是我們這些普通黨員所要學習的。
首先我們每個黨員要明確責任的重要性。作為共產黨員,要想挑起責任這個千斤偏單,必須首先樹立起為人民服務的工作熱情和“義務”,“甘愿孺子!钡某绺咂焚|。曾指出:全心全意位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作風;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我們黨能夠贏得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就在于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表明,它是為人民利益而斗爭的。從側面反映出了共產黨人的責任的重負和共產黨人責任的內涵。
其次,我們要心系群眾,時時處處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上指出:“群眾利益無小事。凡是涉及群眾的切身利益和實際困難的事情,再小也要竭盡全力去辦!边@是深得人心的言辭和作為一個執(zhí)政黨黨員的義不容辭的責任,這也是黨和國家領導人訓導和督促黨員干部要堅持的群眾路線的語重心長。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必須把握“群眾”這一根基不動搖,深得民心,樹立共產黨的優(yōu)良種傳統(tǒng),體現共產黨固有的性質和任務。
崔學選的先進事跡深深打動了我,引起了我的思考。他是我們廣大黨員學習的榜樣,我們要學習他們牢記重托、不辱使命的堅定信念;學習他情系災區(qū)、忘我奉獻的無私情懷;學習他艱苦奮斗、爭創(chuàng)一流的拼搏精神,學習他親民為民、先人后己的高尚品格。
在以后的工作中:一是要強化政治理論和業(yè)務知識的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把對祖國的熱愛轉化成自身的實際行動;二是要以崔學選同志為榜樣,忠誠于黨,甘于奉獻;三是要結合自身工作,立足本職,愛崗敬業(yè),積極奉獻,不斷提高自身工作水平,為每一位學生負責,為本校的教育發(fā)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XX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