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詠樓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后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這是宋朝女詞人李清照在避難金華時,登八詠樓寫下的詩《題八詠樓》。這首詩充分地表述了八詠樓的氣魄,金華重鎮(zhèn)的形勢和李清照的愛國熾情,成為歷代題詠八詠樓的出類拔革之作。
相傳八詠樓原名元暢樓,是由南朝著名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沈約創(chuàng)建。公元494年,這位大文豪來金華任東陽郡太守時,為了給大家建一個登樓賦詩的地方,斥巨資建起了此樓。后來,沈約多次登樓賦詩,寫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他在《八詠詩》里所寫的八首詩,詩無定句,句無定字,合計1803個字,是當時文壇上的長篇杰作,所以從唐代起元暢樓便更名為八詠樓,以此紀念。而此后的八詠樓又以形佳取勝,以絕唱聞名,成為歷代詩人騷客作文吟詩之處,留下不少繪景抒情的名篇。唐代大詩人李白在他的《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中用他那生動、細膩的筆觸所描寫八詠樓及雙溪的風景。更使人們對這座八詠樓產(chǎn)生了神秘感,都想一看“廬山真面目”。而今天,我有幸來到了這個令人神往的地方——八詠樓。
八詠樓是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幾年經(jīng)過修建,面貌煥然一新,詩壇泰斗艾青曾親筆題寫“八詠樓”三個大字,為八詠樓增添了濃濃的詩韻色彩。
走進八詠樓,在南朝文學(xué)家沈約的雕像旁停住。雕像中的沈約,頭戴官帽,身著官衣,一臉正氣,不禁使人聯(lián)想到猶如包青天再世。雕像底部的臺碑上,清楚的記載著沈約的一生,讓人們都要對沈約產(chǎn)生崇敬感。站在雕像旁往四周看,四周的石碑上,一些歷代文人名士所寫下有關(guān)與八詠樓不少繪景梯憐的詩文名篇都被后人鑲掛在八詠樓的四壁上,供人欣賞。因此,八詠樓不僅是個精致的古建筑物,而且它跟詩人的名篇、英雄的故事融合在一起,風流千古?粗娋洌还烧龤庥腿欢。
我順著百余石級而上,只見數(shù)丈高樓聳立于石砌的臺基上。登上石級,便可看清樓內(nèi)雕梁畫棟、飛檐朱窗,瑰麗精美。
八詠樓分為前后兩部分,前面重檐歇山頂亭樓,是八詠樓正樓,而緊貼亭樓后的則是一組三進兩廊的硬山頂木結(jié)構(gòu)建筑,結(jié)構(gòu)嚴謹,造型曲雅,風格古樸。因此,漫步在八詠樓,欣賞著那一道道美麗而又獨特的風景線,別有一番風味。
有句話是這樣的:“不到長城非好漢!”如此說來,那么,就成了“不登上樓就沒來過八詠樓!”這所改的話雖說饒口,可事實確實如此。登樓遠眺,藍天萬里,白云朵朵,南山連屏,雙溪婉蜒,所有景物盡收眼底。可最使我著迷的,則是那面臨八詠樓的婺江。
夕陽西下,河水在照映下,閃爍出道道金光,像無數(shù)金色的魚兒在歡快地跳躍著。艷麗的晚霞,像是打翻了的顏料,灑在天邊,烘托著鮮紅的夕陽。而夕陽像喝醉的詩人,投入了水面,把江面都染成了耀眼的殷紅。漁船點點,如浪花上的花蕊。在斜陽的陪伴下,家人的期待中,滿載而歸。遠處青翠的峰巒被鑲上了一條金邊,變得更加雄偉。。〗叺狞S昏,是多么的美好,多么的令人心醉!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边@是對夕陽的惋惜,但是它卻意味著成熟、飽滿,更孕育著美好的明天和希望的未來。對啊,夕陽西下,金華美好的明天,希望的未來正等著我們一起去開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