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長征》有感
今天,學校組織二到六年級去影視百花園觀看《長征》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紅軍在國民黨圍追堵截、惡劣的氣候條件和饑寒交迫的情況下,翻越雪山,穿過水草地,最終到達陜北勝利會師的歷程。長征途中,紅軍在險境中打了許多古今中外絕無僅有的勝仗,其中有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巧渡金沙江等。當看到張國燾拒絕北上抗日,還將參謀長曾中生殺害時,我和旁邊的同學都十分氣憤!當影片放映到飛奪瀘定橋時,我被電影那震撼人心的畫面所感染。國民黨在紅軍到達前,已經(jīng)將所有的木板拆下,只剩下十幾根鐵鏈橫在大渡河上,形勢十分險惡。戰(zhàn)斗剛打響,紅軍所有的武器一起向對岸開火,軍號聲、槍聲震撼山谷,二十二位突擊勇士手持沖鋒槍、手槍或輕機槍,背掛馬刀,腰纏十幾顆手榴彈,趴在鐵索上匍匐前進。他們不顧下面洶涌的大渡河水和對面敵軍密集的槍彈,向橋對面奮勇前進。國民黨為了阻止紅軍前進,在橋口放起了熊熊大火,想把紅軍擋在橋上。緊急關頭,有一位戰(zhàn)士中彈跌入大渡河中,但其他戰(zhàn)士仍然不怕犧牲,勇猛地向瀘定城挺進。經(jīng)過了幾個小時的戰(zhàn)斗,紅軍快速占領了瀘定城,在橋面上架起了木板,為紅軍脫離險境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如果沒有革命先烈的浴血奮戰(zhàn),怎能有今天的幸福和和平! 簡評:觀后感不能僅僅是記錄下觀看的內容 感受應當是作文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