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外公的作文1400字(2篇)
關(guān)于外公的作文:三·客串鹽販子
摘要: 外公就帶著自己的七八個人駕了一條小船在長江上攔截了一艘貨船,他找來管帶談判,他對管帶說,長江上不太平,土匪多,今天我不攔你,別的土匪也會攔你。可是我們這里是最大的土匪,如果有我們的保護,別的土匪就不敢搶你了。管帶自然樂意,于是雙方達成協(xié)議,這艘貨船幫他們帶幾袋鹽到武漢外公指定的一個地方去賣了,再把錢給帶回來……
外公接到命令后便帶了七八個人啟程往三峽去。當時三峽地區(qū)有很多土匪,其中最大的一股土匪,首領(lǐng)是一個被人叫楊大哥的人,此人是當時四川軍閥楊森的堂哥,原本也是跟著楊森干的,不知道跟楊森鬧了什么矛盾,自己拉了一批人跑到三峽一帶做了土匪。
外公一行來到楊大哥的土匪寨外面,大剌剌對守衛(wèi)說,“我們是共產(chǎn)黨,是來收編你們的。”(老實說,俺第一次聽見這樣的敘述也覺得不可思議,貌似當時的土匪并不似文藝作品中那樣都是一味反共的。)楊大哥聽到手下人的通報后把外公一行請進去,外公當年跟俺爹說的時候,說當時楊大哥不敢得罪他們,卻也不可能就讓他們給收編了,所以假意敷衍說:“貴黨要收編我們,那自然是非常好的好事?墒俏覀兪窒聨装偬柸耍燥,也要配武器裝備,貴黨如果能給我的人都武裝好,我們自然跟著貴黨走。”(土匪家也沒有余糧啊= =)
外公他們的任務(wù)是籌集經(jīng)費,沒想到土匪也窮,也只好說軍備經(jīng)費我們來想辦法。楊大哥便把他們留下,不讓他們離開自己的寨子,但是也不限制他們在寨子里的活動。外公帶來的人就趁機在土匪中間宣傳革命理念,發(fā)展自己的同情者。
有一天外公在寨子里閑逛的時候,發(fā)現(xiàn)有一個房子的鐵門上鎖,外面有專人把守,他認定這就是楊大哥的軍需所在,于是找來楊大哥假裝生氣說:“你小子跟我裝窮,那里鎖了一庫房的軍火還是錢,你還找我要。”
楊大哥哭喪著臉說:“那個倉庫里要是有軍火糧食什么的就好啦,那里面只有鹽。”原來蜀中自古產(chǎn)鹽,楊大哥他們占山為王,也不知道從哪里得來了大批的蜀鹽。只是當時的鹽都是由國民黨政府專賣,他們光有鹽也沒有用,既不能換錢也不能換槍。
巧的是易老教頭俺的太公早年曾經(jīng)干過販私鹽的勾當,外公對于販鹽的門道還是知道一點的,所以他就拍胸脯說,“好,這個事情包在我的身上。我給你拿鹽換錢回來,到時候你可別忘了分我些好處哇。”楊大哥自然答應(yīng)。
外公就帶著自己的七八個人駕了一條小船在長江上攔截了一艘貨船,他找來管帶談判,他對管帶說,長江上不太平,土匪多,今天我不攔你,別的土匪也會攔你?墒俏覀冞@里是最大的土匪,如果有我們的保護,別的土匪就不敢搶你了。管帶自然樂意,于是雙方達成協(xié)議,這艘貨船幫他們帶幾袋鹽到武漢外公指定的一個地方去賣了,再把錢給帶回來。
事情進行的很順利,第一批鹽賣掉,管帶送回來100大洋。楊大哥喜出望外,他是混江湖的,講義氣,當場就要分錢給外公,外公卻說不要,說先不急,咱們這個事情還可以再接著做。于是后面又有了幾次,每次都能賺回一百多大洋。
幾次之后,外公看楊大哥賺得差不多了,便對楊大哥說,“你每次要分我錢,我都不要,不分我錢你肯定也不安,這樣吧,你就給我一批鹽,這批鹽換多少錢都算我的,怎么樣?”楊大哥十分爽快地答應(yīng),外公就讓手下人狠狠地裝了一船鹽。他寫了一個武漢綢緞莊的地址交給管帶,告訴管帶買了鹽的錢直接送到那個綢緞莊去,讓里面的人打個收條回來就行。我們都知道,這個綢緞莊自然就是黨的聯(lián)絡(luò)處。(現(xiàn)在我只好認為聯(lián)絡(luò)處經(jīng)過一段時間重新建立了。在外公的經(jīng)歷中,與組織失去聯(lián)系,尋找組織的事情有好幾次,后面我都會提到。)
不久那艘船回來,帶回綢緞莊的收條,一共是280大洋,超額完成籌款任務(wù),哦也!
下一個任務(wù)就是清剿三斗坪民團了。
關(guān)于外公的作文:槐花香沁兒時夢
摘要: 而今又到槐花盛開的季節(jié),槐花的芬芳讓人想到童年,想到很久很久的從前,空靈的花在風中搖曳,白一片,紫一片,白的是霧,紫的是煙……
我在西安鐘樓邊長大,那是我夢開始的地方。冰心先生說:童年啊,是夢中的真,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此刻,蒼古縹緲的鐘樓又浮現(xiàn)眼前,多么遙遠的記憶,那是兒時夢,夢中氤氳著槐花香。
兒時居住在一個家屬大院里,那種灰色的四層高的蘇式板樓。共有四個區(qū),每個區(qū)都相隔一段較遠的距離自成體系,我們家住一區(qū),一個區(qū)也就是一個大院。院內(nèi)有洗澡堂,有很多防空洞——是我們小孩子捉迷藏的最佳隱蔽所,還有很多槐花樹。從小沒上過幼兒園,先是請了小保姆照料,待我大一些能滿地跑時就一直跟著外公外婆。外公去上班,我由外婆帶。外婆有心臟病,經(jīng)常住院,我會跟著外婆一起住到醫(yī)院里,同吃同睡,每天早上護士阿姨幫我穿衣洗臉。外婆住院是我最高興的事,因為會有很多人提著水果罐頭或是一斤雞蛋糕或是一斤白皮點心或是一斤桃酥來看望,而這些美味的食品多數(shù)都進到了我的肚子里。在那個年代,這些食品算奢侈品,不是經(jīng)常能吃到,只有在探望病人或是節(jié)假日走親訪友時才提上一樣去。點心都是用牛皮紙包裝用麻繩捆成十字結(jié),樸素簡潔,卻最能打動小孩子的心。而今的食品花樣百出,包裝也考究炫目,桃酥和白皮點心已是少人問津,水果罐頭更是消聲匿跡,我仍是很想念這些落伍的東西,因它們承載了很多美好的回憶。喜歡醫(yī)院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醫(yī)院的環(huán)境很清幽,有很多樹,有綠綠的草坪,還有彎彎曲曲的室外回廊。外婆午睡時我就一個人在醫(yī)院內(nèi)轉(zhuǎn)悠,有一次剛下過雨,有一個井沒有井蓋,水漫到井沿兒靜靜地臥在草坪中,我不知深淺伸了腳去踩,結(jié)果撲通一聲掉進了井里,幸而被人看見打撈了上來,撿回了一條小命。外婆不住院時多數(shù)時間都會待在家里坐在床上,我則和小伙伴們滿院子瘋跑撒歡,都是些四五歲的孩子,一大群小伙伴整天有發(fā)泄不完的精力。有時也會跑到院外到別的區(qū)去玩,方圓一二里是我們的活動范圍,哪兒有株樹哪兒有根草都門兒清。那時的社會似乎更加安定,沒那么多的車,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車,公交車也不象現(xiàn)在這樣發(fā)達,也沒那么多的人販子,人們想生幾個就生幾個,人販子沒市場。大人從不跟在孩子的屁股后面,哪里會象現(xiàn)在的父母總是跟在孩子后面寸步不離,那時都是由著孩子去玩,到吃飯的點兒了才各家家長滿院子地呼喚著自己的孩子回家吃飯。五歲多時外婆去世,外公則帶著我去上班,外公工作時我就在辦公室或樓道里玩,中午一起回家外公做飯我們爺兒倆一起吃,吃完再一同去上班。晚上外公會帶著我去串門,家屬院內(nèi)的大人小孩沒有我不熟悉的,也沒有不熟悉我的。每到星期天,外公會帶我到鐘樓底下去吃一毛五一塊的奶油冰磚,平時只能吃到四分或是五分一根的冰棍。奶油冰磚太好吃了,淡黃的色澤黃油一般,卻比黃油香甜膩滑冰涼爽心,要快快地吃,不然會融化在手里。每一周我都在期待著周日的來臨。我的兒時就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度過。
兒時最好的小伙伴秀秀是我最崇拜的人,因為她會爬樹,每到槐花盛開的季節(jié),秀秀都能象小猴子一樣毫不費力地爬到樹上摘滿滿兩衣兜的槐花與我分享。小小的一朵送入口中,細細地嚼,慢慢地咽,嫩嫩的,甜甜的,滿口生津,那一股清香沁入心脾,那一份喜悅更是激動人心。至今想起來那都是一幅很美的畫面:槐花滿樹銀裝素裹,香飄四溢,很多等不及人采摘隨風飄落,一地落英,是花的魂樹的愛,撲向大地的懷抱——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童年是這樣的貪玩,是這樣的愉快,是這樣的詩情畫意。
而今又到槐花盛開的季節(jié),槐花的芬芳讓人想到童年,想到很久很久的從前,空靈的花在風中搖曳,白一片,紫一片,白的是霧,紫的是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