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品三國讀后感
劉表則是太懦弱,太無能,太迂腐。當時天下文人墨客,豪杰義士集結于荊州避難,而劉表居然一個也沒用,真是無能。結果死后,兒子也不戰(zhàn)而降,自己的領土拱手相讓給曹操,并且兒子、妻子被殺死。
董卓因為殘暴而導致群起而攻之,結果自己也沒好下場,被自己的義子殺死。當然,呂布墮入情劫,窩里反,也就不足為奇了。
曹操則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雖然自己能控制手下,卻未能讓兒孫守住江山,結果自己多年的心血落入司馬家族手中。曹操有時也一意孤行,如他占取荊州后,一不勞軍,二不安民,卻還不聽程昱之言,以為孫劉不會聯(lián)合,最后火燒赤壁,慘敗而逃,這就說明不能不聽別人的勸告。從他父親對他“家賊難防,偷斷屋梁”的評論來看,他狐性多疑失天下,也是個必然的結果。
劉備表面上是仁義之君,其實很會用計收買人心,讓那么多優(yōu)秀之士死心塌地為他去死,真的是很奸詐和狡猾,讓人防不勝防。但是一代梟雄也有缺點,太感情用事,結果彝陵之戰(zhàn)大敗,自己的精兵強將大部分都搭了進去,自己也病逝于白帝城,然后還來了個“白帝城托孤”,一代梟雄的下場竟是這樣,真是可悲…..說到一個個的一方霸主,就不得不提一下其中優(yōu)秀的軍師。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應該說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他出使江東,促使劉備集團和孫權集團聯(lián)合的事,就是最好的證明。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只可惜被劉備“三顧茅廬”騙了去,于是感激涕零,為劉家賣命!冻鰩煴怼冯m明世,卻無疑也是他的提前寫好的遺囑。
“既生喻,何生亮!”人們便會想起那個氣量狹窄的周喻,但其實周喻氣量并不狹窄,而是心胸開闊之人,只是因“諸葛亮三氣周瑜”就把他整死,未免有失大將風度,但這也許只是為了反襯諸葛亮之聰慧而對他的一種誣陷。后人說他小氣的說法,也許只是對自己的一種安慰吧。
從易中天品三國我們可以看出,深刻不等于晦澀,精奧不等于難懂。思想性和藝術性相統(tǒng)一,可以將一個非常復雜和話題,變得通俗易懂。有機會你也去看一下《易中天品三國》,相信你會明白的更多,這其中不只是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更容括了人生百態(tài),教你很多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