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版高清,宅男宅女精品国产av天堂,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二区,最新色国产精品精品视频,中文字幕日韩欧美就去鲁

首頁 > 范文大全 > 導游詞 > 陜西導游詞 > 陜西熱門景點導游詞(精選3篇)

陜西熱門景點導游詞

發(fā)布時間:2023-02-03

陜西熱門景點導游詞(精選3篇)

陜西熱門景點導游詞 篇1

  各位朋友大家好

  中國有句古話:江南的才子,山東的將,陜西的黃土埋皇上。在這20多萬的三秦大地上,隱藏了72座的皇帝的陵墓,僅唐代的就有18座,那今天我?guī)Т蠹矣斡[唐18陵中的最西邊的,最具代表性的、最有歷代皇陵之冠的、具有睡美人之稱的乾陵。

  乾陵在乾縣以北的6公里的梁山上,地處位于長安的西北方,因在八卦的前位,而稱為乾陵。又因為墓主人兩人身前的封號分別為大圣天皇和則天大圣皇后都有天字,而在《易經(jīng)》中乾為天的意思,所以叫乾陵。以山為零,依梁山而建,形成為圓錐形,是墓室所在地,海拔1047米,南面兩峰稍低,東西對峙構成乾陵的第二道天然門戶人稱乳峰山,若人極目遠望,整個乾陵恰似一位披發(fā)仰臥的睡美人,有頭、有玉頸、有小腹,有乳峰,于朦朧飄渺中伸向一望無際的遠空。當?shù)厝苏f,這是武則天頭枕梁山,腳登渭水,靈魂不死,幻化于陵間。

  按照唐代都城仿建的,內(nèi)外兩層城墻而建,分為宮城、皇城和內(nèi)城三個部分。平臺樓閣、達到378間整個工程歷經(jīng)三位皇帝,歷時20_年時間,而如今呢,我們來到乾陵,他雄偉的地面建筑已經(jīng)不復存在,我們能看到的就是保存較好的刻臨與陵前司馬道兩旁的100多件的陵前石刻。

  就讓我們一起走上這段臺階,現(xiàn)在大家我們走上的是國家投資150萬元,另經(jīng)兩年修建的,比南京的還長75米,設計者別具匠心,還賦予了這些臺階一定的象征意義。這些臺階一共十八個平臺,象征唐王朝在關中有18個陵墓,第一個平臺有34個臺階,象征高宗在位執(zhí)政34年,登上臺階的頂端,現(xiàn)在我們就來到了司馬道的起點,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就是華表,產(chǎn)生于藥膳時期,最初是木制的,也叫棒木。乾陵的華表讓國人在上面發(fā)表政見,乾陵的華表高8米,上圓下方,體現(xiàn)了唐人最古樸的天圓地方的宇宙觀。遠遠望去華表巍巍矗立向我們訴說著整個陵園莊嚴肅穆的氣氛。

  華表之后,我們可以看到石馬,馬在古代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天莫如龍,在地莫如馬,這兩匹馬雖然形象相同,但風格大相徑庭,東邊這匹輪廓爽朗、棱角分明,西邊這匹手感柔和,細膩溫順 它們都被稱為最具力量的馬。 我們又看到了鴕鳥是漢代從阿富汗傳入的可能是物以稀為貴吧,傳入之后視為吉祥的象征,鴕鳥也是沙漠的母親,列在司馬道的兩側,守衛(wèi)著乾陵 乾陵開創(chuàng)了鴕鳥石刻奉陵的先例。

  好了,我們現(xiàn)在繼續(xù)北行,可以看到 石馬配有安燈, 旁邊還有千馬石,據(jù)說唐王朝為了夸耀顯示業(yè)績,都會在皇陵前都會列置千馬石

  說話間,我們來到了石翁柱,姓阮名基,是秦始皇時期的一名大將鎮(zhèn)守邊疆,威震匈奴、百戰(zhàn)百勝。而深的始皇喜愛,但不幸病死,始皇大為悲泣,便雕刻溫中像,利于咸陽宮前,所以歷代帝王都沿襲這一做法,立于帝陵之前,守衛(wèi)帝陵。

  好了,現(xiàn)在大家休息一下,我們來猜個謎語“身在高山,長在平地,頭頂日月,一身文氣”不錯是碑詩,乾陵里的兩塊重要的碑這塊是唐高宗時的述圣記碑,由七塊巨石組成,人稱七曜碑,取自民間的七要,古人認為構成世間的即日、月、金、木、水、火、土這七種基本物質。蘊涵著高宗的文治武功,是武則天這一生的寫照。就像這七要一樣,構成整個大千世界、光照陵園、光照世間,碑文是由武則天親自所撰。6000余字的碑文,鑿刻好后,由金粉填平,光彩照人,一千年的風雨洗禮以后,我們也只能看到絲絲雨絲了。 這塊碑是中國歷代帝王陵前立的第一塊碑,第一塊歌功頌德碑,也是造型最獨特的歌功頌德碑,帝王陵前立碑這是武則天我們中國封建禮儀制度上的一大發(fā)明,這之前的碑是什么樣的呢?就是墓志銘。

  在述圣記碑對面就是著名的無字碑了,我們就要先了解下墓主人武則天了,乳名華姑,祖籍山西汶水人,父親是個木材商,她從小跟隨父母四處奔走,增長了許多見識也磨練了她堅忍不拔的性格,十四歲時由于才貌出眾,作為李世民的才人招進宮,李世民死后,便到感業(yè)寺做尼姑,當年26歲。高宗繼位后,又迎進宮中,封為昭儀,再次入宮不僅當上了皇后,并以她的精明能干,政治才能,獨攬了所有的朝廷政事。公元前720_年,在那男尊女卑的社會中,于,武則天打破了太后臨政的慣例,廢掉睿宗親臨帝位,在則天門改國號為周她還為自己起了一個又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響亮的名字——日月當空的瞾。82歲的武則天,死于洛陽,中宗將她葬于乾陵,縱觀武則天這一生,她曾兩次踏入皇宮,當了20_年的皇后,6年的皇太后,20_年的女皇前后掌權時間達50年之久,使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女人。我們今天參觀的乾陵,唯一的一座兩位皇帝合葬陵園,二者既是是夫妻,又先后稱帝,還一度更換國號這在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上都是絕無僅有的,好了了解了武則天,現(xiàn)在我們收回思緒,再回頭看一下無字碑。

  通高7.5米,重約98噸。有一塊巨石,雕成高大雄渾碑首相互纏繞的八條赤龍 碑身兩側還有兩條飛身的刺龍長4.12米被稱為現(xiàn)刻中最大的龍,而無字碑正是因無字而奇特,也因無字而著名?為什么武則天為他的丈夫豎碑又杜撰,而為自己只豎碑不立撰呢,千百年間人們爭論不休,歸納下來有三種說法,一是說武則天功高德大,無法用文字表述;二是說,武則天非常自謙認為自己這一生有功又有過,自己的千秋功罪應該由后人來評說;第三種說法就是,大家都知道碑石的一般由后人為其所立,唐中宗難定對武則天的稱謂,不知叫母后還是皇帝,再加上也不愿以兒子的身份對她妄加非議干脆一字未刻了。在唐朝的確是無字的,F(xiàn)在大家看到的大多是明清的文人墨客的“某某到此一游”的字樣,其中最珍貴的是公元72年由契丹文撰寫的“朗君行記”這段碑文對于我們研究早已絕跡的女真文字留下了寶貴資料。 被日本學者山路廣明視為“二十世紀之謎”。

  在這兩塊石碑之后是我們看到的這高大雄渾成梯形狀的建筑,就是當時雀樓的遺址,用于張貼政令和守互陵園。所以說呢,乾陵里雀樓的出現(xiàn),才是中國封建禮制度體現(xiàn)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雀樓的后面我們看到了61番菜,請大家走近看一下61樊城他們又是誰呢?據(jù)說他們是當時參加高宗葬禮的60個國家或者少數(shù)民族的首領,武則天為了記載當時的盛況,并將他們刻于石像立于陵前,當時他們的身后刻下了名字、國家和職位。但是他們?yōu)槭裁从袥]有頭呢?據(jù)說,他們的后代看到父輩或者祖輩,兩手前拱,兩足并立,恭恭敬敬侍衛(wèi)武則天有失尊嚴,于是一怒之下,打掉所有的頭像,以便后人無法識別。又有人說在這千百年間石獅馬已成妖,就像毀壞莊家,吞食牛羊,于是砸下頭。但不管怎樣這封王眼視力成成,天馬行空這場面無不像世人訴說著盛唐時期波瀾壯闊的交流史,這正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兵莫非王城”的真實體現(xiàn)了。

  在朱雀門外,我們也可以看到一對具興王威猛無比的石獅,訴說這這座帝王陵園不可侵犯的皇家氣勢,最后我們可以看到兩塊碑是這是由陜西鄙人所列的碑,也不承認也不滿武則天的地位,寫到了唐高宗的乾陵。郭沫若來到了乾陵看到了這塊碑后,覺得不太符合歷史事實。于是在這塊碑旁邊重新立下了一塊碑,寫到了乾陵唐高宗李治與則天皇帝合葬之墓,所以這塊碑是我們今人所看到的,以及對她評價最公正的碑了。

  乾陵在我國的考古界被譽為三峽工程,它不但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座兩位皇帝的合葬之墓,而且是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過的陵園。歷經(jīng)唐末王朝、我?guī)эL湯、北洋軍閥的大肆盜陵的過程中,但都在風雨大作、雷雨交加之時幸免于難。保存完好。但是在乾陵腳下,分布的大大小小十幾座陵墓已被不同程度的盜掘。

  就請各位同我一同進入其中之一永泰公主之墓,據(jù)說永泰公主名叫李顯輝是憲宗的第七個女兒,是高宗和武則天的孫女,據(jù)說因議論武則天的私生活,被殺洛陽,在中宗即位后,追加為永泰公主,遷葬于此,劃墓為陵。這座也是唐十八陵中規(guī)模和等級最高的女性陪葬墓。永泰公墓冢分為六個部分。雖經(jīng)過多次盜掘,但我們?nèi)钥梢,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就是永泰公冢的前墓室,像這幅九輪仕女圖—大型唐代壁畫。這幅圖為什么有名。發(fā)髻高聳,刑部喚醒,

  神態(tài)恭敬,不妨猜一下哪位美女最美,對了其中第四位她斜姿微傾,手捧高腳杯,站立的姿勢非常飄渺、婀娜多姿成S型典型的東方美女。愛美之心,雖然人皆有之,但美女前也不便久留。因為旁邊的章懷太子墓和懿德太子墓內(nèi)同樣還有很多珍貴的文物等著我們?nèi)⒂^。

  那么,我們的乾陵就參觀到這里。待到乾陵挖掘之時,他的庸風雄起之日,相信石破天驚,讓國人震撼,讓世界為之吃驚,屆時盛唐的瑰麗國寶舉世矚目和盛唐國風的泱泱大計也會被我們大家所領略。歡迎朋友們在來我們乾陵參觀。

陜西熱門景點導游詞 篇2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叫李子涵,大家能夠叫我李導,很榮幸當你們的導游。我們將要游覽的是小雁塔。小雁塔是中國早期方形密檐式磚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層,現(xiàn)存13層,高43.4米,塔形秀麗,是唐代佛教建筑藝術遺產(chǎn),佛教傳入中原地區(qū)并融入漢族文化的標志性建筑。

  小雁塔與大雁塔東西相向,是唐代京師長安保留至今的兩處重要地標。小雁塔在唐、宋朝時期一直叫“薦福寺塔”,“小雁塔”之名和“大雁塔”有關。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朝廷資助在長安大慈恩寺西院建造用于安置玄奘由印度帶回經(jīng)籍的佛塔,此塔名雁塔。唐中宗景龍元年(720_年),由皇宮中的宮人集資、著名的道岸律師在薦福寺主持營造了一座較小的佛塔。后來,為了區(qū)別兩塔,慈恩寺塔名為“大雁塔”,而薦福寺塔外形似雁塔又小于大雁塔,故名“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

  小雁塔建于唐中宗景虎年間(720_年—720_年),是為了存放唐代高僧義凈從天竺帶回來的佛教經(jīng)卷、佛圖等而建。小雁塔所在塔院是薦福寺的一部分,不過塔院并不在當時的薦福寺內(nèi),而是與寺門相對。塔院位于安仁坊,與位于開化坊的薦福寺門隔街相望。唐末戰(zhàn)亂,薦福寺屢遭破壞,寺院毀廢,只有小雁塔得以保存。

  宋哲宗元祐年間(1086年—1094年)的文獻記載,當時的薦福寺已從最初的開化坊遷入了安仁坊的塔院內(nèi),與小雁塔成為整體。宋徽宗政和六年(1120_年),一位自稱“山谷迂叟”的信士發(fā)愿修繕小雁塔,將風化嚴重的塔檐、塔角修好,以白土粉飾,至今塔身可見白土粉刷的痕跡。

  小雁塔第一層塔身南北開辟門洞,以供出入,南北門框均以青石做成,石質門楣上線刻供養(yǎng)天人和蔓草、祥云、迦陵頻伽等具典型佛教寓意的裝飾圖案,反映了初唐時期的藝術風格。飛天原是古印度神話中的歌舞神和娛樂神,后被佛教吸收于天龍八部眾神之內(nèi),成為佛教中常見的裝飾題材。

  祥云紋樣是仙界、理想和現(xiàn)實結合的浪漫主義產(chǎn)物,是古代紋飾的審美特征;迦陵頻伽,佛教又稱“妙音鳥”,聲音美妙動聽,婉轉如歌,在佛教經(jīng)典中,常以其鳴聲譬喻佛菩薩之妙音。

  這些與佛教內(nèi)容密切關聯(lián)的裝飾紋樣,刻工精細,線條流暢,以跳動的回轉曲線作為紋樣的基本構成,把外來的題材嵌入到中國傳統(tǒng)的審美觀念中,使之融合并逐漸成為中國傳統(tǒng)紋樣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裝飾紋樣亦是小雁塔遺產(chǎn)區(qū)絲路文化特征的體現(xiàn)之一。

  原來在小雁塔底層環(huán)繞塔身有磚木結構的大檐棚,被稱為“纏腰”。在金、元交戰(zhàn)的年代“纏腰”毀沒。

  明、清兩朝對薦福寺和小雁塔進行過多次修繕。明代曾有五次大規(guī)模的整修,基本上保留先有的格局。明宣宗宣德元年(1420_年),陜西西寧衛(wèi)弘覺寺番僧勺思吉蒙欽錫度牒,到薦福寺住坐,見這里殿堂荒廢,遂發(fā)愿重修。明英宗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大修竣工后,向朝廷乞賜寺名!半焚n薦福寺”匾額就是明英宗的御筆。明憲宗成化末年(1487年),西安地區(qū)發(fā)生地震,小雁塔的塔身震裂。后來重修時在塔的底部砌了一層包磚,但沒有修復塔身的裂縫(至1965年經(jīng)過一次整修,才修復了地震震裂的裂縫)。小雁塔原有15層,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遇到華縣大地震時塔頂兩層被震毀,現(xiàn)存13層。

  清朝時薦福寺又多次修繕,以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的整修規(guī)模最大。晚清時期還建造了藏經(jīng)樓和南山門等。

  辛亥革命以后,1920_年~1949年5月薦福寺長期被軍隊占駐。小雁塔還曾成為軍事指揮部。到國民D軍隊撤離西安后,小雁塔的地宮已填滿了垃圾。

  1958年后文物部門接管薦福寺,開始了對薦福寺和小雁塔的修復。

陜西熱門景點導游詞 篇3

  各位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

  歡迎大家到西安游覽。

  歷史文化名城西安位于黃河西岸渭水平原的中部。這里是良田縱橫,一目萬頃的八百里秦川,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在中華大地上,鑲嵌在黃土高原南端的這顆耀眼的明珠,昔日曾有過名震寰宇、無比輝煌的歷史文化,也有著綠水青山、無比秀媚的自然景觀。

  在西安南側的東西凡百里間,是峰巒疊峰、逶迤相連的有“東方阿爾卑斯山”之稱的秦嶺山脈。在這道美麗的風景線上,有險峻挺拔號稱五岳之首的西岳華山,有以溫泉湯池而聞名天下的臨潼驪山,有四季蔥綠而內(nèi)藏珍稀的終南山,有以六月積雪不化堪稱奇觀的太白山,它們共同形成了一道天然而獨特的景群。在古代長安,周圍有渭水、浐水、灞水、澇水、灃水、滈水、潏(yu)水八條河流,碧波蕩漾,環(huán)繞其間,即所謂“八水繞長安”。

  這座秦嶺腳下、渭水之濱的`千年古都,東有潼關之固,西有散關之險。在北方,秦代所修寬達百米綿延千里的馳道直通蒙古草原,是抗擊匈奴、供給給養(yǎng)的主動脈;在南方,有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陳倉道可越漢中而抵巴蜀;東南方向商洛山中的武關道,則是通往楚地的咽喉。古代長安交通便利,水陸并用,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帝王建功立業(yè)之地。

  西安地區(qū)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也是人類文明發(fā)達最早的地區(qū)之一。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中,也許還沒有一座城市能夠和西安相比,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和無與倫比的輝煌:它是西周以來13個王朝的首都,中國封建社會前半期歷史的縮影。

  周秦以來,西安以其獨特的歷史地位長期處于全國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的中心。公元前11世紀,周族在關中西部的歧山、扶風一帶不斷壯大,最終滅商而立國,建都于灃京和鎬京。秦人先后在雍城、櫟陽和咸陽建都,東出函谷,消滅六國,建立起空前統(tǒng)一的秦帝國。秦仍以依塬面水的咸陽為都城,渭河兩岸,宮闕連綿不斷。漢高祖劉邦滅秦后,看中了沃野千里的八百里秦川,選定與秦咸陽一水之隔的渭河南岸立都。西漢之末,王莽篡漢,建立新朝,承襲了漢家的國都和建制。及至黃巾軍起,董卓遍燒洛陽宮室,十八路諸侯討卓,董卓遂迫使獻帝西遷長安,東漢王朝在此有6年時間。

  風景秀麗的灃河兩岸,蘊藏著3000年前西周時期的大批文化瑰寶,是一塊充滿神奇而具有誘惑力的地方。西晉的愍帝在長安即皇帝位,僅3年即被滅掉。北朝的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又先后在此建都。長安城在漢代的安康、祥和之后,經(jīng)歷了長時間的戰(zhàn)亂和兵荒。

  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再次統(tǒng)一中國,之后就在漢長安城的東南部,由著名建筑師宇文愷設計督建了隋的都城大興城。大興城的規(guī)模布局和科學設施顯然超過了漢長安城,它奠定了唐代長安的基礎。唐代是中國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唐長安城也是中國都城史上無可比擬的輝煌典范。長安不但是大唐帝國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也是世界東方最大的一座國際性都市。

  “秦中自古帝王州”。歷史選擇了西安,西安充實了歷史。今天,每當人們提起西安的昔日長安時,無不充滿了民族的自豪感,充滿了對中華幾千年豐厚和無與倫比的古文明的崇敬和仰慕。

  如果說,是歷史選中了西安作為帝王之都,使這里成為千余年中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大舞臺,那么曾在這里叱咤風云、建功立業(yè)的歷代帝王們卻情有獨鐘地選取了關中深厚博大的黃土地作為自己最終的歸宿。于是,密集而宏大的帝王陵墓以傲視古今的氣勢遍布關中,成為西安一帶最為獨特的人文景觀之一。

  陜西的帝王陵墓,最遠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黃帝陵。它是世所公認的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墓,在西安以北黃陵縣橋山之巔。自古及今,年年歲歲,無數(shù)炎黃子孫華夏苗裔,來此謁陵祭奠,尋根問祖,緬懷圣德。除黃帝陵外,從西周到隋唐年間,大約有70多位帝王也埋葬在關中。

  古代長安不但是長時期中國政治、經(jīng)濟的中心,也是宗教文化的中心。在政治安定、經(jīng)濟發(fā)展的唐代,長安的宗教文化也達到了鼎盛。這時,不但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文化廣為傳布,更重要的是外來的佛教文化居于社會生活的突出地位。

  自漢代佛教傳入我國,經(jīng)歷南北朝而成為門閥士族們的意識形態(tài)。唐代尊佛、崇佛蔚然成風。長安作為綿延萬里、橫跨亞歐的“絲綢之路”東端和世界性大都會,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國的各種教派的名僧和傳教者。唐長安的城內(nèi)城外,塔寺林立,講經(jīng)聽法者云集。據(jù)歷史文獻記載,長安城內(nèi)僧寺多達122座,尼寺31座,帝王和朝廷顯貴以建寺、度僧為榮。這些寺院的規(guī)模之大,也是非常驚人的,如慈恩寺即“重樓復殿,云閣洞房,凡十余院,總一千八百九十六間,占地三百四十二畝”。在開明和開放的唐代,不但異彩紛呈的佛寺各個教派和作為國教的道教非常活躍,而且景教(基督_傳人東方的別稱)、摩尼教也相繼傳人中國,為中外文化的繁榮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時至今日,長安城內(nèi)外尚留有多處宗教文化遺存,巍峨的慈恩寺大雁塔和秀麗的薦福寺小雁塔,成為歷史文化名城西安的象征。法門寺因出土了唐代珍藏的四枚佛指舍利而重新成為佛教圣地。大興善寺、青龍寺、香積寺等著名寺院,也都成為中外友好交往的象征和觀光圣地。著名的道觀樓觀臺、八仙宮和城內(nèi)中西合璧的化覺巷清真大寺,則分別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傳播地。

  古城西安在歷史上曾為中國向世界展示自已偉大輝煌的身姿提供了寬廣而明亮的舞臺,為中華民族的生存、進步和發(fā)展做出過不朽的貢獻。也許正是出于對西安的回報,歷史慷慨解囊,饋贈給這塊神奇的土地無數(shù)的歷史文物和文化遺存。這是一筆難以估價、享用不盡的寶藏,它不僅使每一個華夏兒女引以為自豪并感受到歷史的責任,而且作為人類文化遺產(chǎn)的精華之一,也讓全世界的人們從申領悟到社會文明發(fā)展的清晰軌跡和人類澎湃不息的創(chuàng)造力。

  西安及其所在關中地區(qū)的歷史文物具有罕見的歷史序列的完整性。這一突出的優(yōu)勢,是由于西安悠久歷史的大跨度特點所決定的,為許多歷史名城所難以企及。在這里,115萬年前的藍田猿人的舊石器與6000年前半坡母系氏族聚落團泥幻化的彩陶盆,共同勾畫出原始先民們生息、繁衍、發(fā)展的脈絡和足跡;深沉凝重、神秘詭譎的商周青銅器,再現(xiàn)了奴隸社會貴族們制禮作樂、鐘鳴鼎食的生活氣象;秦漢時代英姿勃勃的兵馬俑和精美的畫像石,挾裹著封建社會早期的政治風云和烽火硝煙;隋唐絢麗奪目的壁畫和流光溢彩的金銀器,記載著黃金盛世的輝煌篇章;還有那宋元明清的碑石、瓷品、字畫,則是西安在失去帝京繁華之后,文明繼續(xù)延伸發(fā)展的見證……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將西安地區(qū)的文化遺存按時代順序排列檢索,無異于在讀一本濃縮的中國通史。

  西安及其附近地區(qū)的文化遺存內(nèi)容豐富,門類齊全是又一大優(yōu)勢。且不說占地面積廣闊的西周灃鎬、秦咸陽宮、漢唐長安城等大型遺址和美輪美免的歷代古建筑、名剎古寺、石窟造像,單就可移動文物而言,據(jù)初步統(tǒng)計,館藏數(shù)量已達60余萬件(組)之多。包括陶瓷器、青銅器、玉器、金銀器、壁畫、石雕磚刻、銘記碑帖、符節(jié)璽印等各種門類。從這個意義上看,古城西安本身就是一處天然歷史博物館,是一座文化藝術品薈萃的殿堂。

  西安的自然景觀亦是獨具特色,境內(nèi)及附近有號稱“奇險天下第一”的西岳華山、全真派鼻祖王重陽修煉的終南山、有“天然地質博物館”美稱的太白山以及“女媧補天”之地驪山、“洞天第一福地”樓觀臺、“中國山水故鄉(xiāng)”——輞川(蘇軾贊“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猿人故鄉(xiāng)”——藍田溶洞等風景名勝區(qū)。西安的園林處處凸顯出皇家的風范。

  華清宮以其天下第一的溫泉、溫馨浪漫的愛情故事講述著《長恨歌》的點點滴滴;興慶宮則描述著“李白醉酒”的千古佳話;一首“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讓樂游原的黃昏成為量迷人的黃昏景觀。“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比绻袡C會去一趟韋曲,你一定會在那桃花樹下伴著“人面桃花”的美夢,感悟真愛。西安目前有森林公園11處,它們構成了這座古城的天然氧吧。

  人文和山水情景交融,構成古老西安特有的神韻風姿。

  西安作為中國的古都之首,在經(jīng)歷3000多年發(fā)展史之后,又肩負著無數(shù)個中華民族輝煌、光榮的夢想,正步履堅定地走向明天。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古城西安揭開了自已發(fā)展史上嶄新的篇章。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行,618萬西安人民,抓住時代機遇,以科技、旅游、商貿(mào)為先導,以前人所未有的氣魄和速度,努力把西安建設成社會主義的外向型城市,一個欣欣向榮、充滿活力的西安城正屹立在世界城市之林。今日西安,是當代中國科學技術研究和開發(fā)的重要基地。全市現(xiàn)有各類科研機構3000余個,不僅有機械、電力、電子、航空、航天、地質、化工、紡織、儀器、儀表和核工業(yè)等科研機構,而且全國唯一的鐘表工業(yè)研究所和航天測控網(wǎng)的中樞神經(jīng)——衛(wèi)星測控中心也設在西安。

  今日西安,是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全市有各類高等院校42所,10多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約100處博士學位授予點和300多處碩士學位授予點,每年為國家培養(yǎng)大批的現(xiàn)代化人才,成為名副其實的“人才的搖籃”。

  今日西安,又是一座世界著名的旅游熱點城市。悠久浩瀚的歷史文化遺存,秀美而雄壯的中國西北自然風光,千姿百態(tài)、神奇濃郁的傳統(tǒng)民俗風情,構成了西安地區(qū)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吸引著無數(shù)海內(nèi)外觀光者前來尋幽探勝。隨著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各項旅游設施和市政工程也得到了進一步完善。以西安為中心,高等級公路縱橫交織,四通八達。歐亞大陸橋的貫通和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的建成,使西安與國內(nèi)外的聯(lián)系更為頻繁和緊密。一大批星級飯店和現(xiàn)代化的娛樂設施和場所如雨后春筍般地拔地而起,這不僅為旅游業(yè)發(fā)展提供了保障,也為古城市容市貌平添了風采和魅力。

  為了豐富旅游者的文化娛樂生活,滿足休閑度假的需要,西安市建成唐樂宮、古都大劇院、唐華歌舞劇院、陜歌大劇院、銀座夜總會、桃園湖保齡球俱樂部等多種形式的文化娛樂設施3700多個;推出了《唐長安樂舞》、《仿唐樂舞》、《秦俑魂》、《陜北民間樂舞》等文藝節(jié)目,久演不衰,贏得國內(nèi)外游客的贊譽。

  西安的旅游商品生產(chǎn)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秦俑仿制品、仿古青銅器、秦繡、玉器、絲綢、工藝瓷器、戶縣農(nóng)民畫、唐三彩、瓷板畫、景觀表、麥稈畫、關中剪紙等民間工藝品十分豐富。全市有涉外旅游定點商店26家,可以滿足各位游客不同層次的購物需要。同時,西安的餐飲業(yè)可以為游客提供獨具特色的陜派飲食,如仿唐菜、餃子宴、羊肉泡饃和享譽全國的地方小吃。

  今日西安,還是一座內(nèi)陸全方位開放的國際大都市。通過對歷史興衰的總結和對美好未來的懂懼,西安人民已深刻認識到,向世界敞開大門,讓西安走向世界,這是今日古城發(fā)展繁榮的必由之路。

  歷史曾經(jīng)厚待了西安,西安也必將不負歷史!

陜西熱門景點導游詞(精選3篇) 相關內(nèi)容:
  • 陜西的景點導游詞(精選6篇)

    西岳位于陜西省西安市以東120公里的華陰市境內(nèi),自古以來就有奇險全國第一山的說法。西岳的聞名景區(qū)多達210余處,有凌空架設的長空棧道,三面對空的風箏翻身,以及在峭壁絕崖上鑿出的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等,個中華岳仙掌被列為關中...

  • 搜索陜西的導游詞(通用3篇)

    大明宮遺址在今火車站北1公里多的龍首原上。大明宮是唐京城長安“三大內(nèi)”中規(guī)模較大的一座,位于當時長安城北的禁苑中。坐北朝南,居高臨下,氣勢宏偉。...

  • 陜西古城遺跡導游詞(精選3篇)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貴賓,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微微鞠躬)。相逢是緣,相識是分!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換來咱們今生的擦肩而過。很高興,和大家相會在美麗的天府之國,一同走進文君故里——邛崍,一起游覽山奇、石怪、水美、林幽的天...

  • 關于陜西歷史景點導游詞(精選3篇)

    各位游客大家好:您可知道“天下溫泉二千六,惟有華清為第一”的華清池嗎?華清池已有6020_年溫泉利用史和皇家園林史,相傳2720_年前,周幽王曾在此修建了“驪宮”,秦始皇建了“驪山湯”,到漢武帝時建“漢離宮”,到了唐代,唐玄宗在此興...

  • 2023年陜西茂陵的導游詞(精選4篇)

    茂陵形制,是漢興厚葬的典型。一是梓宮。茂陵的梓宮,是五棺二槨,五層棺木,是放在墓穴后部槨室正中的棺床上。墓室后半部是一槨室,它有兩層,內(nèi)層以扁平立木疊成冂形,南面是缺口;外層是黃腸題湊。...

  • 陜西觀光導游詞(通用3篇)

    延安革命紀念館位于延安城北王家坪,建于1950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紀念館。展館正門上方懸掛著紅色匾牌,上有郭沫若1971年來延參觀時題寫的館名。1996年被中宣部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 關于陜西寶雞的導游詞(通用3篇)

    寶雞位于陜西省八百里平川的西端,也位于黃河支流渭河平原的西端,是我國西部一個重要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通的中心,是西北地區(qū)一座新興的中等工業(yè)城市,為陜西省第二大城市。...

  • 描寫陜西西安的作文(通用3篇)

    前段時間放假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西安參觀了大雁塔,我高興極了。大雁塔美麗極了!大雁塔共分七層,每層都裝有四個小巧而精致的小窗戶。一層有個禪房,禪房里放有佛經(jīng)、佛像,其中有如來佛像和觀世音菩薩的佛像等。...

  • 陜西昭陵導游詞(通用10篇)

    昭陵博物館是一所展示初唐文化及歷史的專題性博物館。昭陵博物館保存的大量歷史文物,不僅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實物見證,而且是反映唐代前期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的珍貴資料。...

  • 陜西熱門景點導游詞(精選3篇)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叫李子涵,大家能夠叫我李導,很榮幸當你們的導游。我們將要游覽的是小雁塔。小雁塔是中國早期方形密檐式磚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層,現(xiàn)存13層,高43.4米,塔形秀麗,是唐代佛教建筑藝術遺產(chǎn),佛教傳入中原地區(qū)并融入...

  • 陜西乾陵導游詞(精選6篇)

    乾陵是唐王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陵,位于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西安城80公里。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經(jīng)過20xx年的時間,工程才基本完工。乾陵以山為陵,坐落在海拔1047.5米高的梁山上。...

  • 關于陜西西安的導游詞(精選9篇)

    今天我們將去參觀西安城墻、鐘樓和鼓樓。很榮幸能為大家服務。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墻,是明初在唐長安皇城的基礎上建筑起來的。...

  • 陜西熱門旅游導游詞(精選3篇)

    秦始皇陵距西安30公里,位于西安市臨潼縣東約5公里,南依驪山,層戀疊嶂,山林蔥郁;北臨渭水,逶迤曲轉,銀蛇橫臥。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巒環(huán)抱之中與驪山渾然一體,景色優(yōu)美。...

  • 陜西半坡導游詞(精選3篇)

    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您踏訪古老的半坡遺址。半坡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史前遺址博物館,它是在半坡遺址考古發(fā)掘的基礎上建立的。館內(nèi)現(xiàn)在仍保存著已發(fā)掘和未發(fā)掘過的部分遺址,通過對遺存物的特點進行分析和鑒定得知,這是一座中國原始社會...

  • 2023年陜西昭陵的導游詞(精選11篇)

    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陜西關中“唐十八陵”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位于禮泉縣城東北20多公里處。陵園規(guī)模宏大,總面積2萬余公頃,被譽為“天下名陵”和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園。地上地下遺存了大量的文物。...

  • 陜西導游詞