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勝于能力讀后感
《責任勝于能力》這本書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體現(xiàn)了求真務實的精神,其深刻的內涵,淺顯易懂的道理,特別是其中一系列的案例,有很強的說服力,大家讀后都有哪些感受?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責任勝于能力讀后感,歡迎參閱。
責任勝于能力讀后感篇一:
《責任勝于能力》這是一本好書,讀懂它就是責任,就是做好你被賦予的任何有意義的事情,在任何時候都需要責任心和責任感,家庭需要責任,因為責任讓家庭充滿愛;社會需要責任,因為責任能夠讓社會平安,穩(wěn)健地發(fā)展;中國中鐵四局五公司需要責任,因為員工有責任就能讓公司更有凝聚力、戰(zhàn)斗力、親和力和競爭力。有人說,假如你非常熱愛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非常討厭工作,你的生活就是地獄。在每個人的生活當中,有大部分的時間是和工作聯(lián)系在一起的。如果我們放棄了對自己的責任,就背棄了對我們所負使命的忠誠和信守。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勇敢地扛起它,無論對于自己還是對于社會都將是問心無愧的。人可以不偉大,人也可以清貧,但我們不可以沒有責任。
約翰o亞卡威就是有責任心和責任感的典型。1968年墨西哥奧運會比賽中,最后跑完馬拉松賽跑的一位選手是來自非洲坦桑尼亞的約翰o亞卡威。他在賽跑中不慎跌倒了,拖著摔傷且流血的腿,一拐一拐地跑著。所有選手都跑完全程后很久了,直到當晚7:30,約翰才最后一個人跑到終點。這時看臺上只剩下不到1000名觀眾,當他跑完全程的時候,全體觀眾起立為他鼓掌歡呼。之后有人問他:“為何你不放棄比賽呢?”他回答道:“國家派給我由非洲繞行了3000多公里來此比賽,不是僅為起跑而已--乃是要完成整個賽程”;是的,他肩負著國家賦予的責任來參加比賽,雖然拿不到冠軍,但是強烈的使命感使他不允許自己當逃兵。
在當代社會,幾乎每一個優(yōu)秀的企業(yè)都非常強調責任的力量。在IBM每個人堅守和履行的價值觀念之一就是:“在人際交往中永遠保持誠信的品德,永遠具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在中國的海爾,“責任”貫穿于員工們的全部行動。在新未來公司里,董事長一直提倡的:“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這也是責任意識的一種體現(xiàn)。責任在這里不僅僅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能力,而且是其他所有能力的統(tǒng)帥與核心。缺乏責任意識,其他的能力就失去了用武之地,所以,在企業(yè)里,責任是勝于能力的。無論我們有多么優(yōu)秀的能力,只有通過盡職盡責的工作才能完美地展現(xiàn)。最優(yōu)秀的人才總是希望進入最優(yōu)秀的企業(yè)。而每一個優(yōu)秀的企業(yè)都在解釋、創(chuàng)造、舉行和實踐著自己的企業(yè)文化、職業(yè)精神和價值觀念。
《責任勝于能力》這本書告訴我們:責任產生忠誠。而忠誠,會讓你承擔更大的責任。一個人,只有對他所從事的職業(yè)充滿責任感,他才能對企業(yè)忠誠。他對企業(yè)忠誠,才能贏得企業(yè)管理者對他的信任,企業(yè)管理者才會把需要承擔更大責任的重要崗位交給他。
《責任勝于能力》這本書告訴我們:一個員工的能力再強,如果他不愿意付出,他就不能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價值;而一個愿意為企業(yè)全身心付出的員工,即使能力稍遜一籌,他也能通過努力、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出最大的價值來。
《責任勝于能力》這本書還告訴我們:沒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負責任的人。責任就是對工作出色的完成,責任就是忘我的堅守,責任就是人性的升華。
責任勝于能力讀后感篇二:
《責任勝于能力》這本書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體現(xiàn)了求真務實的精神,其深刻的內涵,淺顯易懂的道理,特別是其中一系列的案例,有很強的說服力,闡明了責任有無直接決定事物的成敗。
責任重于泰山,責任勝于能力。一個人工作做得好壞,最關鍵的一點就在于他對工作有沒有責任感,是否認真履行了自己的責任。
人的一生會承擔各種各樣的責任:社會的、家庭的、工作的、朋友的等等。人不能逃避責任,對于自己應承擔的責任要勇于承擔。如果放棄自己應承擔的責任,就等于放棄了生活,也將被生活所放棄。責任可以使人堅強,可以使人發(fā)揮自己的潛能;責任同時可以改變人們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而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決定你的工作成績,正如書中所說的:“假如你熱愛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討厭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地獄”。
我們在工作中,就是要清醒、明確的認識到自己的職責,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全面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難完成工作。只有認識到、了解到自己的責任,清楚自己的職責,并承擔起自己所在工作崗位的責任,工作才能由壓迫式、被動轉化為積極主動,并享受工作樂趣,取得成績的快樂。我認為,“責任”從大道理說,就是最基本的職業(yè)精神,從小的來說即一個人做事的基本準則。記得看過一個電視專題片,侯耀文先生談起自已的父親侯寶林大師對他的影響,回憶了一段文革期間的往事:侯老先生當時由于受到沖擊,被分配掃廁所,但他毫無怨言,整日樂呵呵的將廁所打掃得干干凈凈,逢人還主動招呼,一點不因掃廁所感覺低人一等或不好意思。侯耀文當時不理解,就問他的父親,他的父親回答他:“既然分配我掃廁所,那么這就是我的新工作,我就必須要做,還要做的比別人都好”。
這種寵辱不驚的精神,一直銘記于侯耀文的內心,并一直激勵著他日后漫長的藝術生涯。這個故事說明這樣一個道理,只有負責任的人,才有資格成為優(yōu)秀團隊中的一員;缺乏責任心的人,也就沒有了發(fā)揮才能的舞臺,成就不了事業(yè)的同時,只能整日沉溺于“怨天尤人”之中。
本書的最后一章談到:責任即榮譽。為榮譽而工作,就是主動爭取做得更多,承擔更多的責任;為榮譽而工作,就是全力以赴,滿腔熱情地做事;為榮譽而工作,就是給同事以幫助,自動自發(fā),最完美地履行自己的職責。現(xiàn)在的社會并不缺少有能力的人,但真正能把工作做好的是既有能力又富有責任感的人才。
只有忠于職守,努力工作,才能樹立自己的榮譽,同時贏得他人的尊敬,體現(xiàn)自己的人身價值。
責任勝于能力讀后感篇三:
“學會感恩是擔當責任的基礎,成功不是一種機會,而是一種選擇!學會感恩,選擇責任!”這段文字出自《責任勝于能力》一書。在對書中章節(jié)一遍遍的品讀中我深深感受到感恩與社會、與企業(yè)、與家庭都意味著一種比泰山還重的責任,當我們真正學會了感恩,便意味著選擇了一份責任,而這份責任會促使我們在歷練中超越自我。
平日里,我們常說能力有大小,而感恩之心卻能夠從某種程度上強化責任,提升我們的能力。換句話說感恩讓責任成為一種自覺行為,感恩讓責任變成一種自律意識。書中舉了這樣一個事例:某外貿公司普通職員楊小麗文憑不高,從事遞交文件,打掃環(huán)境衛(wèi)生、清理垃圾等雜務,雖說工作不起眼還很繁雜辛苦,而她卻對這份工作心存感激,把自己當成公司的“主人”,工作中,她把印壞的紙或背面空白的廢紙裁成小張分給同事做便條,把回收廢紙和紙箱賣的錢捐給工會,周末上班從不報加班費,在她工作的地方沒有不該亮的燈,沒有滴水的籠頭,地上也沒有紙屑。兩年后,她在高學歷員工羨慕的眼神中被破格提拔為總務主任,進入了公司中層主管行列。其實,因感恩而勇?lián)撠熑蔚臈钚←悶槲覀儌鬟f了一個訊息,也就是這個時代的新主張:“這是個要負責的新時代,這個時代不是逃避責任,而是要擁抱責任。”
當然,學會感恩并不僅僅是培養(yǎng)一種情結,它是要從情感深處孕育、萌發(fā)一種超強的責任和超強的能力,也就是說感恩讓我們背負責任超常發(fā)揮,感恩讓人變得強大而無私。書中提到“人在關鍵時刻,最容易放棄責任,逃避責任!”而感恩卻會將這種本能或潛意識無限縮小,將人性的潛質無限放大,懂得感恩的人在播種責任中收獲幸福。書中的事例很直接,有位學計算機的年輕人大學畢業(yè)后一直找不到理想工作,眼看身上的錢快用完了,就在這時,他歷經艱難從200多名應試者中脫穎而出,考取了一家電腦公司,上班后,他深知這份工作來之不易,于是,他勤奮學習,努力工作,最終考取了國際和國內網(wǎng)絡工程師資格證,并在公司做到了很高的職位,站在成功者的角度,他只說這份工作來之不易,是感恩給了他動力,所以,再苦再累的活也難不到他。由此,我想學會感恩就意味著對恩情的堅守和執(zhí)著,就會義無反顧地選擇責任,選擇堅持。如果沒有這種對責任的堅持,只有初中文化的許振超是不可能從一個普通碼頭工人成長為橋吊領域專家;如果沒有這種堅持全國勞模王順友也不可能在寂寞的郵路上堅守一生……
所以,當我們學會感恩、懂得感恩時就會牢牢抓住責任,就會為了履行責任對自己狠一點,正如作者楊宗華說的:“我愛我自己,但我絕不溺愛我自己。”或許有人會說背負太多責任會被壓垮,其實不然,責任象山不是山,每個人身上的家庭責任、社會責任和崗位責任都是相互融會的動力而不是包袱,它是一種沉甸甸的情和義,是讓你矢志不渝為之奮斗的力量源。
責任勝于能力讀后感篇四:
鄧小平說:領導是什么?是權力、責任和服務,領導者則是權力、責任、服務三要素的實踐者,是領導活動中的指揮者、指導者、組織者、管理者。
權力是領導的基本特征,責任是領導的真正象征,服務是領導的實質內涵。
《孫子兵法》中論述領導者的素質為:“將者,智信仁勇嚴也。”其中的“勇”就是有勇氣,有魄力,敢做敢當,敢冒風險,勇于負責,勇于承擔責任。
美國管理學家包莫爾教授提出領導者應具備的10種能力,其中第4種就是勇于負責:對上、下級、客戶及整個社會抱有高度責任心。
可見領導者必須是有責任的人。正如愛默生所說:“責任具有至高無上的價值,它是一種偉大的品格,在所有價值中它處于最高的位置。”
最近我反復閱讀了《責任勝于能力》這本書,雖然書中舉的事例我原來大部分都看過了,但是經過兩位主編的編輯整和及闡述,這些內容還是再次讓我深深感動,感觸頗深。
我認為,不但是領導者管理者需要有責任心,做任何事情如果想做好都需要有責任心。因為有責任心的人做事會全力以赴,責任就是對工作出色的完成,責任就是忘我的堅守,也是人生的升華。有責任心還可以彌補能力的不足,從而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而就算是有能力的人,如果沒有責任心,也很難把事情做到很好,況且我認為責任心也是一種必須具備的能力,沒有責任心的人不能算是有能力者!有責任心的人,久而久之就會變得有能力!有能力的人如果沒有責任心,他的能力將大打折扣。
在我們的工作中,沒有責任心的員工很多。廚師如果沒有責任心,就不會盡心盡力燒好每一道菜;吧員如果沒有責任心,就會隨意改變果粉、奶精、糖漿等原材料的比例,做出的飲料口味不一;收銀員如果沒有責任心,收了假幣還糊里糊涂;會計如果沒有責任心,點錯小數(shù)點則結果面目全非;服務員如果沒有責任心,就不會想著自己的服務要讓顧客滿意……
假如你非常熱愛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非常討厭工作,你的生活就是地獄。在每個人的生活中,有大部分時間是和工作聯(lián)系在一起的,而工作是對社會的責任。如果放棄了對社會的責任,就背棄了對自己所負使命的忠誠和信守。
我作為一名教研員,為基層教師培訓、指導充滿了熱情。有激情就意味著受到了鼓舞,鼓舞為激情提供了能量。賦予我所做的工作以重要性,激情也就隨之產生了。
我認為在培訓基層教師中的每件小事都是大事,把每件小事做到位,大事也會隨之完整。因此我從培訓策劃開始,培訓內容、培訓時間等處處為教師們著想,基層教師的需要就是我們要做到的。如果沒有責任心,把培訓通知一發(fā)就不管了,等著教師們自己上門,這樣做的結果是很被動的。我會在通知發(fā)出去幾天后,估計對方已收到通知信件了,就打個電話過去溝通一下,培訓期間,我認真做好每一次培訓記錄,觀察教師們的聽課表現(xiàn),與每位教師溝通,認真聽取建議,發(fā)放培訓材料,培訓與實踐相結合,組織外出考察,進行培訓考核等。正因為我認為一定要把事情做好,有了責任心,才會這樣做。一個人能力的發(fā)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責任感。
責任勝于能力讀后感篇五:
一位偉人曾說過:“人生所有的履歷都必須排在勇于負責的精神之后。”在責任的內在力量的驅使下,我們常常油然而生一種崇高的使命感和歸屬感。一個企業(yè)管理者說:“如果你能真正釘好一枚紐扣,這應該比你縫制出一件粗制濫造的衣服更有價值。”盡職盡責地對待自己的工作,無論自己的工作是什么,重要的是你是否真正做好了你的工作。
有人說,假如你非常熱愛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非常討厭工作,你的生活就是地獄。在每個人的生活當中,有大部分的時間是和工作聯(lián)系在一起的。放棄了對社會的責任,就背棄了對自己所負使命的忠誠和信守。責任就是對工作出色的完成,責任就是忘我的堅守,責任就是人性的升華。
履行責任需要具備履行責任的能力。一個優(yōu)秀的人才應該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質和能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擅長于履行責任的人。
現(xiàn)代企業(yè)在用人時非常強調個人的知識和技能,事實上,只有責任與能力并有的人才是企業(yè)真正需要的人才。沒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負責任的人,每一個員工都對企業(yè)負有責任,無論你的職位高低。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才會給別人信任感,會吸引更多的人與自己合作。責任保證了服務,保證了敬業(yè),保證了創(chuàng)造……可以說,“責任保證一切”,正是這一切,保證了企業(yè)的競爭力,也真正代表了一個員工對企業(yè)的責任感和忠誠度。
幾乎每一個優(yōu)秀企業(yè)都非常強調責任的力量。在華為公司,其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念之一就是:“認真負責和管理有效的員工是我們公司最大的財富”。在IBM,每個人堅守和履行的價值觀念之一就是:“在人際交往中永遠保持誠信的品德,永遠具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在微軟,“責任”貫穿于員工們的全部行動。責任不僅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能力,而且是其他所有能力的統(tǒng)帥與核心。缺乏責任意識,其他的能力就失去了用武之地。所以,在這些企業(yè)里,責任是勝于能力的。無論多么優(yōu)秀的能力,只有通過盡職盡責的工作才能完美地展現(xiàn)。不知道用奮斗擔負起自己責任的員工,即使工作一輩子也不會有出色的業(yè)績。
最優(yōu)秀的人才總是希望進入最優(yōu)秀的企業(yè)。而每一個優(yōu)秀的企業(yè),都在解釋、創(chuàng)造、奉行和實踐著自己的企業(yè)文化、職業(yè)精神和價值觀念。
海爾的一名員工這樣說過:
“我會隨時把我聽到的和看到的關于海爾的意見記下來,哪怕我是在朋友的聚會中,或是走在街上聽陌生人講話。因為作為一名員工,我有責任讓我們的產品更好,我有責任讓我們的企業(yè)更成熟、更完善。”
如果一個企業(yè)的員工兼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優(yōu)秀的個人能力,那么他就會樂觀地迎接挑戰(zhàn),樂意擔負起實現(xiàn)公司遠景的責任。
在完善和提升個人素質時,每個人都應當記。“責任勝于能力”!服務于企業(yè)的每一位員工都應該銘記自己的責任。當然,對履行職責的最大回報就是,這位員工將被賦予更大的責任和使命。因為,只有這樣的員工才真正值得信任,才能真正擔當起企業(yè)賦予他的責任。
本書正是針對企業(yè)和公司對其員工職業(yè)精神與價值觀念建設和實踐的需求,深刻地剖析了在企業(yè)和公司中“責任勝于能力”的行為準則。責任能夠讓一位員工具有最佳的精神狀態(tài),精力旺盛地投入工作,并將自己的潛能發(fā)揮到極致。
如果你也是企業(yè)的一名員工,你做到了嗎?有些事情并不是需要很費力才能完成的。
做與不做之間的差距就在于——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