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作文命題
一、命題關注考生自身的思維品質與思考質量
高考作文曾因為作文語言徒有其表,花里胡哨,受到許多人詬病。今天的命題非常關注考生自身的思維品質與思考質量。代表性命題是天津卷的“鏡子”。從望遠鏡、顯微鏡、放大鏡、哈哈鏡、三棱鏡中至少選兩種,談自己的感悟與觀點?忌氤晒Φ赝瓿蛇@個題目,首先要基本明確五種鏡子的基本特性。望遠鏡,看得遠。顯微鏡,見得細。放大鏡,通過放大來求真,放大之后,我們才可見得本真。哈哈鏡,是通過夸張變形,起到調劑詼諧的效果。三棱鏡,引發(fā)我們多角度多側面地關注問題。五面鏡子的基本屬性搞清楚后,方可擇取其中至少兩個以上的鏡子,協(xié)調關系,主旨論題,展開論證。比如選擇望遠鏡與顯微鏡,可構成的論證題目可以有下面幾個。①我們既要“望遠鏡”,也要“顯微鏡”。我們看問題,既需要有長遠的眼光,也需要有局部、深度關切的眼光,二者缺一不可。②我們需要“望遠鏡”,來幫助“顯微鏡”?磫栴},如果一味只關注放大細節(jié)與局部,而缺少了整體的、長遠的眼光,這樣會深重影響我們對局部正確的認知與判斷,我們很有可能在細節(jié)的精心關注中,卻把長遠失掉了……。由此可見,命題中包含的信息是何等豐富,對考生的思維品質與思考質量是有很充分的要求的。此外,遼寧卷、廣東卷,都有上述明顯的特征,在此,不一一贅述。
二、命題引發(fā)考生積極思考社會生活;命題關注熱點,但不囿于熱點
高考,是為高校選撥優(yōu)質生源,F(xiàn)代社會,優(yōu)秀所包孕的核心價值,其中之一便是要求考生能夠積極吐納社會空氣,面對我們的現(xiàn)實社會與現(xiàn)實生活,引發(fā)富有價值的思考,構成自我獨到的發(fā)現(xiàn)。面對反復活躍的社會生活,寡思冷淡的青年人,一味沉浸在自我中的考生都夠不上現(xiàn)代意義上的“優(yōu)秀”。在一方面,京派與海派的命題可以說英雄所見略同,他們將命題的核心都恰到好處地指向了豐富活躍的社會生活。不同的是,京派命題,在題干上便將社會生活彰顯了出來(世乒賽),而海派則采用了將社會生活包孕其間,不具體指出言明。上海卷的“一切都可過去”、“一切都不可過去”,命題實質是希望我們通過“忘記與銘記”來清點思考一下近幾年來,我們面臨的諸多社會現(xiàn)象與社會問題。京派與海派在命題技巧上同樣高明的是,既引導考生關注熱點,但卻絕不囿于熱點?忌梢杂蔁狳c出發(fā),將思考牽引到社會生活與自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可喜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到高考命題日趨走向成熟。
三、命題引發(fā)考生思考自身;通過命題,促進學生對青春狀態(tài)與成長狀態(tài)的關注與思考
這第三方面可以說是今年高考命題最為顯著的一個特色。高考既為選拔服務,更為平時的教育教學服務。引導學生思考自身,對自我的青春狀態(tài)與成長狀態(tài)進行關注與思考,這對于促進學生成長,幫助學生進行成長校正,一定會起到積極的意義,發(fā)揮出巨大的能量的。例如,重慶卷的“情有獨鐘”,我們的青春到底該對什么情有獨鐘;四川卷“總有一種期待”,那我們的青春期待中到底是哪一種始終伴隨著我們,一直未曾改變呢;山東卷“這世界需要你”,那么,怎樣的一個“你”才配得上這浩大無邊、豐富多變的世界呢;江蘇卷“拒絕平庸”,則試圖讓考生通過辨析平凡與平庸的區(qū)別,希望考生對有貢獻有創(chuàng)作有價值的生命狀態(tài)表示敬意。以上這些命題,都與考生的成長積極相關。是今年高考命題熠熠生輝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