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的藝術(shù)讀后感
舉凡悲傷、憂愁、抱怨或者自怨自艾的詞句,都必須從平常說話的言詞中拿掉,因為這種話只會引發(fā)更多的負面效應,組織中如果充滿了這種言論,組織的成長就會停滯,因為每個人都會去找一個負面的理由,來當作自己尚無法成功的借口。
改變性的言詞沒有任何存在的價值,任何批評都像是仰天吐口水,終究會吐在自己的身上,組織中批評的話多了,優(yōu)秀的人才就進不來,也留不住,因為再完美的人也是需要被肯定的,而批評卻像冬天的寒風,是無孔不入的。
一句話正面積極,鼓舞人心,可是難辨真?zhèn),這種話我們不能講,因為未經(jīng)證實即表示可能改變,如果我們一旦說出口,而結(jié)果并非我們所言,將失信于組織,一旦組織認為領導們的話可信度不高時,這個組織就失去了忠信度,更不會團結(jié),且可能四分五裂、各自尋求答案、各自保有一部分真相而各自為政。
說話是一門藝術(shù),作為龍城人更要懂得和學會這門藝術(shù),將龍城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以嶄新的面貌面向未來。
周星馳「功夫」裡的胖子,為何要裝狠?因為一開口就破功,為什麼一開口就破功,因為在他的語調(diào)中,並無像是流氓的(江湖氣概),就像說話是種藝術(shù)一樣,話說的好便演什麼像什麼,或說的不好便是話不投機半句多,應考慮當下場合、狀況與氣份為重。
語言、文字、動作都是傳達思想的工具,其中又以語言的使用量最大。
夫妻感情的維繫、工作飯碗的爭取、人際關係的搭建、人生理想的拓展都跟言語有關!敢谎耘d國」、「一語喪邦」、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語言亦同,良好的談吐可以助人成功,蹩腳的談吐也可以令人萬劫不復。然而說話的藝術(shù),不是每個人與生俱來,但是卻可以從中學習。
這是一本「習練之道」與「改善方法」的傳授要領,需要親自操練才能發(fā)現(xiàn)其中精髓。讀完這本書之後讓我了解,嘴巴是我們工具,語言是我們的思想,如何表達出來並使人感到興趣,是我應該從中學習的。
《說話的藝術(shù)》介紹了:我國人對于說話的態(tài)度,最高的是忘言,但如禪宗“教”人“將嘴掛在墻上”,也還免不了說話。其次是慎言,寡言,訥于言。這三樣又有分別:慎言是小心說話,小心說話自然就少說話,少說話少出錯兒;寡言是說話少,是一種深沉或貞靜的性格或品德;訥于言是說不出話,是一種渾厚誠實的性格或品德。這兩種多半是生成的。第三是修辭或辭令。至誠的君子,人格的力量照徹一切的陰暗;他用不著多說話,說話也無須修飾。只知講究修飾,嘴邊天花亂墜,腹中矛盾森然,那是所謂小人;他太會修飾了,倒教人不信了。他的戲法總有讓人揭穿的一日。我們是介在兩者之間的平凡的人;沒有那偉大的魄力,可也不至于忘掉了自己。只是不能無視世故人情,我們看時候,看地方,看人在禮貌與趣味兩個條件之下,修飾我們的說話。這兒沒有力,只有機智;真正的力不是修飾可得的。
看了這本書,我受益匪淺。社會之所以發(fā)展得那么快,一切源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在交流之中可以得到很多信息。我們生活在這社會里,少不了與人交流。如果語言運用得不恰當,就會給對方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會產(chǎn)生誤會。所以我們應該好好把握說話的技巧,將它化為一種藝術(shù)。
說話是一門藝術(shù),在這個日異月新,飛速發(fā)展地時代,說話尤為顯的重要,說話雖不是萬能,但不會說話是萬萬不能的。其實人的一生總在不斷的說話,不斷地與人交往,從而讓自己的生活豐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