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校園漫步之話題 校園風景線
學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搖籃。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校園度過的。校園的生活,不只是單調(diào)的鈴聲,沒完沒了的課程、作業(yè),細細想去,更是有滋有味的知識的積淀,情感的積淀,是一道獨特的風景。
請以“校園風景線”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
。1)題目自擬。
(2)文體不限。
(3)不少于800字。
話題分析
“校園風景”無疑可寫校園花壇、林木、建筑物了,也可寫校園四時風光了。校園不可能是風景區(qū),寫校園風景離不開寫師生——校園風景的主宰!靶@風景線”更進一層的意義是以“風景”比喻學校生活,寫老師,寫同學,寫校園活動,寫師生之情,都是這一話題中應(yīng)有之義,主要之義。明乎此,大題小作,寓情于事,巧思妙構(gòu),就能寫出“風景這邊獨好”的情韻。
佳作示范
北京 才英翠
“繁花容易絲絲落,嫩蕊商量細細開!钡幕ㄏ銖浡谛@里。
每個季節(jié)都有其特有的花種,其中,我最欣賞的是春之雅蘭、夏之淡荷、秋之艷菊、冬之傲梅;庖u人,花節(jié)動人,花魂如人。在蒼茫環(huán)宇間,能集這四種花魂于一身的人可謂不多,但卻并非沒有。
春之雅蘭
“在硝酸銅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可以生成藍色沉淀……”圓潤、優(yōu)雅的聲音襲進耳膜,令窗外的我簡直不敢相信,這說話的人居然是位花甲老嫗。區(qū)區(qū)三尺講臺絲毫遮不住她嬌小的身軀,一身不起眼的衣服一塵不染,手中的白粉筆不時留下一片清晰的字跡,與銀白的頭發(fā)交相輝映,更顯示出她絕俗的素雅。
夏之淡荷
3000元!這在全校上千名師生的募捐中,可謂首屈一指。滔滔的洪水聲似遠實近,身處洪水之中的同胞悲痛呻吟。一顆顆傳遞著真情的心從城市延綿到邊塞,在這所普通高中里也掀起熱潮。每個人的節(jié)余都塞進了那個紅匣子。那輕飄飄的、拿在手里卻顯得沉沉的存折,任誰也沒想到竟出自節(jié)儉如她的私囊!若不是學校廣播站宣傳,恐怕永遠都沒人知道。淡淡的、清清的,縹緲又切實,總在人們需要時,溢出那份蓮香——她總是那么急人之所急。
秋之艷菊
她這一生,沒有太多的轟轟烈烈,但每年的七八月份,卻是她嘴角上翹的月份。一反平時的面無笑跡,讓她所有的學生都記住這仲夏的微笑。自從年輕時走上講臺,執(zhí)鞭已經(jīng)三十多年,桃李早已遍天下。于教育事業(yè),可無汗顏;于人生,已交了一份無憾的答卷;其成就,已非雅蘭、淡荷所能比擬。艷而不俗,當推秋菊。
冬之傲梅
誰的人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也許是太多的磨難,也許是太強的意念,人生的桅桿卻總沒偏斜,猶如一枚彈簧,壓彎了總會再挺直。雪壓猶舞,雪融益潔。傲骨如此,除梅其誰?
這四種花之魂,花之魄,在這位園丁身上盡致發(fā)揚,成為校園里不滅的一個亮點。
簡評
把兒童比作花朵,把姑娘比作鮮花,已是不新鮮的了。本文獨出心裁,把一位年屆花甲的,早已過了退休年齡卻還站在講臺的女教師比作“花魂”,這就很有新鮮感了。以春之雅蘭、夏之淡荷、秋之艷菊、冬之傲梅比喻這位老師超凡脫俗、急人之困、無私奉獻、勇往直前的品格,不僅新穎而且深刻。主體采用四扇屏的結(jié)構(gòu),看似寫景實是寫人,亦顯變化。
浙江 俞堯
“史公”自序:
按照時下流行的理論,越是認真讀書的學生,便越?jīng)]有“個性”,越接近于“木瓜”。所以當友人得知我進了22名尖子生組成的9班時,紛紛表示震驚、遺憾、惋惜和哀憐。仿佛9班不是一個班,而是一座能把水靈靈的葡萄們晾成葡萄干的風干塔。
但事實并非如此,今日就不妨模仿《史記》體例,自作“歪史”(以區(qū)別于“正史”)來“揭露”一下“書呆子”們的另一個側(cè)面。
Monitor本紀
Monitor倒也“德馨仁厚”,所作所為頗得民心。只是有一點兒古時曹參的脾氣,似乎主張“穩(wěn)定才是硬道理”,所以不喜歡有事沒事就發(fā)起什么活動,以至于大半學期下來,竟還沒有干出什么驚天動地的事業(yè)。他常常喜歡說的一句話是:“最好的領(lǐng)導就是讓人覺得他沒在領(lǐng)導你!薄粫缘檬峭ㄓ霉境怂脑,還是他抄了人家的,反正聽起來倒還真有點兒“群龍無首,萬國咸寧”的玄乎。
Monitor名聲大振,是在那個下午。我們開玩笑對他說:“老大,你總也得干出點‘政績’來讓我們瞧瞧。 闭l知他立刻玉容失色龍顏大變,遂作了一篇長篇演說,限于篇幅,只將大意摘錄于下:
“民”需要的時候,領(lǐng)導才該去做事,“政績”應(yīng)該是順應(yīng)民心而作出的。如果為了“名聲”而去求“政績”,則有“媚俗”之嫌;若是心存私念而勞民傷財去圖“政績”,則簡直是傷天害理。秦始皇修萬里長城,胡夫建金字塔,其“跡”不可謂不大,然青史流傳,不過罵名而已。
等他講完,我們都流著汗,說佩服佩服。
“賈哥”世家
生活委員“賈哥”是校發(fā)明協(xié)會的驕傲,高一便拿到高考加分,據(jù)說其作品已投產(chǎn),真讓人眼紅。
但創(chuàng)造性思維登峰造極之后,大概要產(chǎn)生“副作用”,賈哥是各科老師公認的“恐怖分子”,他上課時喜歡提各種刁鉆古怪的問題,讓老師們普遍大感頭痛,尤其是語文老師,常常要“文學與出汗”。但賈哥卻并不在意,他認為“‘質(zhì)疑’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
哎,前些天又看見了“賈哥”,在電視里搗弄著他發(fā)明的一種奇怪的機器。這家伙!
“流俠”列傳
有一群人,常在體育課踢足球踢得汗流浹背,為區(qū)別于古之“游俠”,現(xiàn)命名為“流俠”。筆者亦忝列其中。
據(jù)說個別“流俠”的腳法已“爐火純青”,所以操場旁那戶人家的窗戶常被準確無誤地擊碎。但英雄也有落魄時,有時候操場上只有一個足球,“流俠”們只好低眉笑眼地去“巴結(jié)”高一的小弟弟們,以求得“入伙”。據(jù)說“大丈夫能屈能伸”,這于“人格”是并沒有損害的。
有位“流俠”的車籃里既放書本,又放球鞋,所以騎起來常是“書籍共球鞋一室,書香與鞋臭齊飛”。但他并不以為恥,反認為書本與球鞋本就應(yīng)和平共處,這才是“動以養(yǎng)身,靜以養(yǎng)心”之道。諸“流俠”也紛紛附和,曰:“足球與書可以兼得!
“史公”俞堯曰:
信手寫來,不覺已逾千字,寫到我的9班,常常難以收筆,但我一枝拙筆,無法道出9班風景之萬一,而以俞堯之不善傳游俠,亦不能為22人一一立傳,茲可痛矣!
簡評
本文首尾仿《史記》“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曰”而設(shè)置“‘史公’自序”、“‘史公’俞堯曰”,開篇解題與議論作結(jié)。主體亦仿《史記》“本紀”、“世家”、“列傳”的體例,用三節(jié)分別記敘班長、生活委員和足球迷們。把《史記》的體例嫁接到作文布局謀篇上,文章結(jié)構(gòu)頓時“活”了起來。再加上選材的獨具慧眼,敘事的幽默風趣,仿句仿詞的機智靈活,可讀性極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